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桂才专利>正文

一种可控汽车外部安全气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72872 阅读:3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控汽车外部安全气囊装置,它由至少一个汽车感应器、数个行车雷达探头、气囊模块、行车电脑、行车雷达信息处理中心和控制单元组成;气囊模块包括多个气囊、点火器和气体发生器,多个气囊组成蜂窝状结构,每个气囊分别连接数个气体发生器,每个气体发生器均与一个点火器连接;雷达信息处理中心的输入端连接行车雷达探头,雷达信息处理中心的输出端连接到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的输入端同时还连接汽车感应器和行车电脑,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到气囊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在现有汽车上安装本装置,当汽车在高速行驶中突然遇险时,可以通过延长碰撞时间、释放碰撞能量,确保汽车及司乘人员的安全,大大提高了车辆的安全系数。(*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附加装置,具体是一种可控汽车外部安全气囊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随着我国汽车拥有量的快速增长,路面的车辆迅速增长、驾驶员的技术不过硬等因素导致了汽车碰撞事故呈上升趋势,给驾驶员或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常规的汽车保护装置是当汽车在高速行驶中突然遇险发生碰撞时,依靠车内一些吸能设备、安全带和车内气囊给车上的人员提供尽可能的保护。在碰撞并不严重的情况下,车上人员在安全带和气囊的保护下可以成功脱险,但是仍然出现很多的碰撞事故导致车毁人亡。虽然大部分汽车具备常规的安全装置,但是在一些严重碰撞过程中汽车的车架已经发生了严重型变,常规的安全装置已经不能再保障车上人员的安全。也有一些车架非常坚硬在碰撞中并未发生形变,但车上人员已经遇险,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当汽车以一定的速度 碰撞,虽然汽车车架并未发生形变,但是车上人员瞬间从高速到静止,身体所承受的能量超过人体所能承受极限,生命也无法得到保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保障车上人员安全,就必需减少在碰撞瞬间车上人员所承受的能量。但迄今为止,尚未出现一种技术能够很好解决这一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控汽车外部安全气囊装置,可根据需要延长碰撞时间、释放碰撞能量,防止汽车在高速行驶时发生碰撞的过程中,因汽车从高速到静止把过多的能量传递给车上人员而造成车上人员的人身伤亡。本技术以如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可控汽车外部安全气囊装置,它由至少一个汽车感应器I、数个行车雷达探头2、气囊模块13、行车电脑12、行车雷达信息处理中心10和控制单元11组成;所述气囊模块13包括多个气囊7、点火器9和气体发生器8,多个气囊7组成蜂窝状结构,每个气囊7分别连接数个气体发生器8,每个气体发生器8均与一个点火器9连接;雷达信息处理中心10的输入端以并联方式连接行车雷达探头2的输出,雷达信息处理中心10的输出端连接到控制单元11,控制单元11的输入端同时还连接汽车感应器I和行车电脑12的输出端,控制单元11的输出端连接到气囊模块13的点火器9。本技术结构简单,在现有车内安全气囊发展已经非常完善的基础上,增加汽车的外部气囊,从而当汽车在高速行驶中突然遇险时,通过延长碰撞时间、释放碰撞能量,确保汽车及司乘人员的安全,大大提高了车辆的安全系数。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电气连接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安装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动作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气囊模块的立面图。图5是本技术气囊模块的气囊层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气囊模块的气体发生器剖面图。图7是本技术气囊模块的点火器 剖面图。图8是单个气囊与气体发生器及点火器连接的立体示意图。图中I——汽车感应器2——行车雷达探头7-气囊8—气体发生器9——点火器10——雷达信息处理中心11——控制单元12——行车电脑13—气囊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本技术可控汽车外部安全气囊装置,主要由两个汽车感应器I、八个行车雷达探头2、气囊模块13、行车电脑12、行车雷达信息处理中心10和控制单元11组成,汽车的前部和后部分别安装一个汽车感应器I和四个行车雷达探头2,也可以安装在汽车外包围或保险杠上。汽车感应器I和行车雷达探头2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如图I所示,雷达信息处理中心10的输入端以并联方式连接八个行车雷达探头2的输出,雷达信息处理中心10的输出端连接到控制单元11,控制单元11的输入端同时还连接汽车感应器I和行车电脑12的输出端,控制单元11的输出端连接到气囊模块13的点火器9。雷达信息处理中心10收集来自八个行车雷达探头2的信息,输出信号到控制单元11。控制单元11同时接收来自雷达信息处理中心10、汽车感应器I和行车电脑12的输入信号,输出控制信号连接到气囊模块13。如图4所示,气囊模块13包括多个气囊7、点火器9和气体发生器8,多个气囊7组成蜂窝状结构。每个气囊7分别连接四个气体发生器8,每个气体发生器8均与一个点火器9连接,如图8所示。结合图5、图6和图7可表明气囊模块13的蜂窝状结构及与点火器9、气体发生器8之间的结构关系。气体发生器8由点火器9控制,每个点火器9均通过控制单元11进行控制,可以实现选择只激活一个或全部四个,从而控制气囊7的气体填充量,即控制气囊7的硬度。如图2所示,雷达信息处理中心10安装在方向盘轴管上,电源由汽车中央接线盒提供。控制单元11也安装在方向盘轴管上,电源由汽车中央接线盒提供。感应器I安装在汽车发动机盖上,或汽车前后外包围或保险杠上,以判断汽车是否高速行驶,是否存在紧急制动情况,以避免装置的误动作。行车电脑12为汽车自带的装置。当汽车高速行驶,汽车感应器I把汽车所处状态传输给控制单元11,行车雷达探头2把汽车前、后的障碍物距离传输给雷达信息处理中心10,雷达信息处理中心10把处理后的信息传输给控制单元11,控制单元11根据雷达信息处理中心10和汽车感应器I的信息判断汽车当前的运行状况。当即将发生不可避免的碰撞时打开汽车外部气囊模块13,气囊模块13是由多个气囊7组成,每一个气囊7紧接在一起,形成以蜂窝状结构,如图3所示。该蜂窝状结构的气囊模块所能承受的冲击力比每个气囊7相加还大得多,每个气囊7里面的气体量由气体发生器8生成,每个气体发生器8对应一个点火器9。气囊7展开时需要多少气量,由控制单元11判断碰撞的力量来控制激活点火器9的数量,由此调控气囊展开时需要气体量,保证轻碰撞时气囊较软,重碰撞时气囊较硬,尽可能合适地缓冲和释放汽车碰撞时的能量,起到防止汽车前后翻滚,确保汽车及司乘人员安全的作用。所述气囊模块13也可以安装在汽车两侧,实现防止汽车侧翻的作用,还可以用于减慢汽车落水时下沉速度或不下沉。 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本装置后可通过延长碰撞时间、释放碰撞能量,可以防止汽车侧翻、滚翻,确保了汽车及司乘人员的安全,大大提高了车辆的安全系数。权利要求1.一种可控汽车外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至少一个汽车感应器(I )、数个行车雷达探头(2)、气囊模块(13)、行车电脑(12)、行车雷达信息处理中心(10)和控制单元(11)组成;所述气囊模块(13)包括多个气囊(7)、点火器(9)和气体发生器(8),多个气囊(7)组成蜂窝状结构,每个气囊(7)分别连接数个气体发生器(8),每个气体发生器(8)均与一个点火器(9)连接;雷达信息处理中心(10)的输入端以并联方式连接行车雷达探头(2)的输出,雷达信息处理中心(10)的输出端连接到控制单元(11),控制单元(11)的输入端同时还连接汽车感应器(I)和行车电脑(12)的输出端,控制单元(11)的输出端连接到气囊模块(13)的点火器(9)。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控汽车外部安全气囊装置,它由至少一个汽车感应器、数个行车雷达探头、气囊模块、行车电脑、行车雷达信息处理中心和控制单元组成;气囊模块包括多个气囊、点火器和气体发生器,多个气囊组成蜂窝状结构,每个气囊分别连接数个气体发生器,每个气体发生器均与一个点火器连接;雷达信息处理中心的输入端连接行车雷达探头,雷达信息处理中心的输出端连接到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的输入端同时还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控汽车外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至少一个汽车感应器(1)、数个行车雷达探头(2)、气囊模块(13)、行车电脑(12)、行车雷达信息处理中心(10)和控制单元(11)组成;所述气囊模块(13)包括多个气囊(7)、点火器(9)和气体发生器(8),多个气囊(7)组成蜂窝状结构,每个气囊(7)分别连接数个气体发生器(8),每个气体发生器(8)均与一个点火器(9)连接;雷达信息处理中心(10)的输入端以并联方式连接行车雷达探头(2)的输出,雷达信息处理中心(10)的输出端连接到控制单元(11),控制单元(11)的输入端同时还连接汽车感应器(1)和行车电脑(12)的输出端,控制单元(11)的输出端连接到气囊模块(13)的点火器(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桂才雷运理
申请(专利权)人:梁桂才雷运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