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降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69049 阅读:3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缓降器组件,包括缓降器与人体保护包,所述人体保护包内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缓降器的缓降器容置空间;所述人体保护包包括用于通过安全带或安全衣固定在人体躯干的前端的上壳体与用于通过安全带或安全衣固定在人体躯干的后端的下壳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缓降器组件可用于保护人体同时方便携带缓降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救生工具,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缓降器组件
技术介绍
缓降器一般由挂钩(或吊环)、下滑线缆及速度控制装置等组成,是一种可使人沿绳索或者随着绳索缓慢下降的安全营救装置。它可用专用安装器具安装在建筑物窗口、阳台或楼房平顶等处,也可安装在举高消防车上,营救处于高层建筑物火场上的受难人员。人们在使用安全带或者安全衣与缓降器的挂钩(或者吊环)固定,但是,在实际使用缓降器时,不可避免的是人体会在下滑过程中撞击其它物体而导致受伤,特别是使用者为小孩或 老人等易受伤的人群,导致其在下滑过程中仍会存在安全隐患。此外,由于缓降器体积较小,容易丢失而不便于携带,会给人们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可用于保护人体而且方便携带缓降器的缓降器组件。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缓降器组件,包括缓降器,还包括人体保护包,所述人体保护包内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缓降器的缓降器容置空间;所述人体保护包包括用于通过安全带或安全衣固定在人体躯干的前端的上壳体与用于通过安全带或安全衣固定在人体躯干的后端的下壳体。在本技术所述的缓降器组件中,所述下壳体设置有用于放置缓降器的缓降器下安放槽,所述缓降器下安放槽上端开口,所述上壳体设置有与所述缓降器下安放槽相匹配的缓降器上安放槽,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装配在一起时,所述缓降器下安放槽与所述缓降器上安放槽形成所述缓降器容置空间。在本技术所述的缓降器组件中,所述下壳体设置有用于放置缓降器下滑线缆的线缆下安放槽,所述线缆下安放槽上端开口,所述上壳体设置有与所述线缆下安放槽相匹配的线缆上安放槽,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装配在一起时,所述线缆下安放槽与所述线缆上安放槽形成缓降器下滑线缆容置空间。在本技术所述的缓降器组件中,所述安全带或安全衣设置有用于固定的锁扣,相应的,所述上壳体的上表面设置用于固定所述锁扣的固定环。在本技术所述的缓降器组件中,所述缓降器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提手,所述提手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上的第一提手分部与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上的第二提手分部,所述第一提手分部与所述第二提手分部贴合。本技术的缓降器组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人体保护包结构简单、功能多样,保护包在闲置情况下用于放置缓降器,当需要使用时取出缓降器,并将保护包的上壳体、下壳体分别固定在人体躯干的前端与后端,可以对人体躯干起到保护作用;更因为人体保护包在人们利用缓降器下落时也能够发挥作用,将其用作装载缓降器的工具,方便了缓降器的携带。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I是根据本技术的缓降器组件装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缓降器组件拆分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 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2所示的是一种缓降器组件,包括缓降器与人体保护包,人体保护包内设置有用于放置该缓降器的缓降器容置空间,该人体保护包包括可拆装的上壳体I与下壳体2,当闲置用于放置缓降器时,将上壳体I与下壳体2合上,当用户需要利用缓降器下落时,将人体保护包配合安全带或者安全衣使用,使用时,将上壳体I与下壳体2通过安全带或安全衣分别固定在人体躯干的前端与后端,也就是说对用户的胸腹部和背部进行保护,以避免擦伤或者撞伤。其中,安全带或安全衣在配合缓降器下滑或者其他高空运动上均有使用,此处不再一一赘述。其中图I是缓降器组件装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只示出了装配状态下的人体保护包,而缓降器被放置在人体保护包内部;图2是缓降器组件拆分状态下的示意图,此时,人体保护包同样处于拆开状态,上壳体I与下壳体2分离,缓降器放置在下壳体上。如图2所示,下壳体2设置有用于放置缓降器的缓降器下安放槽201,缓降器下安放槽201上端开口,上壳体I设置有与缓降器下安放槽201相匹配的缓降器上安放槽101,当装配上壳体I与下壳体2后,缓降器下安放槽201与缓降器上安放槽101形成缓降器容置空间。其中图中缓降器下安放槽201中安放的即为缓降器。此外,由于缓降器闲置时,缓降器与用于下落的缓降器下滑线缆一般是拆分开来的,为了方便缓降器下滑线缆的安放,下壳体2还设置有用于放置缓降器下滑线缆的线缆下安放槽202,线缆下安放槽202上端开口,上壳体I设置有与线缆下安放槽202相匹配的线缆上安放槽102,当装配上壳体I与下壳体2后,线缆下安放槽202与线缆上安放槽102形成缓降器下滑线缆容置空间。安全带或安全衣设置有用于固定的锁扣,原先单独与缓降器配合使用时,往往是将锁扣相应的扣挂在缓降器的吊带或者其他部位,本技术中,上壳体的上表面设置用于固定锁扣的固定环103,使上、下壳体更牢固的固定在人体上,以更好的将人体保护包固定在人体躯干上。为了方便缓降器组件的搬运或者携带,该人体保护包的一侧还设置有提手,提手包括分别设置在上壳体I上的第一提手分部104与设置在下壳体2上的第二提手分部203,第一提手分部104与第二提手分部203贴合。另外,人体保护包的外表面即上壳体I的上表面与下壳体2的下表面一般选用抗冲击耐磨的材料制成,以更好地保护人体;而人体保护包的内表面即上壳体I的下表面与下壳体2的上表面采用柔软或者弹性材质制成,以方便缓降器等的安放且能够使人体在固定有保护包时仍能感到舒适。一般情况下,人体保护包的上壳体I与下壳体2是装配好的,当遇到紧急情况需要使用缓降器时,将上壳体I与下壳体2拆开,取出里面的缓降器与缓降器下滑线缆并进行安装,当将上壳体I与下壳体2通过安全衣或安全带固定在躯干前端与后端后,将安全衣或安全带与缓降器进行连接,即可准备沿线缆 或随线缆滑下。虽然本技术是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变换及等同替代。另外,针对特定情形或材料,可以对本技术做各种修改,而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因此,本技术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应当包括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全部实施方式。权利要求1.一种缓降器组件,包括缓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人体保护包,所述人体保护包内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缓降器的缓降器容置空间; 所述人体保护包包括用于通过安全带或安全衣固定在人体躯干的前端的上壳体(I)与用于通过安全带或安全衣固定在人体躯干的后端的下壳体(2)。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缓降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2)设置有用于放置缓降器的缓降器下安放槽(201),所述缓降器下安放槽(201)上端开口,所述上壳体(I)设置有与所述缓降器下安放槽(201)相匹配的缓降器上安放槽(101),当所述上壳体(I)与所述下壳体(2)装配在一起时,所述缓降器下安放槽(201)与所述缓降器上安放槽(101)形成所述缓降器容置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降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2)设置有用于放置缓降器下滑线缆的线缆下安放槽(202),所述线缆下安放槽(202)上端开口,所述上壳体(I)设置有与所述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缓降器组件,包括缓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人体保护包,所述人体保护包内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缓降器的缓降器容置空间;所述人体保护包包括用于通过安全带或安全衣固定在人体躯干的前端的上壳体(1)与用于通过安全带或安全衣固定在人体躯干的后端的下壳体(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克王维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生命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