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获取维护端节点标识的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63676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7 2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获取维护端节点标识ID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隧道的首节点在创建双向标签交换路径LSP时,发送获取目的节点配置的隧道ID的消息给隧道的目的节点;所述目的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消息,返回携带有本端配置的隧道ID的消息给所述首节点。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隧道的首节点通过隧道的目的节点返回给首节点的消息中携带目的节点配置的隧道ID,获取目的节点配置的隧道ID,用于CV检测,或其他OAM功能,避免借助网管获知隧道信息时的不同域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实现简单,应用范围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获取维护端节点标识的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获取维护端节点(MaintenanceEndPoint,MEP)标识(Identifier,ID)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在数据通信的网际协议(InternetProtocol,IP)/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LabelSwitch,MPLS)、基于传送架构的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LabelSwitch-TransportProfile,MPLS-TP)、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GeneralMultiProtocolLabelSwitch,GMPLS)等网络中,流量工程标签交换路径(TrafficEngineering-LabelSwitchingPath,TE-LSP)的创建采用基于流量工程的资源预留协议(ResourceReservationProtocol-TE,RSVP-TE)。TE-LSP分为单向和双向两种,其中基于MPLS的TE-LSP的创建方案在RFC3209中做了规范,而基于GMPLS的TE-LSP的创建方案则在RFC3473中做了规范。对于双向的TE-LSP的创建,按照RFC3473的规范,首节点首先配置一个TE隧道,然后发起信令,在信令中携带了该LSP的隧道ID、隧道发送端地址、隧道目的端地址、扩展的隧道ID、以及LSPID。这个五元组信息唯一地标识了一条LSP;其中的隧道ID是同业务一一对应的,但业务可以承载在一个隧道下面的不同LSP上,这些不同的LSP用于保护或者负载分担。按照RFC3473的描述,隧道ID仅仅是配置在隧道发送端(首节点)下面;而为了在隧道目的端(目的节点)也接入业务,需要给隧道目的端一个唯一的标识,该标识可以通过匹配三元组:隧道发送端地址、隧道目的端地址、隧道ID获取,不过此种获取方案需要匹配的字符比较长,因而查找效率比较低,而目前业界的一种做法是在目的端配置一个本地的隧道ID,这个隧道ID并不需要携带在信令中让该路径上的其他节点知道。在当前的MPLS-TP标准中定义了一套操作、管理和维护(OperationAdministrationandMaintenance,OAM)的工作机制,在相关的标准中定义了MPLS-TP的OAM功能实体,包括位于MPLS-TP传输路径两端的MEP、以及位于MPLS-TP传输路径中间的维护中间点(MaintenanceIntermediatePoint,MIP)。共路双向TE-LSP的MEPID,其格式如下:Node_ID::Tunnel_Num::LSP_Num。另外,在相关标准中定义了OAM功能的两种:连续性检测(ContinuityCheck,CC)和连通性验证(ConnectivityVerification,CV),其中CV检测是为了验证错连错配。图1示出了MPLS-TP标准规定的CV检测过程示意,参考图1,对于图中的LSP,假定A节点为西向节点、Z节点为东向节点;LSP的首节点A配置的MEPID为:A节点的节点ID::A节点下配置的隧道ID::A节点发起的LSPID;LSP的目的节点Z配置的MEPID为:Z节点的节点ID::Z节点配置的隧道ID::A节点发起的LSPID。虽然隧道的目的节点Z配置了一个隧道ID,能够简化业务接入的问题,但是如果首节点A不知道该隧道ID,在路径进行CV检测时会出现如下问题:A节点发送的CV报文中会插入本端的MEPID(A节点的节点ID::A节点下配置的隧道ID::A节点发起的LSPID),Z节点收到后,会同期望的MEPID进行比较:一致则说明没有发生错连错配,不一致则说明存在错连错配。又节点Z通过信令消息已经获知A节点的如下信息:A节点的节点ID、A节点下配置的隧道ID、A节点发起的LSPID,因此这个过程是可以顺利实现的。然后,考虑到另外一个方向,Z节点发送的CV报文中也会插入本端的MEPID(Z节点的节点ID::Z节点下配置的隧道ID::A节点发起的LSPID),A节点收到后,也会同期望的MEPID进行比较:一致则说明没有发生错连错配,不一致则说明存在错连错配。然后A节点之前通过信令消息仅仅获知了Z节点的如下信息:Z节点的节点ID、A节点发起的LSPID,并不知道Z节点下配置的隧道ID,因此,A节点无法事先配置好期望收到的MEPID,因此这个过程缺失了Z节点下配置的隧道ID这个信息,不能顺利实现。目前,首节点知道目的节点下配置的隧道ID的方法有多种,例如通过静态配置TE隧道,网络管理系统(NetworkManagementSystem,NMS)会知道每个节点上TE隧道的信息;NMS搜集每个首节点/目的节点的隧道ID,通过网关节点告知目的节点/首节点。由于该种方法需要NMS搜集全网配置的TE隧道的信息,因此,在单域下还是可以比较易于应用;但是当TE-LSP跨域时,该方法会涉及到不同域之间网管的互联互通问题,实现起来相当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获取MEPID的方法及装置,能够更好地实现OAM功能的CV检测。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获取维护端节点MEP标识ID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隧道的首节点在创建双向标签交换路径LSP时,发送获取隧道的目的节点配置的隧道ID的消息给所述目的节点;所述目的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消息,返回携带有本端配置的隧道ID的消息给所述首节点。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首节点根据收到的目的节点的信息,配置期望收到的MEPID,将期望收到的MEPID配置为接收到的目的节点的节点ID、目的节点配置的隧道ID、及首节点发起的LSPID。其中,所述首节点在创建双向LSP时,发送获取隧道ID的消息给隧道的目的节点为:所述首节点通过在发送至目的节点的资源预留协议RSVP-TE的Path消息中添加一个对象,用于获取目的节点配置的隧道ID。其中,所述目的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消息,返回携带有本端配置的隧道ID的消息为:所述目的节点接收到所述消息后,将本端配置的隧道ID填入所述对象,并将所述对象通过预留Resv消息返回给首节点;所述目的节点接收到所述消息后,将本端配置的隧道ID填入所述对象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目的节点不能识别所述对象时,返回PathErr消息给首节点。其中,当所述对象设置有标志位时,所述目的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消息,返回携带有本端配置的隧道ID的消息为:当所述标志位置位时,目的节点配置使用所述对象中携带的隧道ID,并将所述对象通过Resv消息返回给首节点;若所述目的节点无法配置使用所述对象中携带的隧道ID时,则返回PathErr消息给首节点;当所述标志位没有置位时,目的节点配置使用所述对象携带的隧道ID或将本地配置的隧道ID填入所述对象,并将所述对象通过Resv消息返回给首节点。其中,所述首节点在创建双向LSP时,发送获取隧道ID的消息给隧道的目的节点为:所述首节点通过在发送至目的节点的RSVP-TE的Path消息中携带的LSPAttribute对象的Flag中设置一个标志位,告知目的节点返回本端配置的隧道ID;相应地,所述目的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消息,返回携带有本端配置的隧道ID的消息为:所述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获取维护端节点标识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获取维护端节点MEP标识ID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隧道的首节点在创建双向标签交换路径LSP时,发送获取隧道的目的节点配置的隧道ID的消息给所述目的节点;所述目的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消息,返回携带有本端配置的隧道ID的消息给所述首节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获取维护端节点MEP标识ID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隧道的首节点在创建双向标签交换路径LSP时,发送获取隧道的目的节点配置的隧道ID的消息给所述目的节点;所述首节点在创建双向LSP时,发送获取隧道ID的消息给隧道的目的节点包括:所述首节点通过在发送至目的节点的RSVP-TE的Path消息中携带的LSPAttribute对象的Flag中设置一个标志位,告知目的节点返回本端配置的隧道ID;所述目的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消息,返回携带有本端配置的隧道ID的消息给所述首节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首节点根据收到的目的节点的信息,配置期望收到的MEPID,将期望收到的MEPID配置为接收到的目的节点的节点ID、目的节点配置的隧道ID、及首节点发起的LSPID。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的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消息,返回携带有本端配置的隧道ID的消息为:所述目的节点接收到所述消息后,将本端配置的隧道ID填入所述对象,并将所述对象通过预留Resv消息返回给首节点;所述目的节点接收到所述消息后,将本端配置的隧道ID填入所述对象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目的节点不能识别所述对象时,返回PathErr消息给首节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的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消息,返回携带有本端配置的隧道ID的消息为:当所述标志位置位时,目的节点配置使用所述对象中携带的隧道ID,并将所述对象通过Resv消息返回给首节点;若所述目的节点无法配置使用所述对象中携带的隧道ID时,则返回PathErr消息给首节点;当所述标志位没有置位时,目的节点配置使用所述对象携带的隧道ID或将本地配置的隧道ID填入所述对象,并将所述对象通过Resv消息返回给首节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首节点在创建双向LSP时,发送获取隧道ID的消息给隧道的目的节点还包括:所述目的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消息,返回携带有本端配置的隧道ID的消息为:所述目的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消息中的标志位,生成一个包含有本端配置的隧道ID的对象,通过Resv消息返回给首节点;或者,所述目的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消息中的标志位,利用已有的对象放置本端配置的隧道ID,通过Resv消息返回给首节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首节点在创建双向LSP时,发送获取隧道ID的消息给隧道的目的节点为:所述首节点通过在发送至目的节点的RSVP-TE的Path消息中携带预先定义的操作管理维护OAMConfigurationTLV中的子TLV或双向转发检测BFDConfigurationsub-TLV中的子TLV,告知目的节点将本端配置的隧道ID放入所述子TLV;相应地,所述目的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消息,返回携带有本端配置的隧道ID的消息为:所述目的节点接收到所述Path消息中携带的子TLV,将本端配置的隧道ID填入所述子TLV,并将所述子TLV通过Re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飞鲍晓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