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载件及应用该承载件的电池组装结构,该电池组装结构包括多个上下堆栈的承载件、二梳状的第一电性连接件,及多个第二电性连接件,其中,承载件具有置放具有极耳的软包电池的承载面及位于承载面一侧边的挡墙,挡墙的两端凸伸有位于承载面另二相对侧边的二悬臂,而承载面及二悬臂间构成供软包电池的极耳置入并通过的二开槽;而第一电性连接件固定于承载件的悬臂外侧,且交错形成有多个条状凸部及供极耳通过的条状凹槽,条状凹槽的位置对应于开槽,极耳以弯折的形式与条状凸部电性接触;第二电性连接件固定于条状凸部,以与条状凸部夹持住极耳。据此,能大幅降低软包电池产品整体的重量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承载件及应用该承载件的电池组装结构,尤涉及一种用以承载软包电池承载件及应用该承载件的电池组装结构。
技术介绍
考量到电池因压力变化衍生的安全性问题,锂铁电池的外包装多舍弃了硬质结构,而使用具有延展性的伸缩袋体,而此即为 俗称的软包电池(Polymer Battery)。而为了因应不同的电力需求,电能供应厂商多会将多个软包电池组成一个电池模块。举例来说,电能供应厂商可借由多个承载件来承载多个软包电池,并对多个承载件进行组装,于组装程序中,每个软包电池的极耳可由承载件中向外凸伸,以供电能供应厂商用两层片状的电性连接件对每个由承载件中凸伸出的极耳进行电性夹持,而借由多个电性连接件间的布局规划,即能让多个软包电池以串联或并联的形式提供电能。然而,由于现行的电能供应厂商多以铜或铁等金属来构成能将极耳夹持住的两层电性连接件,因此,一旦电能供应厂商处于必须规划一个具有数量较多的软包电池的电池模块方能满足需求时,电池模块整体的重量就会因为导电片太多的缘故而大幅增加,进而造成电能供应厂商无法轻易对电池模块进行移动或组装的困扰,同时,由金属制成的导电片太多,也会直接增加电能供应厂商整体的制造成本,进而降低电能供应厂商的获利。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种种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较低,且能轻易地供厂商进行移动或组装的软包电池组装结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承载件,包括;承载面,用以承载软包电池;挡墙,垂设于该承载面;以及二悬臂,各自从该挡墙的两端凸伸出,且朝背离该挡墙的方向延伸,其中,该承载面及悬臂间构成供该软包电池的极耳通过并置入的开槽。其次,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以将多个具有极耳的软包电池组装成能一同输出电源的电池模块的电池组装结构,包括多个上下堆栈的承载件,各该承载件具有供该软包电池置放的承载面及垂设于该承载件的挡墙,而该挡墙的两端各自凸伸出位于该承载件上且朝背离该挡墙的方向延伸的悬臂,而该承载面及悬臂间构成供该软包电池的极耳通过并置入的开槽;二梳状的第一电性连接件,固定配置于各该多个上下堆栈的承载件的悬臂的外侧,且交错形成有多个条状凸部及多个供该软包电池的极耳通过的条状凹槽,而该多个条状凹槽的位置对应于该多个上下堆栈的承载件的开槽的位置,该多个条状凸部的位置对应于该多个上下堆栈的承载件的悬臂的位置,以供通过该条状凹槽的极耳以弯折的形式与该条状凸部电性接触;以及多个第二电性连接件,固定配置于该第一电性连接件上,以与该条状凸部夹持住该极耳。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二梳状的第一电性连接件,为内建导电线路的印刷电路板。且该多个上下堆栈的承载件的挡墙,形成为上下交错的形式。相较于现有技术,由于本专利技术的电池组装结构具有梳状的第一电性连接件,且该梳状的第一电性连接件可为内建导电线路的印刷电路板,且具有位置对应于该多个上下堆栈的承载件的开槽的位置的多个条状凹槽,及能让多个软包电池的极耳电性接触的条状凸部,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电池组装结构能让电能供应厂商轻易地完成组装,并大幅减轻产品整体的重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池组装结构未组装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池组装结构组装完成后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I、图2中的承载件的放大示意图;以及 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池组装结构组装完成后的另一立体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I 电池组装结构10 承载件100 承载面1000 片孔1001 散热孔1002 榫孔101 挡墙1010、1011 螺孔1012 凸片102、103 悬臂1020,1030 凸榫1021、1031 螺孔104、105 开槽11第一电性连接件110条状凸部111条状凹槽1100 螺孔12第二电性连接件120 螺孔13控制模块130 榫孔131 螺孔14软包电池140、141 极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借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与功效。当然,本专利技术也可借由其它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请一同参照图I、图2、图3、图4,以充分了解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承载件及应用其的电池组装结构的具体架构,其中,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池组装结构未组装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池组装结构组装完成后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I、图2中的承载件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池组装结构组装完成后的另一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电池组装结构I包括由多个上、下堆栈的承载件10所组成的承载模块,两个形成为梳状的第一电性连接件11,及多个片状的第二电性连接件12。承载模块具有多个上、下堆栈的承载件10,其中,承载件10具有供软包电池14予以置放的承载面100及垂直设置于承载面100,并可位于承载面100 —侧边的挡墙101,而 挡墙101的两端各自凸伸出位于承载面100上方且朝背离挡墙101的方向延伸的悬臂102及悬臂103,悬臂102及悬臂103可位于承载面100的另二相对侧边上,且承载面100及悬臂102、103间构成供软包电池14的极耳140、141通过并置入的二开槽104、105。两个梳状的第一电性连接件11,其固定配置于各多个上、下堆栈的承载件10的悬臂102、103的外侧,且交错形成有多个条状凸部110及多个供软包电池14的极耳140、141通过的条状凹槽111,而多个条状凹槽111的位置,对应于多个上、下堆栈的承载件10的开槽104、105的位置,多个条状凸部110的位置对应于多个上下堆栈的承载件10的悬臂102、103的位置,以供通过条状凹槽111的极耳140、141以弯折的形式与条状凸部110电性接触。多个第二电性连接件12,其可形成为片状,并选择性地以铜、铁等金属予以制成,且分别固定配置于第一电性连接件11的多个条状凸部110上,以与条状凸部110配合以夹持住软包电池14的极耳140、141。具体来说,多个上、下堆栈的承载件10的挡墙101,可在堆栈时形成为上、下交错的形式,也就是上、下层的挡墙101位于相对侧。而多个上、下堆栈的承载件10,并可具有对应的凸榫1020、1030及榫孔1002,以及具有对应的凸片1012及片孔1000,其中,凸榫1020形成于悬臂102的上方,凸榫1030形成于悬臂103的上方,凸片1012形成于挡墙101的上方,而榫孔1002及片孔1000形成于承载面100。另外,悬臂102的侧边可具有螺孔1021,悬臂103的侧边可具有螺孔1031,第一电性连接件11可具有螺孔1100,第二连接件可具有螺孔120,而螺孔1021 (1031)与螺孔1100及螺孔120相互对应,以供螺丝(未图标)穿过以进行锁固。又,承载件10的承载面100可具有能帮助软包电池14进行散热的多个散热孔1001,且二梳状的第一电性连接件11可为内建导电线路的印刷电路板。其次,参照图I可知,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电池组装结构I还可包括对电池模块(即多个软包电池14)的电源输出进行控制的控制模块13,而控制模块13内建有相关的控制电路(未图标),且配置于承载模块(即多个上、下堆栈的承载件10)的上端,以固定在多个上、下堆栈的承载件10中最上层的承载件10的悬臂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组装结构,用以组装多个具有极耳的软包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上下堆栈的承载件,各该承载件具有供该软包电池置放的承载面及垂设于该承载面的挡墙,而该挡墙的两端各自凸伸出位于该承载面上且朝背离该挡墙的方向延伸的悬臂,而该承载面及悬臂间构成供该软包电池的极耳通过并置入的二开槽;二梳状的第一电性连接件,固定配置于各该多个上下堆栈的承载件的悬臂的外侧,且交错形成有多个条状凸部及多个供该极耳通过的条状凹槽,而该多个条状凹槽的位置对应于该多个上下堆栈的承载件的开槽的位置,该多个条状凸部的位置对应于该多个上下堆栈的承载件的悬臂的位置,以供通过该条状凹槽的极耳以弯折的形式与该条状凸部电性接触;以及多个第二电性连接件,固定配置于该第一电性连接件上,以与该条状凸部夹持住该极耳。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永珅,
申请(专利权)人:林永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