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公开了一种消除震动噪音的千斤顶,其在泵芯上端段设有的径向通孔与柔性隔震帽的同轴孔贯通形成第一销轴孔;第一销轴依次穿越第二销轴孔、第一销轴孔、第三销轴孔,第二销轴孔与第三销轴孔同轴,所述轴孔之间实施间隙配合;在第一销轴的端头处设有的第一挡圈槽与第一双向弹性卡簧的第一卡簧中孔实施卡接配合;泵芯外圆柱面与泵缸中孔实施轴孔间隙配合,在揿手连杆的连杆内档中嵌入弹性垫块前端部的凸状定位段,并使弹性垫块的后部圆弧曲面与泵缸之外圆弧柱面贴合;第二销轴依次穿越第四销轴孔、千斤顶底座销轴孔、第五销轴孔,第四销轴孔与第五销轴孔同轴,并实施所述轴孔的间隙配合。本技术很好地消除了随车油压千斤顶的噪音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保型油压千斤顶,尤其是一种消除震动噪音的千斤顶。
技术介绍
立式油压千斤顶具有广泛的用途,作为维护保养汽车的起重工具,一般会与所配套车辆同行,以备路途急需。传统的随车油压千斤顶被置于汽车车厢内,其漏油、渗油等事项通常会引起用户及千斤顶设计制造单位的高度重视,因此,很多年来,这种随车油压千斤顶经过不断改进已较好地实现了不漏油、不渗油等环保要求。然而,随着汽车设计制造质量的巨大进步,汽车发动机、箱体乃至整车的噪音已变得很小,随之车内工具在随车行进中发出的烦人响声之矛盾突显,有关扳头、螺丝刀等工具随之被以工具袋、工具包相互隔离而消除了它们彼此碰撞引发的噪音,但随车配置的油压立式千斤顶还在与车同行的共振中继续制造着扰人的响声,为之,工程师们通过认真分析,研究着解决油压千斤顶随车途中震动噪 音问题的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使得油压千斤顶在随车同行中由于车辆震动引发的油压千斤顶相关零部件被振动而不断发出噪音导致影响车内人员操作及乘坐舒适度的状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所述已有技术状况的缺陷,着眼于提出一种全新方案——即在传统油压千斤顶基础上,以所找出的引发噪音矛盾的主要方面为研究对象,用可靠的手段实现消除噪音源使该类油压千斤顶在与被配套车辆同行的震动中不会因千斤顶零部件之间彼此碰撞而形成响声噪音。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消除震动噪音的千斤顶,包括油缸组件、泵缸组件、泵芯组件、揿手连杆组件,其特征为在泵芯组件的泵芯上端段开设有的径向通孔与柔性隔震帽的同轴孔贯通而形成第一销轴孔;第一销轴依次穿越揿手连杆组件上的第二销轴孔、泵芯组件上的第一销轴孔、揿手连杆组件上的第三销轴孔,第二销轴孔与第三销轴孔同轴,所述轴孔之间实施间隙配合;在第一销轴的端头处设有的第一挡圈槽与第一双向弹性卡簧的第一卡簧中孔实施卡接配合;泵芯组件的泵芯外圆柱面与泵缸中孔实施轴孔间隙配合,在揿手连杆的连杆内档中嵌入弹性垫块前端部的凸状定位段,并使弹性垫块的后部圆弧曲面与泵缸之外圆弧柱面贴合;第二销轴依次穿越揿手连杆组件上的第四销轴孔、千斤顶底座销轴孔、揿手连杆组件上的第五销轴孔,第四销轴孔与第五销轴孔同轴,并实施所述轴孔的间隙配合。其中,揿手连杆组件的揿手部分与连杆部分采用孔轴转动副实施转动联接;其中,第一双向弹性卡簧和第二双向弹性卡簧各自在轴向的弹性变形量分别使对应的第一销轴、第二销轴实施没有轴向窜动的定位; 其中,弹性垫块前端部的凸状定位段以前小后大的斜楔状进入连杆内档; 其中,柔性隔震帽的材质为橡塑,弹性垫块的材质为丁腈橡胶。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很好地消除了随车油压千斤顶存在弓I发噪音的主要因素,更利于行车途中的环保安全和乘车人员的舒适。附图说明实施例的附图说明 图I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立体示意 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泵芯与柔性隔震帽的安装立体示意 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泵芯与柔性隔震帽装配后的泵芯组件立体 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泵芯组件与揿手连杆组件安装的立体示意 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在图4基础上将弹性垫块、泵芯、揿手连杆组件同油缸组件安装的立体示意 图6所示为本实施例在图I上的K向视 图7所示为本实施例相对图6的带有“A-A”局部剖视的左视 图8所示为本实施例在图6上的“B-B”剖示 图9所示为本实施例在图6上的“C-C”剖视 图10所示为本实施例在图7上的“D-D”剖视图。附图各标号所示零部件名称如下 I油缸组件,2揿手连杆组件,3第一双向弹性卡簧,4第一销轴,5弹性垫块,6第二双向弹性卡簧,7第二销轴,8泵缸,9柔性隔震帽,10泵芯,11泵芯组件,12第一销轴孔,13第二销轴孔,14第三销轴孔,15第四销轴孔,16第五销轴孔,17第二卡簧中孔,18第二挡圈槽,19泵缸中孔,20泵芯外圆柱面,21圆弧曲面,22连杆内档,23凸状定位段,24千斤顶底座销轴孔,25第一挡圈槽,26第一卡簧中孔,27泵缸外圆弧柱面,28孔轴转动副。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将有助于公众对本案
技术实现思路
和效果的理解,但对实施例的描述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案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案技术方案的范畴。由各附图可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在传统油压千斤顶基础上,依托油缸组件I、泵缸8、泵缸中孔19、揿手连杆组件2、泵芯10、第一销轴4、第二销轴7、第二挡圈槽18、第一挡圈槽25等结构件及要素,通过柔性隔震帽9与泵芯10上端段的组合形成泵芯组件11,柔性隔震帽9的阻隔层作用,使得泵芯10在第一销轴4上的由轴向窜动碰撞揿手连杆组件2之内侧面而发出噪音的源因素得以消除;通过第一销轴4组合第一双向弹性卡簧3,使第一卡簧中孔26与第一挡圈槽25的径向弹性配合及该第一双向弹性卡簧3在第一销轴4轴向的弹性接合,消除第一销轴4两端结构要素由于第一销轴4在第二销轴孔13、第一销轴孔12、第三销轴孔14中轴向窜动而引发碰撞揿手连杆组件2之外侧面产生噪音的源因素;通过以弹性垫块5的凸状定位段23嵌入揿手连杆组件2的连杆内档22,并使弹性垫块5的圆弧曲面21紧贴泵缸外圆弧柱面27,并实施以第二销轴7依次穿入第四销轴孔15、千斤顶底座销轴孔24、第五销轴孔16,以第二双向弹性卡簧6的第二卡簧中孔17与第二挡圈槽18实施径向弹性配合,并使第二双向弹性卡簧6在第二销轴7轴向实施弹性接合,消除第二销轴7两端结构要素由于第二销轴7在第四销轴孔15、千斤顶底座销轴孔24、第五销轴孔16中轴向窜动而引发碰撞揿手连杆组件2之外侧面产生噪音的源因素;弹性垫块5的弹力作用迫使第二销轴7、第一销轴4分别在各自的实施孔轴配合的转动副中,消除径向晃动而引发的噪音;因此,在将泵芯外圆柱面20与泵缸中孔19形成轴向移动副后,操动揿手连杆组件2的上下运动中,泵芯10便完成油压千斤顶吸油与压油的工作行程,揿手连杆组件2在绕第一销轴4之轴心线、第二销轴7之轴心线转动及其部件本体中的孔轴转动副28的相应运动 变化中,各种产生噪音的主要动态因素便随之消失。权利要求1.ー种消除震动噪音的千斤顶,包括油缸组件、泵缸组件、泵芯组件、揿手连杆组件,其特征为在泵芯组件(11)的泵芯(10)上端段开设有的径向通孔与柔性隔震帽(9)的同轴孔贯通而形成第一销轴孔(12);第一销轴(4)依次穿越揿手连杆组件(2)上的第二销轴孔(13)、泵芯组件(11)上的第一销轴孔(12)、揿手连杆组件(2)上的第三销轴孔(14),第二销轴孔(13)与第三销轴孔(14)同轴,所述轴孔之间实施间隙配合;在第一销轴(4)的端头处设有的第一挡圈槽(25)与第一双向弾性卡簧(3)的第一卡簧中孔(26)实施卡接配合;泵芯组件(11)的泵芯外圆柱面(20)与泵缸中孔(19)实施轴孔间隙配合,在揿手连杆(2)的连杆内档(22)中嵌入弹性垫块(5)前端部的凸状定位段(23),并使弹性垫块(5)的后部圆弧曲面(21)与泵缸(8)之外圆弧柱面(27)贴合;第二销轴(7)依次穿越揿手连杆组件(2)上的第四销轴孔(15)、千斤顶底座销轴孔(24)、揿手连杆组件(2)上的第五销轴孔(16),第四销轴孔(15)与第五销轴孔(16)同轴,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消除震动噪音的千斤顶,包括油缸组件、泵缸组件、泵芯组件、揿手连杆组件,其特征为:在泵芯组件(11)的泵芯(10)上端段开设有的径向通孔与柔性隔震帽(9)的同轴孔贯通而形成第一销轴孔(12);第一销轴(4)依次穿越揿手连杆组件(2)上的第二销轴孔(13)、泵芯组件(11)上的第一销轴孔(12)、揿手连杆组件(2)上的第三销轴孔(14),第二销轴孔(13)与第三销轴孔(14)同轴,所述轴孔之间实施间隙配合;在第一销轴(4)的端头处设有的第一挡圈槽(25)与第一双向弹性卡簧(3)的第一卡簧中孔(26)实施卡接配合;泵芯组件(11)的泵芯外圆柱面(20)与泵缸中孔(19)实施轴孔间隙配合,在揿手连杆(2)的连杆内档(22)中嵌入弹性垫块(5)前端部的凸状定位段(23),并使弹性垫块(5)的后部圆弧曲面(21)与泵缸(8)之外圆弧柱面(27)贴合;第二销轴(7)依次穿越揿手连杆组件(2)上的第四销轴孔(15)、千斤顶底座销轴孔(24)、揿手连杆组件(2)上的第五销轴孔(16),第四销轴孔(15)与第五销轴孔(16)同轴,并实施所述轴孔的间隙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吉华,陈有源,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通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