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鸣器自动组装生产线的直线轮转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55982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6 1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蜂鸣器自动组装生产线的直线轮转机构,包括固定在工作台上的气缸移位模块、齿条旋转模块、皮带输送机、气缸定位模块、第一电磁搬运模块和第二电磁搬运模块;所述齿条旋转模块与气缸移位模块联接;所述气缸移位模块和皮带输送机平行安装;所述气缸定位模块安装在气缸移位模块的前端附近;所述第一电磁搬运模块和第二电磁搬运模块分别设置在气缸移位模块的前后两端附近。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气缸移位模块、齿条旋转模块配合,实现了工装治具的直线轮转;通过皮带输送机、第一电磁搬运模块和第二电磁搬运模块配合,实现了空的工装治具的循环往复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蜂鸣器自动组装生产线的直线轮转机构
技术介绍
蜂鸣器是ー种一体化结构的电子讯响器,采用直流电压供电,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报警器、电子玩具、汽车电子设备、电话机、定时器等电子产品中作发声器件,由于蜂鸣器结构简单,质量稳定,价格低廉,所以市场应用量非常大。 目前蜂鸣器的组装过程中,多数组装装置存在自动化程度不高,过多依赖手工的缺点,导致组装工作效率低,产品质量參差不齐,生产成本过高。因此若能设计ー种蜂鸣器自动组装生产线,就能很好地解决这ー问题。而在将由多个小尺寸的元件组成、多道エ序才能完成的蜂鸣器组装生产线上,除了各原件所需的组装用夹具具有理想的精度之外,在自动组装线上,各夹具间方向、行程设计亦必须在相当准确且连贯的情况下才能够完成一个质量合格的蜂鸣器的组装作业。蜂鸣器自动组装生产线在对蜂鸣器进行组装时,需要将蜂鸣器放置在エ装治具中,然后逐个エ位进行操作,因此,如何实现エ装治具的直线轮转及空的エ装治具的循环往复使用成为需要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蜂鸣器自动组装生产线的直线轮转机构,能实现エ装治具的直线轮转及空的エ装治具的循环往复使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蜂鸣器自动组装生产线的直线轮转机构,包括固定在工作台上的气缸移位模块、齿条旋转模块、皮带输送机、气缸定位模块、第一电磁搬运模块和第二电磁搬运模块;所述齿条旋转模块与气缸移位模块联接;所述气缸移位模块和皮带输送机平行安装;所述气缸定位模块安装在气缸移位模块的前端附近;所述第一电磁搬运模块和第二电磁搬运模块分别设置在气缸移位模块的前后两端附近。所述气缸移位模块包括基座、直线气缸、推板、导向轴、联轴器、直线拨杆、拨杆支撑座、拨叉、料道和エ装治具;所述基座固定在工作台的上端面,直线气缸的缸体固定在エ作台的下端面,直线气缸的活塞杆与推板固定;所述导向轴的尾部与推板转动连接,导向轴的前部通过联轴器与直线拨杆的尾部连接;所述拨杆支撑座固定在基座内,直线拨杆与拨杆支撑座滑动连接,拨叉固定在直线拨杆上;所述料道固定在基座的上端面,エ装治具与料道滑动连接。所述エ装治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固定在下模内,上模上设有型腔;所述下模上设有卡槽,下模的ー个侧面上设有两个V型定位槽。所述拨叉和エ装治具均设有多个,多个拨叉均匀安装在直线拨杆上,每个拨叉与相应的ー个エ装治具的卡槽配合。所述齿条旋转模块包括齿轮套、轴承座、轴承、齿条安装座、齿条驱动气缸和齿条;所述齿轮套套装在气缸移位模块的导向轴上;所述轴承座固定在工作台上,轴承的内圈和外圈分别与齿轮套和轴承座固定连接;所述齿条安装座固定在轴承座上;所述齿条与齿条安装座滑动连接,并与齿轮套齿接;所述齿条驱动气缸的缸体固定在齿条安装座上,齿条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齿条固定。所述皮带输送机包括皮带机架、皮带驱动装置、皮带和到位传感器;所述到位传感器和皮带驱动装置固定在皮带机架上,皮带与皮带驱动装置联接。气缸定位模块包括支架、定位气缸和定位块;所述支架固定在工作台上,定位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支架上,定位气缸的活塞杆固定在定位块上,定位块与支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电磁搬运模块包括第一立板、第一基板、第一滑板、第一搬运气缸、第一升降板、第一升降气缸、第一电磁铁支架和第一电磁鉄;所述第一立板固定在工作台上,第一基板固定在第一立板上,第一滑板与第一基板横向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搬运气缸的缸体 通过支撑板固定在第一基板的右端,第一搬运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一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板与第一滑板垂直滑动连接,第一升降气缸的缸体通过支撑板固定在第一升降板上,第一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固定在第一滑板上;所述第一电磁铁通过第一电磁铁支架固定在第一升降板下部。所述第二电磁搬运模块包括第二立板、第二基板、第二滑板、第二搬运气缸、第二升降板、第二升降气缸、第二电磁铁支架和第二电磁鉄;所述第二立板固定在工作台上,第ニ基板固定在第二立板上,第二滑板与第二基板横向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搬运气缸的缸体通过支撑板固定在第二基板的左端,第二搬运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二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ニ升降板与第二滑板垂直滑动连接,第二升降气缸的缸体通过支撑板固定在第二升降板上,第二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固定在第二滑板上;所述第二电磁铁通过第二电磁铁支架固定在第二升降板下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气缸移位模块、齿条旋转模块配合,实现了エ装治具的直线轮转;通过皮带输送机、第一电磁搬运模块和第二电磁搬运模块配合,实现了空的エ装治具的循环往复使用;结构设计合理紧凑、运行稳定可靠,能非常好的支持整个蜂鸣器自动组装生产线高精度、高效率的生产运作。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ー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气缸移位模块和齿条旋转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A处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エ装治具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齿条旋转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后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皮带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气缸定位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电磁搬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电磁搬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号为气缸移位模块I、基座1-1、直线气缸1-2、推板1-3、导向轴1_4、联轴器1_5、直线拨杆1-6、拨杆支撑座1-7、拨叉1-8、料道1-9、エ装治具1-10、上模1-10-1、下模1-10-2、型腔1-10-3、卡槽1-10-4、V型定位槽1-10-5 ;齿条旋转模块2、齿轮2_1、轴承座2_2、轴承2-3、齿条安装座2-4、齿条驱动气缸2-5、齿条2-6 ;皮带输送机3、皮带机架3_1、皮带驱动装置3-2、皮带3-3 ;气缸定位模块4、支架4-1、定位气缸4-2、定位块4_3 ;第一电磁搬运模块5、第一立板5-1、第一基板5-2、第一滑板5-3、第一搬运气缸5-4、第一升降板5_5、第一升降气缸5-6、第一电磁铁支架5-7、第一电磁铁5-8 ;第二电磁搬运模块6、第二立板6_1、第二基板6-2、第二滑板6-3、第二搬运气缸6-4、第二升降板6-5、第二升降气缸6-6、第二电磁铁支架6-7、第二电磁铁6-8。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本实施例包括工作台、气缸移位模块I、齿条旋转模块2、皮带输送机3、气缸定位模块4、第一电磁搬运模块5和第二电磁搬运模块6。气缸移位模块I、齿条旋转模块2、皮带输送机3、气缸定位模块4、第一电磁搬运模块5和第二电磁搬运模块6固定在工作台上。齿条旋转模块2与气缸移位模块I联接。气缸移位模块I和皮带输送机3平行安装。气缸定位模块4安装在气缸移位模块I的前端附近。第一电磁搬运模块5和第二电磁搬运模块6分别设置在气缸移位模块I的前后两端附近。见图I和图2,气缸移位模块I包括基座1-1、直线气缸1-2、推板1_3、导向轴1_4、联轴器1-5、直线拨杆1-6、拨杆支撑座1-7、拨叉1-8、料道1-9和エ装治具1_10。基座1_1固定在工作台的上端面,直线气缸1-2的缸体固定在工作台的下端面,直线气缸1-2的活塞杆与推板1-3固定。导向轴1-4的尾部与推板1-3转动连接,导向轴1-4的前部通过联轴器1-5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蜂鸣器自动组装生产线的直线轮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工作台上的气缸移位模块(1)、齿条旋转模块(2)、皮带输送机(3)、气缸定位模块(4)、第一电磁搬运模块(5)和第二电磁搬运模块(6);所述齿条旋转模块(2)与气缸移位模块(1)联接;所述气缸移位模块(1)和皮带输送机(3)平行安装;所述气缸定位模块(4)安装在气缸移位模块(1)的前端附近;所述第一电磁搬运模块(5)和第二电磁搬运模块(6)分别设置在气缸移位模块(1)的前后两端附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庆海李长峰曲东升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