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尘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47684 阅读:2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16:34
一种防尘试验装置,包括箱体、试验架、风机、进气管道、进尘管道、出尘管道、刮片、以及电动机。其中,箱体的底板设有注尘孔和安装孔,注尘孔与进尘管道连接,刮片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孔上并与箱体外的电动机的输出轴连接;进气管道一端连接于箱体侧壁上,并与箱体内部流体连通,另一端连接到风机的进风口;进尘管道与风机的出口以及出尘管道流体连通;出尘管道的出口位于箱体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尘试验装置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了防尘试验装置在试验过程中的管道堵塞现象,保证了防尘试验装置能长期连续运行。(*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试验设备,具体涉及防尘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众多的产品在推向市场之前都要经过防尘试验,防尘试验IP5X (见IEC529-1989、GB4208-93)是检测产品在具有灰尘的环境下的工作能力。防尘试验装置是提供产品进行防尘试验的ー种装置,其工作机理为将一定量的尘置入试验装置底部,由风机吸入后再通过管道吹到试验装置上方,成自由落体方式向下,掉落到放在试验架上的被试产品上,从而对被试产品进行防尘试验。图I是ー种现有防尘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I所示,防尘试验装置100包括箱体I、试验架2、进尘管道3、风机4、出尘管道5。工作时,一定量的尘(一般是滑石粉)置于箱体I的锥形底部中,通过经由管道3与锥形底部连通的风机4将尘吸入再通过管道5吹到箱体I上方,以自由落体方式掉落在试验架2上的被试产品上。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经过一段时间后,大量的尘堆积在试验装置100的箱体底部,导致箱体底部与风机间的管道3被尘堵死。目前,针对该现象,普遍在设计时在箱体内壁上加装ー套振动块6,设想产生振动效应将尘振落到管道3中再由风机4带走,以避免尘堵死的现象。但是,现有防尘试验装置加装了振动块6后,经振动后尘反而快速向试验装置的箱体底部聚集,而且尘密度越来越高,越压越紧,反而加速了尘在箱体底部与风机间的管道中堵死的现象,从而引起试验中止和失效。另外,加装振动块还导致在试验的过程中产生了额外的振动和噪音。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在长时间的试验过程中,尘也不会堵住管道的防尘试验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ー种防尘试验装置,在长时间的防尘试验过程中可彻底解决尘堵住管道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ー种防尘试验装置,包括箱体、试验架、风机、进气管道、进尘管道、出尘管道、刮片、以及电动机,其特征在干所述箱体的底板设有注尘孔和安装孔,所述注尘孔与所述进尘管道连接,所述刮片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上并与所述箱体外的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进气管道一端连接于箱体侧壁上,并与箱体内部流体连通,另一端连接到风机的进风ロ;所述进尘管道与所述风机的出ロ以及出尘管道流体连通;所述出尘管道的出口位于所述箱体内部。优选地,所述箱体的上半部分为圆筒形,所述箱体的下半部分为锥形结构。优选地,所述箱体的侧壁上设有观察窗,用于在所述防尘试验装置运行过程中,观察所述箱体内部情況。优选地,所述观察窗由透明玻璃制成。优选地,所述箱体的底板为圆形板,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圆形板中心。优选地,所述注尘孔数量为I个,所述进尘管道数量为I根。优选地,所述刮片数量为4片,且所述4片刮片的一端连接在一起。优选地,所述试验架为板状结构,位于所述箱体内部,用于放置被试验产品。优选地,所述电动机位于所述箱体外部,并安装在所述箱体底板上,用于带动所述刮片转动。本技术的防尘试验装置中,由于将试验装置底部由原来的锥形底改成漏斗底板刮片结构,因此,降落到底部圆盘上的尘可通过注尘孔注入管道,由此解决了尘直接堆积在锥形底部的现象。通过改变了风机进风ロ的位置,由原来锥形底部(尘的底部)改为在箱体锥形部分上端位置(即直接在空气中)。因而风机可以在无阻挡的条件下直接吸入空气,減少了风压的损失,且不会有大量的尘从风机进风ロ吸入。此外,上述实施例中,防尘试验装置的管道结构也进行了优化设计。风机从进气管道吸入空气,加压后高速经过注尘孔下方,在注尘孔下方形成一个负压,将刮片刮入注尘孔的尘向下吸入,再由管道吹入试验装置内,由此防止尘堵塞进尘管道。通过以上结构,本技术的防尘试验装置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了防尘试验装置在试验过程中的管道堵塞现象,保证了防尘试验装置能长期连续运行。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防尘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防尘试验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防尘试验装置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底板和刮片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图中相同的部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不。如上所述,现有的防尘试验装置存在着尘堵塞管道问题的原因在于其结构上存在着缺陷。即,试验装置底部设计成锥形结构会导致降落的尘直接堆积在箱体底部,而底部通过圆型管道直接与循环风机5相连,会直接吸入大量的尘,造成循环风机5阻カ加大,风压减低,无法将吸入的尘直接吹到试验装置内,从而在管道中形成堵塞。因此,要解决堵塞问题,就应该解决其结构上的缺陷。图2至图4示出本技术的防尘试验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防尘试验装置100包括箱体I、试验架2、进气管道7、进尘管道8、出尘管道5、风机4、刮片10、以及电动机9。箱体I上半部分为圆筒形,下半部分为锥形结构。在箱体I的侧壁上设有观察窗13,观察窗13由透明玻璃制成,用于对装置的运行情况及被试验产品进行观察,在其他实施例(未图示)中,观察窗13也可由诸如透明塑料等其他透明材料制成。试验架2设置于箱体I中,为板状件,位于圆筒形部分与锥形结构部分交界处,并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等方式固定在箱体I中,用于放置被试验产品即试样。进气管道7 —端与箱体I侧壁在靠近试验架2底表面处密封地流体连通,另一端与风机4进风ロ连接,为风机4提供进气。进尘管道8 一端与箱体I底部的注尘孔11连通,另一端与风机出ロ及出尘管道5连通。出尘管道5的一端通向箱体内部于试验架上方,另一端与进尘管道8和风机4出ロ连通。空气从进气管道7进入,经由风机4将通过进尘管道8进入的尘吹向出尘管道5,最后进入箱体I内的上部。图3和图4示出防尘试验装置100的箱体I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箱 体I底板为大致平坦板状结构,其上设有ー个注尘孔11以及安装孔12。注尘孔11与注尘管道8连接。刮片10位于底板上表面上并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孔12上,且与位于箱体I外部的电动机9的输出轴连接,电动机9的转动可带动刮片10 —起转动。刮片10为大致矩形板并以大致等角度距离布置,数量为4片,且各刮片的端部通过焊接或粘接等方式连接在一起。但在其他实施例(未图不)中,刮片10数量也可以I片、2片、3片或更多片。电动机9通过螺栓连接到箱体I的底板。工作时,被试验产品(试样)放置在试验架2上,风机4经由进气管道7吸入空气,并将通过进尘管道8进入的尘吹向出尘管道5,最后进入箱体I内部。尘经自由掉落后,一部分掉落在被试验产品上,另一部分掉落到箱体I底板。掉落到箱体I底板的尘通过由电动机9带动的刮片10刮入注尘孔11,并经由注尘孔11进入出尘管道8,再由风机4将尘吹向箱体I内部,由此循环,从而完成尘环境的模拟。上述实施例中,由于将试验装置底部由原来的锥形底改成漏斗底板刮片结构,因此,降落到底部圆盘上的尘可通过注尘孔2注入管道,由此解决了尘直接堆积在锥形底部的现象。同时,上述实施例中,还改变了风机4进风ロ(即空气进入口)的位置,由原来锥形底部(尘的底部)改为在箱体锥形部分上端位置(即直接在空气中)。因而风机4可以在无阻挡的条件下直接吸入空气,減少了风压的损失,且不会有大量的尘从风机进风ロ吸入。此外,上述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尘试验装置,包括箱体、试验架、风机、进气管道、进尘管道、出尘管道、刮片、以及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底板设有注尘孔和安装孔,所述注尘孔与所述进尘管道连接,所述刮片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上并与所述箱体外的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进气管道一端连接于箱体侧壁上,并与箱体内部流体连通,另一端连接到风机的进风口;所述进尘管道与所述风机的出口以及出尘管道流体连通;所述出尘管道的出口位于所述箱体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贞荣王晖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晟泰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