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烟气余热回收装置,该装置包括进水管、出水管、进气管、出气管和两个以上的换热器;进水管设有进口,出水管设有出口,进气管设有进烟口,出气管设有出烟口;换热器由壳体和设在壳体内的换热管构成;壳体设有进气口、出气口及连通换热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与壳体内部连通;各进水口分别连通同一进水管,各出水口分别连通同一出水管,各进气口分别连通同一进气管,各出气口分别连通同一出气管;进气口、出气口、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有阀门。由于换热器彼此并联,各换热器的四个口均有阀门控制启停,通过阀门定期切换换热器的启停,以确保系统中始终有一台换热器处于停止待命状态,以实现换热器的在线清理功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体余热再利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日益增加,城市大气质量日益恶化的问题越发突出,节能已成为继煤炭、电力、石油和天然气之后的“第五能源”,节能减排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回收余热降低能耗对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环保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热能动力方面能耗高、污染高的主要原因 之一就是烟气排放,排烟问题一方面在于烟气污染物的直接污染,另一方面就是排烟温度过高,影响环境温度。烟气余热回收技术是指降低排烟温度回收能量,以及降低排烟温度后收集烟气中固体物质及对烟气的再处理。在烟气温降的过程中,有的物质在不同的温度下发生相变(如气态氧化锌在600°C时可转化为固态)附着在系统内部。在现有的烟气余热回收技术中,通常采用将换热器串联连接在管路中,换热器通常由壳体和设在壳体内的换热管构成;壳体上设有进气口、出气口、进水口和出水口 ;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连通壳体内部;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通换热管,如图I所示,以三个换热器并排串联为例进行说明,第一个换热器50的进水口 51连接进水管I、进气口 53连接进气管3、出水口 52经出水管2连接第二个换热器60的进水口 61、出气口 54经出气管4连接第二个换热器60的进气口 63 ;第二个换热器60的出水口 62经出水管2连接第三个换热器70的进水口 71,第二个换热器60的出气口 64经出气管4连接第三个换热器70的进气口 73,第三个换热器70的出水口 72连接出水管2、出气口 74连接出气管4。此种连接方式需在系统停止状态下才能进行清理工作,影响了系统的正常运行;所以一般采用吹灰、振打、超声波等简单方法除灰,此类方法仅能处理干燥无粘接的灰尘,对于上述相变过程凝结在换热器内壁的物质则无法清理,长期下去会影响系统的热传递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在系统运行状态下完成对换热器的彻底清理。本技术提供一种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进水管、出水管、进气管、出气管和两个以上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由壳体和设在所述壳体内的换热管构成;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气口、出气口、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连通所述壳体内部;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通换热管,各个所述换热器的进水口分别连通同一进水管,各个所述换热器的出水口分别连通同一出水管,各个所述换热器的进气口分别连通同一进气管,各个所述换热器的出气口分别连通同一出气管;所述进气口、出气口、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有阀门。其中,每个所述换热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在所述壳体顶部,每个所述换热器的进气口设在所述壳体上部一侧,所述出气口设在所述壳体底部。进一步地,所述壳体顶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吊装的吊环。特别是,所述换热管呈U形。本技术提供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向进气管中通入高温烟气,高温烟气经进气口进入换热器的壳体内;同时向进水管通入冷却水,冷却水经进水口进入换热器的换热管内;换热管内的冷却水与壳体内的高温烟气进行热交换后经出水口进入出水管排出;高温烟气在壳体内部与换热管内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后温度降低,最后经出气口排入出气管最后排出;高温烟气中的部分物料在温降过程中发生相变而凝结在换热器壳体内壁;由于换热器彼此并联,每台换热器的四个口均有阀门控制启停,通过阀门定期切换换热器的启停,以确保系统中始终有一台换热器处于停止待命状态,以实现换热器的在线清理功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I-进水管; 2-出水管; 3-进气管;4-出气管; 5-换热器; 6-壳体;7_换热管; 8_阀门;9_吊环;51-进水口; 52-出水口; 53-进气口;54-出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如图2、3所示,本回收装置包括进水管I、出水管2、进气管3、出气管4和两个以上的换热器5,换热器5由壳体6和设在壳体6内的换热管7构成;壳体6上设有进水口 51、出水口 52、进气口 53和出气口 54 ;进气口 53和出气口 54分别连通壳体6内部;进水口 51和出水口 52分别连通换热管7,进水口51分别连通进水管1,出水口 52分别连通出水管2,进气口 53分别连通进气管3,出气口 54分别连通出气管4 ;进水口 51、出水口 52、进气口 53和出气口 54均设有阀门8。上述结构的回收装置,向进气管3中通入高温烟气,高温烟气经进气口 53进入换热器5的壳体6内;同时向进水管I通入冷却水,冷却水经进水口 51进入换热管5的换热管7内;换热管7内的冷却水与壳体6内的高温烟气进行热交换后经出水口 52进入出水管2排出;高温烟气在壳体6内部与换热管7内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后温度降低,最后经出气口 54排入出气管4最后排出;高温烟气中的部分物料在温降过程中发生相变而凝结在换热器5壳体6内壁;由于换热器5之间彼此并联,每台换热器5的进水口 51、出水口 52、进气口 53和出气口 54均有阀门8控制启停,通过阀门8定期切换每台换热器5的启停,以确保系统中始终有一台换热器5处于停止待命状态,以实现换热器5的在线清理功能。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换热管7呈U形,如图3所示,U形换热管结构简单,且相对同等数量的直线形换热管换热效率较高;为使壳体内部的高温烟气能与换热管内的冷却水充分接触和方便阀门8与管道之间的连接,将进水口 51和出水口 52分别设在壳体6顶部,将进气口 53设在壳体6上部一侧,将出气口 54设在壳体6底部。另外,壳体6顶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吊装的吊环9,以方便吊具通过该吊环9安装换热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进水管、出水管、进气管、出气管和两个以上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由壳体和设在所述壳体内的换热管构成;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气口、出气口、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连通所述壳体内部;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通所述换热管,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换热器的进水口分别连通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进水管、出水管、进气管、出气管和两个以上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由壳体和设在所述壳体内的换热管构成;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气口、出气口、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连通所述壳体内部;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通所述换热管,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换热器的进水口分别连通同一进水管,各个所述换热器的出水口分别连通同一出水管,各个所述换热器的进气口分别连通同一进气管,各个所述换热器出气口分别连通同一出气管;所述进气口、出气口、进水口和出水口处均设有阀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勇,王人杰,汪浩,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