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控制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2411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0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动控制模块,包括一壳体和集成在壳体内部的快速排气阀、换向阀Ⅰ、换向阀Ⅱ、换向阀Ⅲ、换向阀Ⅳ、梭阀Ⅰ,设置了接口A、接口B、接口C、接口D、接口E、接口F、接口G、接口H、接口I、接口J、接口K、接口L,各阀通过一定的连接方式配合连接,与远程安全操纵装置配合使用方便,体积小,控制反映快,可靠性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装置,尤其是一种适应用于气动绞车的气动控制模块
技术介绍
气动绞车作为一种起升装置,在各个行业中被广泛地应用,因此气动绞车是一个重要的工程设备。为了实现机械装置的动作功能,需要气动、液动或电动等驱动形式,而最常用机械装置的控制装置是气动或液动,因此气动控制装置是实现气动绞车的功能的重要部件,也是一种重要的机械控制元件。在现有的气动或液动设备的操作与控制都是通过二位、三位、多位阀或者其组合来实现的,随着对设备操控性能、使用安全性的提高及设备使用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对一些原来由多种阀组合而操控的设备的控制装置,由于是多种阀组的组合,存在多种阀组的不同结构,因此存在体积大、可靠性不高、操作不便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体积小、可靠性高、操作方便的气动控制模块。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一壳体和集成在壳体内部的快速排气阀I、换向阀I 2、换向阀II 3、换向阀III 4、换向阀IV 5、梭阀I 6,壳体上具有接口 A、接口 B、接口 C、接口 D、接口 E、接口 F、接口 G、接口 H、接口 I、接口 J、接口 K、接口 L,快速排气阀I的输出口接口 H与制动气缸的活塞腔连通,换向阀I 2的输出口接口 L与制动气缸的弹簧腔连通,换向阀II 3的输出口接口 F与气动马达的反转输入口连通,换向阀III 4的输出口接口 G与气动马达的正转输入口连通,换向阀IV 5的输入口具有气源的总进气口接口 K、启动进气口接口 B、急停排气口接口 J,梭阀I 6的输出口与换向阀I 2的气控口和快速排气阀I的输入口连通,换向阀I 2、换向阀II 3和换向阀III4的输入口与换向阀IV 5的输出口连通、并连通接口 C和气源的总进气口接口 I,换向阀IV 5的气控口连接接口 E,梭阀I 6的两输入口分别连通接口 A和接口 D,梭阀I 6的一输入口与换向阀III 4的气控口连接、另一输入口与换向阀II 3的气控口连接。所述换向阀I 2、换向阀II 3、换向阀III 4、换向阀IV 5为单气控二位三通换向阀。所述接口 A、接口 C、接口 D、接口 E、接口 B和气源的总进气口接口 K、气源的总进气口接口I按不同控制要求分别与远程安全操纵装置和总气源选择性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控制模块为气动绞车远程集成气动控制,由于设计了快速排气阀、换向阀I、换向阀II、换向阀III、换向阀IV、梭阀I,以及布局合理的各个接口,提高了气动绞车的制动性能,操作更方便。本技术具有体积小、控制反映快、工作可靠性高、安装使用方便、易于维修、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在正常工作时,通过外接的远程安全操纵装置的控制,可以使马达进行正、反转和停止;在遇有特殊情况需要进行紧急制动时,可以按下远程安全操纵装置的急停按钮,使供气系统停止供气,同时实现气动绞车的制动。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与无急停阀的远程安全操纵装置的结构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与有急停阀的远程安全操纵装置的结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梭阀I与快速排气阀部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标注说明1、排气阀,2、换向阀I,3、换向阀11,4、换向阀111,5、换向阀IV,6、梭阀I,7、操纵阀I,8、操纵阀II,9、复位阀,10、急停阀,11、梭阀II,12、制动气缸,13、马达,21、壳体,22,阀芯 I,23、阀芯11,24、通口 I,25、通口 II,26、通口III,27、通口IV。具体实施方式从图I所示本技术的示意图可以看出,本技术包括一壳体和集成在壳体内部的快速排气阀I、换向阀I 2、换向阀II 3、换向阀III 4、换向阀IV 5、梭阀I 6,换向阀I 2、换向阀II 3、换向阀III 4、换向阀IV5为单气控二位三通换向阀。壳体上具有接口 A、接口 B、接口 C、接口 D、接口 E、接口 F、接口 G、接口 H、接口 I、接口 J、接口 K、接口 L,快速排气阀I的输出口接口 H与制动气缸的活塞腔连通,换向阀I 2的输出口接口 L与制动气缸的弹簧腔连通,换向阀II 3的输出口接口 F与气动马达的反转输入口连通,换向阀III4的输出口接口 G与气动马达的正转输入口连通,换向阀IV 5的输入口具有气源的总进气口接口 K、启动进气口接口 B、急停排气口接口 J,梭阀I 6的输出口与换向阀I 2的气控口和快速排气阀I的输入口连通,换向阀I 2、换向阀II 3和换向阀III 4的输入口与换向阀IV 5的输出口连通、并连通接口 C和气源的总进气口接口 I,换向阀IV 5的气控口连接接口 E,梭阀I 6的两输入口分别连通接口 A和接口 D,梭阀I 6的一输入口与换向阀III 4的气控口连接、另一输入口与换向阀II 3的气控口连接。接口 A、接口 C、接口 D、接口 E、接口 B和气源的总进气口接口 K、气源的总进气口接口 I按不同控制要求分别与远程安全操纵装置和总气源选择性连通。以下两个实施例将进一步介绍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图2本技术与无急停阀的远程安全操纵装置的结构连接示意图,其工作原理如下I、绞车制动无急停阀时,接口 B、接口 E、接口 J、接口 K堵塞,接口 I为总进气口,接口 I的压缩空气通过换向阀I 2进入制动气缸12弹簧工作腔,绞车开始制动,同时接口I的压缩空气通入换向阀II 3、换向阀III 4、操纵阀I 7、操纵阀II 8的进气口。2、绞车提升操纵阀II 8给接口 A供气,把压缩空气进入到梭阀I 6中,推动梭阀I6的阀芯,压缩空气进入换向阀I 2的控制口,推动阀杆,换向阀I 2排气,排出制动气缸12弹簧工作腔压缩空气,同时梭阀I 6出口的压缩空气进入快速排气阀1,推动制动气缸活塞,压缩弹簧,结束绞车制动。操纵阀II 8把压缩空气推动梭阀I 6的阀芯的同时,也推动换向阀III4的阀杆动作,换向阀III4的压缩空气通入气动马达13,马达正转,绞车提升。操纵阀II 8排出压缩空气时,换向阀I 2和换向阀III 4复位,排气气流推动快速排气阀I的阀芯,快速排出制动气缸12无弹簧腔的压缩空气,同时压缩空气通过换向阀I 2进入制动气缸12弹簧腔,弹簧和气压力同时作用绞车快速制动。3、绞车下降操纵阀I 7给接口 D供气,把压缩空气推动梭阀I 6的阀芯,压缩空气进入换向阀I 2的控制口,推动阀杆,换向阀I 2排气,排出制动气缸12弹簧工作腔压缩空气,同时梭阀I 6出口的压缩空气进入快速排气阀1,推动制动气缸12活塞,压缩弹簧,结束绞车制动。操纵阀I 7把压缩空气推动梭阀I 6的阀芯的同时,也推动换向阀II 3的阀杆动作,换向阀II 3的压缩空气通过接口 F通入气动马达13,马达反转,绞车下降。操纵阀I 7排出接口 D的压缩空气,换向阀I 2和换向阀II 3复位,排气气流推动快速排气阀I的阀芯,快速排出制动气缸12无弹簧腔的压缩空气,同时压缩空气通过换向阀I 2进入制动气缸12弹簧腔,弹簧和气压力同时作用,绞车快速制动。图3本技术与有急停阀的远程安全操纵装置的结构连接示意图,其工作原理如下 I、绞车制动配急停阀时,接口 I堵塞,接口 K作为总进气口,接口 K进入的压缩空气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动控制模块,其特征是:包括一壳体和集成在壳体内部的快速排气阀(1)、换向阀Ⅰ(2)、换向阀Ⅱ(3)、换向阀Ⅲ(4)、换向阀Ⅳ(5)、梭阀Ⅰ(6),壳体上具有接口A、接口B、接口C、接口D、接口E、接口F、接口G、接口H、接口I、接口J、接口K、接口L,快速排气阀(1)的输出口接口H与制动气缸的活塞腔连通,换向阀Ⅰ(2)的输出口接口L与制动气缸(12)的弹簧腔连通,换向阀Ⅱ(3)的输出口接口F与气动马达(13)的反转输入口连通,换向阀Ⅲ(4)的输出口接口G与气动马达(13)的正转输入口连通,换向阀Ⅳ(5)的输入口具有气源的总进气口接口K、启动进气口接口B、急停排气口接口J,梭阀Ⅰ(6)的输出口与换向阀Ⅰ(2)的气控口和快速排气阀(1)的输入口连通,换向阀Ⅰ(2)、换向阀Ⅱ(3)和换向阀Ⅲ(4)的输入口与换向阀Ⅳ(5)的输出口连通、并连通接口C和气源的总进气口接口I,换向阀Ⅳ(5)的气控口连接接口E,梭阀Ⅰ(6)的两输入口分别连通接口A和接口D,梭阀Ⅰ(6)的一输入口与换向阀Ⅲ(4)的气控口连接、另一输入口与换向阀Ⅱ(3)的气控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全虎吴贵举谢学山张志清郝海忠
申请(专利权)人:泰安巨菱钻探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