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复徽专利>正文

随动闸手动调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1255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0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随动闸手动调整机构,其结合于车辆的车架体与车轮轴之间,特别将其所设的一闸盘套固定于车轮轴上且两者共同连动,又该蹄块组固定于外壳,又该外壳则固定于车辆的车架体,并在外壳的正面又设有第一调整装置及第二调整装置,其中该第一调整装置调整蹄块组的旋转轴相对于外壳的位置,而该第二调整装置调整左蹄块的凸柱相对于外壳的位置;经调整后的蹄块组得被稳固地锁固于外壳内,进而增进车辆的行车安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随动闸,尤指可调整蹄块组与闸盘套相对位置,以消除两者之间间隙过大的一种技术范畴。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6、图7所示,一般所使用的车辆随动闸是由闸壳91、偏心凸轮92、制动杆93、主制动块94、副制动块95等组成。主、副制动块94、95的另一端、闸壳91通过传动轴96与制动杆93固定连接。使用时,拨动制动杆93、带动传动轴96,使偏心凸轮92转动,将主、副制动块94、95向外及圆周方向移动,纵而将轮毂刹住。但是这种随动闸由于偏心凸轮92形状已固定,当主、副制动块94、95磨损超过一定限度时,随动闸就失去了刹车功能, 必须及时更换方能解决问题。此外,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第200910197511. 6公开了一种可延长使用寿命的「一种助动车随动闸」。这种随动闸的主要特征是在主、副制动块94、95的连接处设置一距离调节装置97,根据需要调节的长度,纵而延长随动闸的使用寿命。但是这种结构的随动闸需要在主、副制动块94、95及闸壳91上设置有腰形孔911,使主副制动块94、95始终处于活动状态,稳定性不够,一旦调节装置97松懈,即可使随动闸失去功效。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稳固性较佳的一种随动闸手动调整机构。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调整范围较大的一种随动闸手动调整机构。本技术的设计人为实施上述目的,凭恃着长期对车辆随动闸的研究与构思,而技术出一种随动闸手动调整机构,包含有一外壳,包含有一中心孔、一转轴孔、第一调节孔及第二调节孔,其中第一调节孔及第二调节孔均为长条孔,又该中心孔供以车轮轴结合,又另设有一固定部供车架体固定;一闸盘套,供以车轮轴结合且结合于前述外壳内而形成一容置空间;一蹄块组,包含一左蹄块、一右蹄块、一凸轮及至少一弹簧,其中该左蹄块、右蹄块共同结合于一旋转轴,且从该左蹄块延伸出一凸柱,而该凸柱得穿伸于第二调节孔,又该弹簧结合于左蹄块、右蹄块之间,且该旋转轴得穿伸于第一调节孔,另凸轮延伸一转轴而穿伸于转轴孔;一曲拐,接设于凸轮的转轴;一第一调整装置,装设于紧邻于该外壳的第一调节孔处,据以调整该旋转轴相对于外壳的位置;及一第二条整装置,装设于紧邻于该外壳的第二调节孔处,据以调整凸柱相对于外壳的位置。以上所述随动闸手动调整机构,另包含一连接弹簧,又该连接弹簧设于固定部所设的一固定架与曲拐之间。以上所述第一调整装置包含具有螺孔的一座体、一第一压缩弹簧、一第一调整螺杆,又该座体固定于外壳上,且第一调整螺杆的前端穿伸于第一压缩弹簧后结合于该座体的螺孔。以上所述座体的底座设有一固定孔,而该座体穿于外壳所设的一方孔后,通过一铆钉穿伸于外壳的固定孔及底座的固定孔而将座体铆接于外壳上。以上所述第二调整装置包含具有螺孔的一连接座体、一第二压缩弹簧、一第二调整螺杆及一第二挡止座,又该连接座体、第二挡止座分别穿伸左蹄块凸柱并固设于外壳上,且第二调整螺杆的前端穿伸于第二压缩弹簧后结合于该座体的螺孔,又该连接座体另设一固定孔且接设于旋转轴。 以上所述连接座体紧邻第一调整装置设有第一挡止部。以上所述第二挡止座固定于凸柱的方式为该第二挡止座设有一多角孔,又该凸柱对应该多角孔设有一多角部。以上所述连接座体对应该凸柱设有一长条孔。兹由以上说明得知,本技术相较现有技术,确实可达到如下的功效 I.本技术蹄块组的旋转轴、左蹄块的凸柱皆可稳固地固定于外壳的容置空间内,既使第一调整装置及第二调整装置皆松脱时,亦可达到刹车的效果。2.通过本技术的第一调整装置及第二调整装置的调整,可作蹄块组相对于外壳的各种位置变化,以提供较大的调整范围。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正面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背面图;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调整后示意图;图6为
技术介绍
的结构图;图7为
技术介绍
的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本技术外壳I冲心孔11 ;转轴孔12 ;第一调节孔13 ;第二调节孔14 ;固定部15 ;固定架151 ;容置空间16 ;连接弹簧17 ;方孔18 ;固定孔19 ;闸盘套2 ;蹄块组3 ;左蹄块31 ;凸柱311 ;多角部312 ;右蹄块32 ;凸轮33 ;转轴331 ;弹簧34 ;旋转轴35 ;弹簧36 ;螺帽37 ;螺帽38 ;刹车片39 ;曲拐4 ;螺帽41 ;第一调整装置5 ;座体51 ;螺孔511 ;底座512 ;固定孔513 ;铆钉514 ;第一压缩弹簧52 ;第一调整螺杆53 ;第二调整装置6 ;连接座体61 ;螺孔611 ;长条孔612 ;第一挡止部613 ;第二压缩弹簧62 ;第二调整螺杆63 ;第二挡止座64 ;多角孔641 ;固定孔65 ;连接弹簧7 ;刹车线8 ;
技术介绍
现有结构9 ;闸壳91 ;腰形孔911 ;偏心凸轮92 ;制动杆93 ;主制动块94 ;副制动块95 ;传动轴96 ;调节装置97。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上述目的、所运用技术手段及其达成功效,本技术的设计人将举较佳实施例予以详细说明如后;首先,请参阅图I、图2及图3所示,为本技术关于一种随动闸手动调整机构,其包含有一外壳I、一闸盘套2、一蹄块组3、一曲拐4、一第一调整装置5及一第二调整装置6及连接弹簧7 ;其中,该外壳1,包含有一中心孔11、一转轴孔12、第一调节孔13及第二调节孔14,其中该第一调节孔13及第二调节孔14均为长条孔,该中心孔11供以车轮轴结合,另设有一固定部15供车架体固定;该闸盘套2,供以车轮轴结合且结合于前述外壳I内而形成一容置空间16 (图4);该蹄块组3,包含一左蹄块31、一右蹄块32、一凸轮33及至少一弹簧34、36,其中该左蹄块31、右蹄块32的各一端共同结合于一旋转轴35,其各另一端则接处于凸轮33的两侧,且从该左蹄块31延伸出一凸柱311,而该凸柱311得穿伸于第二调节孔14,又该弹簧34,36结合于左蹄块31、右蹄块32之间,且该旋转轴35穿伸于第一调节孔13,另凸轮33延伸一转轴331而穿伸于转轴孔12 ;该曲拐4,接设于凸轮33的转轴331 ;该第一调整装置5,装设于紧邻于该外壳I的第一调节孔13处,据以调整该旋转轴·35相对于外壳I或闸盘套2的位置,该第一调整装置5包含具有螺孔511的一座体51、一第一压缩弹簧52、一第一调整螺杆53,又该座体51固定于外壳I上,且第一调整螺杆53的前端穿伸于第一压缩弹簧52后结合于该座体51的螺孔511。如图2所示,该座体51的底座512设有一固定孔513,而该座体51穿伸于外壳I所设的一方孔18后,通过一铆钉514穿伸于外壳I所设的一固定孔19及底座512的固定孔513而将座体51铆接于外壳I上;及该第二调整装置6,装设于紧邻该外壳I的第二调节孔14处,据以调整凸柱311相对于外壳I或闸盘套2的位置。该第二调整装置6包含具有螺孔611的一连接座体61、一第二压缩弹簧62、一第二调整螺杆63及一第二挡止座64,该连接座体61、第二挡止座64分别穿伸左蹄块31凸柱311并固设于外壳I上,且第二调整螺杆63的前端穿伸于第二压缩弹簧62后结合于该连接座体61的螺孔611内,该连接座体61另设一固定孔65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随动闸手动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外壳,包含有一中心孔、一转轴孔、第一调节孔及第二调节孔,其中第一调节孔及第二调节孔均为长条孔,该中心孔供车轮轴结合,该外壳另设有一固定部供车架体固定;一闸盘套,供车轮轴结合且结合于前述外壳内而形成一容置空间;一蹄块组,包含一左蹄块、一右蹄块、一凸轮及至少一弹簧,其中该左蹄块和右蹄块共同结合于一旋转轴,且从该左蹄块延伸出一凸柱,而该凸柱穿伸于第二调节孔,该弹簧结合于左蹄块和右蹄块之间,且该旋转轴穿伸于第一调节孔,凸轮延伸一转轴而穿伸于转轴孔;一曲拐,接设于凸轮的转轴;一第一调整装置,装设于紧邻于该外壳的第一调节孔处,以调整该旋转轴相对于外壳的位置;及一第二调整装置,装设于紧邻于该外壳的第二调节孔处,以调整凸柱相对于外壳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复徽
申请(专利权)人:曾复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