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船用测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30403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0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便携式船用测速装置,包括检测装置、水下拖体、拖索、回流管和引压管。其中检测装置悬挂在被测速的船舷上,水下拖体布置在水中,检测装置与水下拖体间通过回流管和引压管连接,同时水下拖体通过拖索与被测速船连接,使水下拖体能够随被测速船同步航行。测速时,水下拖体采集相对船运动的流体的动压力,该动压经测速装置内部回路转换成静压,使检测装置倒U型管两端的液位形成高度差,该高度差在检测装置中的标尺上能够直观显示。依据伯努利原理,当倒U型管两端的高度差为h时,航速为了方便对航速的查看,标尺的刻度直接与航速对应。该装置结构简单,体积、重量小,便于应用到拖曳试验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测速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船用测速装置
技术介绍
水下拖体类设备通常搭载在水面船舶上,其拖曳力、拖曳稳定性能等参数与船速密切相关,这些设备在交付使用前往往进行湖上或者江河拖曳试验,利用试验船舶在不同航速下进行拖曳作业,同时测试其性能。但是,一些试验船舶并不具备航速测量装置,需要搭载专门的测速仪器。过去的试验中,经常采用抛木块,卡秒表测量木块从船头倒船尾的时间,进而估算航速的办法,这种方式简单,但精度过低,应用起来存在较大缺陷。目前,船舶航行速度的测量仪器主要有GPS、电磁计程仪、多普勒计程仪等,这些测速设备精度很高,例如多普勒计程仪可达到0.01节,但其价格也贵,而且这些设备多用于 导航,测速只是其功能中很小的一部分。舰船中也有采用水压式计程仪测速的,利用毕托管原理,通过水压信息接收系统采集运动着的舰船产生的动压与静压之差Λ P,并经一系列机构转换成舰船的航速并输出,通过对航速的积分运算得倒舰船的航程,但是目前的这种方式结构复杂,体积、重量大,不便于应用到拖曳试验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船用测速装置,使用时该装置悬挂于船舷边随船运动,同时通过水下拖体收集相对船运动的流体,经测速装置内部回路将采集倒的流体动压转换成静压的形式在倒U型管上显示出船的航行速度。所述便携式船用测速装置,包括检测装置、水下拖体、拖索、回流管和引压管。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装配板、静压阀、动压阀、注水嘴、注水阀、倒U型管、红浮球、标尺、注气阀、蓝浮球、消移盒、排气阀门和排气管。所述倒U型管竖直固定在装配板上,并沿装配板的竖直中心线左右对称。倒U型管左管路和右管路的下端均设置有水平接口和竖直接口,且两个水平接口位于同一直线上。倒U型管左管路的水平接口通过注水阀与注水嘴连接。倒U型管右管路的水平接口通过排气阀门与排气管连接。倒U型管的顶部设置注气阀。在倒U型管的左管路中放置有红浮球,右管路中放置有蓝浮球。所述红浮球和蓝浮球的直径相同,均小于等于倒U型管的管径,保证红浮球和蓝浮球能够在倒U型管内自由的上下浮动。所述倒U型管左管路中动压阀的上方与右管路中静压阀上方的管径略小于红浮球和蓝浮球的直径。在装配板上倒U型管的竖直中心线上安装标尺,测速前保证红浮球和蓝浮球对准与标尺上的零位线。水下拖体包括壳体、堵头、虑网、通孔、引压接口、回流接口、稳定舵板、重心调整块、拖索环、回流通道和引压通道。其连接关系为所述壳体为空心的柱形结构,在壳体头部迎流面的中心处加工有通孔,通孔与引压通道贯通。所述引压通道为在水下拖体的壳体内加工的竖直方向的通孔,引压通道的上端安装引压接口,下端通过堵头密封。回流通道为在水下拖体的壳体内加工的另一个竖直方向的通孔,在回流通道的上端安装回流接口。所述稳定舵板布置在水下拖体壳体的尾部,稳定舵板沿壳体中心线对称。重心调整块固定在壳体内,使水下拖体的重心与浮心重合。测速装置的整体连接关系为检测装置的装配板固定在待检测船的船舷上,倒U型管左管路的竖直接口通过动压阀与引压管连接,引压管通过引压接口与引压通道贯通。倒U型管右管路的竖直接口通过静压阀与回流管连接,回流管通过回流接口与回流通道贯通。所述拖索为Y型结构,其分叉端与水下拖体壳体上的拖索环连接,另一端挂接在被测试船上。最后通过绑扎带将回流管和弓I压管与拖索捆扎在一起。所述倒U型管的右管路中设置有消移盒,所述消移盒与倒U型管为一体结构,消移盒的直径大于倒U型管的管径。所述标尺在装配板上的位置上下可调。在装配板上固定标尺的位置处沿纵向加工腰型槽,标尺能够在该腰型槽内上下滑动,滑动到设定位置后通过定位销固定。 在所述水下拖体的壳体上安装回流接口和引压接口的位置设置导流罩。在所述通孔的入口处安装虑网。有益效果(I)该装置结构简单,体积、重量小,易于应用到拖曳试验船进行船速的测试。(2)检测装置中标尺的刻度对应的即为左侧液面在相应高度下的航速,从而可以直观实时的查看被测试船的行驶速度。(3)在倒U型管的右管路中设置有消移盒,能够消除因船体摇摆或颠振等造成倒U型管上压力的改变而弓I起水柱高度的变化,保证测量的准确性。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一种便携式船用测速装置结构总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水下拖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装配板、2-静压阀、3-动压阀、4-注水嘴、5-注水阀、6-倒U型管、7-红浮球、8-标尺、9-注气阀、10-蓝浮球、11-消移盒、12-排气阀门、13-排气管、14-拖索、15-回流管、16-引压管、17-拖索环、18-水下拖体、19-导流罩、21-堵头、22-虑网、23-通孔、24-引压接口、25-回流接口、26-稳定舵板、27-重心调整块、28-回流通道、29-引压通道。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船用测速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体积、重量小,易于应用到拖曳试验船进行船速的测试。图I显示了该便携式船用测速装置的总体结构,该装置包括检测装置、水下拖体18、拖索14、回流管15和引压管16。其中检测装置固定在待检测船的船舷上,检测装置通过回流管15和引压管16与水下拖体18连接。拖索14为Y型结构,其分叉端与水下拖体18上的相应拖索环17连接,另一端挂接在被测试船上,保证水下拖体18与被测船同步行驶。为减小水中流体阻力对回流管15和引压管16的影响,通过绑扎带将回流管15和引压管16与拖索14捆绑在一起,依靠拖索14承受拖力,保证回流管15和引压管16能正常工作。检测装置包括装配板I、静压阀2、动压阀3、注水嘴4、注水阀5、倒U型管6、红浮球7、标尺8、注气阀9、蓝浮球10、消移盒11、排气阀门12和排气管13。为使测速装置的整体结构通用性高,装置上配置的阀均为标准的截止阀。检测装置的连接关系为装配板I固定在待检测船的船舷上,倒U型管6竖直固定在装配板I上,并沿装配板I的竖直中心线左右对称。倒U型管6左右管路的下端均设置有水平接口和竖直接口(本实施例中在倒U型管6左右管路的下端各连接一个三通管),且两端的水平接口位于同一直线上。倒U型管6左管路的水平接口通过注水阀5与注水嘴4连接,左管路的竖直接口通过动压阀3与引压管16连接,引压管16接入水下拖体18。倒U型管6右管路的水平接口通过排气阀门12与排气管13连接,右管路的竖直接口通过静压阀2与回流管15连接,回 流管15接入水下拖体18。倒U型管6的顶部设置注气阀9。在倒U型管6的左管路中放置有红浮球7,右管路中放置有蓝浮球10,红浮球7和蓝浮球10的直径相同,均小于等于倒U型管6的管径,保证红浮球7和蓝浮球10能够在倒U型管6内自由的上下浮动。为了保证浮球不会落到静压阀2或动压阀3上,所述倒U型管A处(左管路中动压阀3的上方)与B处(右管路中静压阀2的上方)的管径略小于红浮球7和蓝浮球10的直径,这样即使在管路中无外界介质充入的情况下,也能保证浮球不会落到静压阀2和动压阀3上。在倒U型管6的右管路中设置有消移盒11,消移盒11是一小段空心圆柱,相对倒U型管6的管路,具有较大的截面积。这样在相等高度的条件下,具有相对倒U型管6的管路有较大的容积,能够消除因船体摇摆或颠振等造成倒U型管6上压力的改变而引起水柱高度的变化。在装配板I上倒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船用测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装置、水下拖体(18)、拖索(14)、回流管(15)和引压管(16);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装配板(1)、静压阀(2)、动压阀(3)、注水嘴(4)、注水阀(5)、倒U型管(6)、红浮球(7)、标尺(8)、注气阀(9)、蓝浮球(10)、消移盒(11)、排气阀门(12)和排气管(13);所述倒U型管(6)竖直固定在装配板(1)上,并沿装配板(1)的竖直中心线左右对称;倒U型管(6)左管路和右管路的下端均设置有水平接口和竖直接口,且两个水平接口位于同一直线上;倒U型管(6)左管路的水平接口通过注水阀(5)与注水嘴(4)连接;倒U型管(6)右管路的水平接口通过排气阀门(12)与排气管(13)连接;倒U型管(6)的顶部设置注气阀(9);在倒U型管(6)的左管路中放置有红浮球(7),右管路中放置有蓝浮球(10);所述红浮球(7)和蓝浮球(10)的直径相同,均小于等于倒U型管(6)的管径,保证红浮球(7)和蓝浮球(10)能够在倒U型管(6)内自由的上下浮动;所述倒U型管(6)左管路中动压阀(3)的上方与右管路中静压阀(2)上方的管径略小于红浮球(7)和蓝浮球(10)的直径;在装配板(1)上倒U型管(6)的竖直中心线上安装标尺(8),测速前保证红浮球(7)和蓝浮球(10)对准与标尺(8)上的零位线;所述水下拖体(18)包括:壳体、堵头(21)、虑网(22)、通孔(23)、引压接口(24)、回流接口(25)、稳定舵板(26)、重心调整块(27)、拖索环(17)、回流通道(28)和引压通道(29);其连接关系为:所述壳体为空心的柱形结构,在壳体头部迎流面的中心处加工有通孔(23),通孔(23)与引压通道(29)贯通;所述引压通道(29)为在水下拖体(18)的壳体内加工的竖直方向的通孔,引压通道(29)的上端安装引压接口(24),下端通过堵头(21)密封;回流通道(28)为在水下拖体(18)的壳体内加工的另一个竖直方向的通孔,在回流通道(28)的上端安装回流接口(25);所述稳定舵板(26)布置在水下拖体(18)壳体的尾部,稳定舵板(26)沿壳体中心线对称;重心调整块(27)固定在壳体内,使水下拖体(18)的重心与浮心重合;所述测速装置的整体连接关系为:检测装置的装配板(1)固定在待检测船的船舷上,倒U型管(6)左管路的竖直接口通过动压阀(3)与引压管(16)连接,引压管(16)通过引压接口(24)与引压通道(29)贯通;倒U型管(6)右管路的竖直接口通过静压阀(2)与回流管(15)连接,回流管(15)通过回流接口(25)与回流通道(28)贯通;所述拖索(14)为Y型结构,其分叉端与水下拖体(18)壳体上的拖索环(17)连接,另一端挂接在被测试船上;最后通过绑扎带将回流管(15)和引压管(16)与拖索(14)捆扎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船用测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装置、水下拖体(18)、拖索(14)、回流管(15)和引压管(16);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装配板(I)、静压阀(2)、动压阀(3)、注水嘴(4)、注水阀(5)、倒U型管(6)、红浮球(7)、标尺(8)、注气阀(9)、蓝浮球(10)、消移盒(11)、排气阀门(12)和排气管(13);所述倒U型管(6)竖直固定在装配板(I)上,并沿装配板(I)的竖直中心线左右对称;倒U型管(6)左管路和右管路的下端均设置有水平接口和竖直接口,且两个水平接口位于同一直线上;倒U型管(6)左管路的水平接口通过注水阀(5)与注水嘴(4)连接;倒U型管(6)右管路的水平接口通过排气阀门(12)与排气管(13)连接;倒U型管(6)的顶部设置注气阀(9);在倒U型管(6)的左管路中放置有红浮球(7),右管路中放置有蓝浮球(10);所述红浮球(7)和蓝浮球(10)的直径相同,均小于等于倒U型管(6)的管径,保证红浮球(7)和蓝浮球(10)能够在倒U型管(6)内自由的上下浮动;所述倒U型管(6)左管路中动压阀(3)的上方与右管路中静压阀(2)上方的管径略小于红浮球(7)和蓝浮球(10)的直径;在装配板(I)上倒U型管(6)的竖直中心线上安装标尺(8),测速前保证红浮球(7)和蓝浮球(10)对准与标尺(8)上的零位线; 所述水下拖体(18)包括壳体、堵头(21)、虑网(22)、通孔(23)、引压接口(24)、回流接口(25)、稳定舵板(26)、重心调整块(27)、拖索环(17)、回流通道(28)和引压通道(29);其连接关系为所述壳体为空心的柱形结构,在壳体头部迎流面的中心处加工有通孔(23),通孔(23)与引压通道(29)贯通;所述引压通道(29)为在水下拖体(18)的壳体内加工的竖直方向的通孔,引压通道(29)的上端安装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远易立志陈孟君易谷丰孙畅束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〇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