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岩掘进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29162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0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掘进机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岩石巷道掘进的硬岩掘进机,包括截割部、铲板部、第一运输机、本体部、行走部、液压系统及电气系统,在本体部的前端上下设有截割部及铲板部,第一运输机安装在本体部上,本体部的两侧设有行走部,所述液压系统及电气系统分别安装在本体部上;所述截割部的下表面及铲板部上表面分别设有避免两者直接碰撞的防撞块。本发明专利技术外形尺寸小,能适应中小断面高硬度全岩和半岩巷道的掘进作业,扩展了掘进机的使用范围,提高了中小断面全岩和半岩巷道的掘进的工作效率,降低操作者的工作强度;采用机械式防撞设计,防止截割部与运动部件星轮相碰,提高了掘进机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掘进机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岩石巷道掘进的硬岩掘进机
技术介绍
掘进机,逐渐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被应用。如中国技术专利(专利号ZL200420098541. 4、申请日:2004年11月19日、授权公告号CN 2828313Y)公开了一种“煤矿巷道掘进机”,包括主机架,主机架下侧放有履带行走装置,主机架的前端上部设有物料掘进装置,主机架的前端下部设有一个台板,台板上设有两个可相向旋转的拨料轮,主机架还设有一个运输机。这种“煤矿巷道掘进机”结构紧凑,体积小,适合小口径立井或斜井煤矿的巷道掘煤。目前,中小断面半岩巷道和全岩巷道的掘进仍然采用的是炮掘的方式,截割效率 低、劳动强度大,既不经济也存在危险,而且巷道成型差。而现有的硬岩掘进机机身高度较高、宽度较宽,适用于较宽敞半岩或全岩巷道的掘进。但不足之处在于机身高度高、宽度大,不能适应中小断面巷道;接地比压大,容易破坏巷道底板;截割部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与铲板部碰撞,安全可靠性差,又易造成部件损坏;润滑系统采用手动或半自动润滑,不易检修;掘进机本体采用整体式结构,向井下运输易受到尺寸重量限制;一运溜槽磨损后不好修复。因此,亟待一种截割效率高、接地比压小、可维护维修性好、能适应中小断面半岩巷道和全岩巷道的硬岩掘进机,以改善劳动者的工作环境,提高掘进效率和掘进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硬岩掘进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包括截割部、铲板部、第一运输机、本体部、行走部、液压系统及电气系统,在本体部的前端上下设有截割部及铲板部,第一运输机安装在本体部上,本体部的两侧设有行走部,所述液压系统及电气系统分别安装在本体部上;所述截割部的下表面及铲板部上表面分别设有避免两者直接碰撞的防撞块。其中所述截割部的下表面上设有第一防撞块,铲板部的上表面设有第二防撞块,该第一防撞块与第二防撞块对应设置,在第一防撞块与第二防撞块相接触的状态,第一防撞块与第二防撞块的接触面与所述截割部的回转轴线垂直;所述第一运输机通过机架安装在本体部的中间,第一运输机的底部设有底板,该底板可拆卸地与机架相连接;所述本体部为至少两段式结构,各段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所述行走部包括至少两个履带架,各履带架之间可拆卸地连接,在履带架的外侧安装有接地的履带;所述本体部上设有润滑系统,包括自动润滑泵、分配器及润滑胶管,其中自动润滑泵通过润滑胶管与分配器连通,分配器通过润滑胶管接至掘进机上的各个需要润滑的销轴及轴承处。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I.本专利技术为硬岩掘进机的新机型,外形尺寸小,能适应中小断面高硬度全岩和半岩巷道的掘进作业,扩展了掘进机的使用范围,提高了中小断面全岩和半岩巷道的掘进的工作效率,降低操作者的工作强度。2.本专利技术截割部与铲板部采用机械式防撞设计,防止截割部与运动部件星轮相碰,提高了掘进机的可靠性与安全性。3.本专利技术第一运输机底板可拆卸,磨损后容易修复并可更换,更加经济方便。4.本专利技术本体采用两段式结构,减小了硬岩掘进机的最大不可拆卸件尺寸,扩宽了硬岩掘进机的下井范围。5.本专利技术采用两段式加长行走部,加长了履带接地长度,降低了硬岩掘进机的接地比压,减小了掘进机对巷道底板的破坏。 6.本专利技术润滑系统对关键润滑点采用全自动集中润滑系统,减少了设备检修时间,提高了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截割部与铲板部的防撞块相接触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运输机的结构主视图;图4为图3的仰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润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截割部,2为铲板部,3为第一运输机,4为本体部,5为行走部,6为后支撑,7为液压系统,8为电气系统,9为侧支撑装置,10为第一防撞块,11为第二防撞块,12为接触面,13为回转轴线,14为底板,15为第一螺栓,16为机架,17为大本体,18为第二螺栓,19为小本体,20为履带架,21为第一履带架,22为第三螺栓,23为第二履带架,24为自动润滑泵,25为第一润滑胶管,26为分配器,27为第二润滑胶管。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如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截割部I、铲板部2、第一运输机3、本体部4、行走部5、后支撑6、液压系统7、电气系统8及侧支撑装置9,在本体部4的前端上方设有截割部I、下方设有铲板部2,本体部4的中间安装有第一运输机3,本体部4的两侧下部分别安装有行走部5 ;所述液压系统7及电气系统8分别安装在本体部上,本体部4右侧的上部安装有液压系统7的操作台,左侧的上部安装有液压系统7的油箱;所述后支撑6安装在本体部4的后侦牝在后支撑6的两侧安装有侧支撑装置9,后支撑6的右上部安装有电气系统8的电控箱,左上部安装有液压系统7的泵站。本专利技术中的截割部I、铲板部2、第一运输机3、本体部4、行走部5、后支撑6、液压系统7、电气系统8及侧支撑装置9及各部件之间的安装连接关系均为现有技术,在些不再赘述。如图2所示,在截割部I的下表面及铲板部2上表面分别设有避免两者直接碰撞的防撞块,即截割部I的下表面(截割部在竖直面上投影的下表面)上焊接有第一防撞块10,铲板部2的上表面(铲板部在竖直面上投影的上表面)焊接有第二防撞块11,该第一防撞块10与第二防撞块11对应设置,第一防撞块10与第二防撞块11的设置位置应保证当截割部I工作到最下端极限位置时,铲板部2上抬,第一防撞块10与第二防撞块11首先接触。在第一防撞块10与第二防撞块11相接触的状态,第一防撞块10与第二防撞块11的接触面12与所述截割部I的回转轴线13垂直,保证截割部I回转时第一防撞块10与第二防撞块11接触面位置不变。如图3、图4所示,第一运输机3通过机架16安装在本体部4的中间,第一运输机3的底部设有底板14,该底板14通过第一螺栓15可拆卸地与机架16相连接。当底板14磨损修复时,可将底板14单块拆下修复或更换。如图2所示,本体部4为至少两段式结构,各段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本实施例的本体部4为两段式结构,分为大本体17及小本体19,大本体17通过第二螺栓18与小本体19可拆卸地连接,大本体17与小本体19各自的重量及尺寸较之一个整体不可拆卸的整体均较小,减小了硬岩掘进机的最大不可拆卸件尺寸。 行走部5包括至少两个履带架,各履带架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本实施例的行走部5包括两个履带架,即第一履带架21及第二履带架23,第一履带架21通过第三螺栓22与第二履带架23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履带架21和第二履带架23的外侧安装有接地的履带。本专利技术这种两段式加长行走部加长了履带接的长度,降低了硬岩掘进机的接地比压,减小了掘进机对巷道底板的破坏。如图5所示,本体部4上还设有润滑系统,该润滑系统包括自动润滑泵24、分配器26及润滑胶管,其中自动润滑泵24通过第一润滑胶管25与分配器26连通,分配器26通过第二润滑胶管27接至掘进机上的各个需要润滑的销轴及轴承处。润滑脂由自动润滑泵24通过第一润滑胶管25送到分配器26,再由分配器26通过第二润滑胶管27送到各销轴和轴承润滑点处,自动润滑泵24的启动时间可根据需要设定自动运行。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截割部I转动工作,进行掘进,掉落的岩石通过铲板部2由第一运输机3送到掘进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硬岩掘进机,包括截割部、铲板部、第一运输机、本体部、行走部、液压系统及电气系统,在本体部的前端上下设有截割部及铲板部,第一运输机安装在本体部上,本体部的两侧设有行走部,所述液压系统及电气系统分别安装在本体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截割部(1)的下表面及铲板部(2)上表面分别设有避免两者直接碰撞的防撞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硬岩掘进机,包括截割部、铲板部、第一运输机、本体部、行走部、液压系统及电气系统,在本体部的前端上下设有截割部及铲板部,第一运输机安装在本体部上,本体部的两侧设有行走部,所述液压系统及电气系统分别安装在本体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截割部(I)的下表面及铲板部(2)上表面分别设有避免两者直接碰撞的防撞块。2.按权利要求I所述的硬岩掘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截割部(I)的下表面上设有第一防撞块(10),纟产板部(2)的上表面设有第二防撞块(11),该第一防撞块(10)与第二防撞块(11)对应设置,在第一防撞块(10)与第二防撞块(11)相接触的状态,第一防撞块(10)与第二防撞块(11)的接触面(12)与所述截割部⑴的回转轴线(13)垂直。3.按权利要求I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龙魏成刚林绍勇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