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水分熄焦及其余热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28186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6 23:29
一种低水分熄焦及其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熄焦炉、第一熄焦系统、第二熄焦系统、蒸汽发生系统、余热利用系统,第一熄焦系统包括汽水混合出口、第二出汽口、软水入口,第二熄焦系统包括蒸汽入口、第一出汽口,所述的第一熄焦系统和第二熄焦系统均处于熄焦炉内,蒸汽发生系统入口与汽水混合出口连接,蒸汽发生系统出口与蒸汽入口连接,第二出汽口和第一出汽口与余热利用系统入口连接,余热利用系统水出口与软水入口连接。红焦经过第一熄焦系统和第二熄焦系统分别进行间壁式熄焦和蒸汽熄焦,蒸汽经过换热、发电后,凝结成水再次进入第一熄焦系统。整个装置水资源消耗少,焦炭质量高且热能实现了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低水分熄焦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低水分熄焦的综合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焦炉的熄焦方法有干法熄焦及湿法熄焦两种。干法熄焦是用低温惰性气体冷却红焦的一种熄焦方法。干熄焦过程中,红焦从干熄炉顶部装入,低温惰性气体由循环风机鼓入干熄炉内,吸收红焦的热量,冷却后的焦炭温度降至200度以下,从干熄炉底部排出,升温后的高温惰性气体经锅炉入行热交换,产生蒸汽。冷却后的惰性气体由鼓风机重新鼓入干熄焦炉内循环使用。干熄焦在节能、改善焦炭质量方面优于湿熄焦,但其占地面积大、设备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维修费用高、投资大,且焦炭烧损严重。对于独立型焦化企业而言,所吸收的热量自身不易平衡。因此,干熄焦在独立型焦化企业难以推广。湿法熄焦是用水喷淋红焦〈包括低水分熄焦、稳定熄焦等,将红焦降至100度以下,产生的蒸汽直 接排放到大气。其特点为工艺简单,投资省,操作、维护简便,缺点是①约占整个炼焦耗热量30 35 %的红焦显热没有有效利用水资源消耗多;③红焦急剧冷却,降低焦炭质量;④熄焦产生的蒸汽夹带有污染、腐蚀性介质以及粉尘,排入大气不仅环境污染,而是一种热能的浪费。焦化行业熄焦余热利用技术中,有技术比较成熟的干熄焦余热发电技术,基本原理是从干熄焦炉出来的高温烟气经过一次除尘器后,再入入余热锅炉换热,温度降至约180度,由余热锅炉出来的惰性循环气体经二次除尘器除尘后,由循环风机加压,再经热管换热器冷却至120度左右入入干熄焦炉内使用。高压电动给水泵将来自热力除氧器的给水泵入余热锅炉,给水吸收循环气体的热量转变成中温中压或高温次高压过热蒸汽,过热蒸汽推动汽轮机组用于发电机组发电。汽轮机组做功后的乏汽通过凝汽器冷凝成水,凝结水泵将凝结水泵回热力除氧器,汽水热力循环系统损失的水量通过补给水装置补入。以上干法熄焦余热发电技术存在自身明显的缺陷①循环气体需要大功率风机推动快速循环流动和克服红焦的料层阻力,消耗大量的电能,系统自用电率达到18% ;②干熄焦余热锅炉热效率在88%左右,部分热量在锅炉热交换过程损失,降低了系统的经济性。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问题 干法熄焦占地面积大、设备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维修费用高、投资大,且焦炭烧损严重;湿法熄焦红焦显热利用率低,水资源消耗多,大气污染严重及其干熄焦余热发电中的自用电量大,系统经济性低。技术方案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水分熄焦及其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熄焦炉、第一熄焦系统、第二熄焦系统、蒸汽发生系统、余热利用系统,第一熄焦系统包括汽水混合出口、第二出汽口、软水入口,第二熄焦系统包括蒸汽入口、第一出汽口,所述的第一熄焦系统和第二熄焦系统均位于熄焦炉内,蒸汽发生系统入口与汽水混合出口连接,蒸汽发生系统出口与蒸汽入口连接,第二出汽口和第一出汽口与余热利用系统入口连接,余热利用系统的水出口与软水入口连接。所述的第一熄焦系统包括第一熄焦室、换热壁管、换热式连通管、中心导管、环形换热管,在第一熄焦室的上部,中心导管通过换热式连通管与换热壁管连接,换热式连通管沿中心导管呈周向120°排列,在第一熄焦室的下部,中心导管和换热壁管的连接之间有环形换热管,中心导管、环形换热管和换热壁管之间均由换热式连通管连接。所述的第二熄焦包括系统第二熄焦室、喷汽装置、第一导焦板、第二导焦板,第一导焦板和第二导焦板的尾部均深入到喷汽装置的环形槽内。所述的喷汽装置包括两圈蒸汽环形管,在蒸汽环形管上均匀分布有喷蒸汽口,两蒸汽环形管由连通管连接。所述的第一出汽口在第二熄焦室的上部,第二出汽口在第一熄焦室的上部。·所述的汽水分离器的水出口与软水入口连接。本专利技术由于采取了换热式熄焦和蒸汽熄焦,从而有以下有益效果 I、整个装置占地面积小、设备结构简单、制造难度低、维修费用低、投资低。2、整个装置水资源消耗少,焦炭质量高且大气污染低,热能浪费少。3、整个装置没有大功率风机推动循环气体快速循环流动和克服红焦的料层阻力,系统自用电率低; 4、整个装置的热交换过程热量损失少,热效率高,提高了系统的经济性。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整个装置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低水分熄焦炉内部图 图3为图2的B向视图 图4为图2的A向视图 图5为图2的C向视图 图中,I、下料系统2、第一熄焦室3、除尘器4、减温减压器5、凝气式汽轮机6、发电机7、凝汽器8、蒸汽蓄热器9、煤气罐10、气液分离器11、给水泵12、第一熄焦室13、减温器14、储汽装置15、汽水分离器16、蒸汽入口 17、喷汽装置18、第二导焦板19、第一导焦板20、第一出汽口 21、汽水混合出口 22、第二出汽口 23、软水入口 24、换热壁管25、换热式连通管26、中心导管27、环形换热管28、连通管29、喷蒸汽口 30、蒸汽环形管。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入一步详述 一种低水分熄焦及其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熄焦炉、第一熄焦系统、第二熄焦系统、蒸汽发生系统、余热利用系统,第一熄焦系统包括汽水混合出口 21、第二出汽口 22、软水入口23,第二熄焦系统包括蒸汽入口 16、第一出汽口 2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熄焦系统和第二熄焦系统均位于熄焦炉内,蒸汽发生系统入口与汽水混合出口 21连接,蒸汽发生系统出口与蒸汽入口 16连接,第二出汽口 22和第一出汽口 20与余热利用系统入口连接,余热利用系统的水出口与软水入口 23连接。所述的第一熄焦系统包括第一熄焦室2、换热壁管24、换热式连通管25、中心导管26、环形换热管27,在第一熄焦室2的上部,中心导管6通过换热式连通管25与换热壁管24连接,换热式连通管25沿中心导管26呈周向120°排列,在第一熄焦室2的下部,中心导管26和换热壁管24的连接之间有环形换热管27,中心导管26、环形换热管27和换热壁管24之间均由换热式连通管25连接。所述的第二熄焦包括系统第二熄焦室12、喷汽装置17、第一导焦板19、第二导焦板18,第一导焦板19和第二导焦板18的尾部均深入到喷汽装置17的环形槽内。所述的喷汽装置17包括两圈蒸汽环形管30,在蒸汽环形管上均匀分布有喷蒸汽口 29,两蒸汽环形管30由连通管28连接。 所述的第一出汽口 20在第二熄焦室12的上部,第二出汽口 22在第一熄焦室2的上部。所述的汽水分离器15的水出口与软水入口 23连接。工作原理 第一熄焦室2的内壁围绕了一圈换热壁管24,换热壁管24通过换热式连通管25与中心导管26相连接,在第一熄焦室2的上部,换热式连通管25以中心导管26为中心,周向均匀分布3根,在第一熄焦室2的下部,中心导管26和换热壁管24之间有一环形换热管27,换热壁管24与环形换热管27之间通过换热式连通管25连接,环形换热管27与中心导管26之间也通过换热式连通管25连接,换热式连通管25均环绕中心导管26周向均匀分布3根,且两圈换热式连通管25交错间隔分布,以保证环形换热管27的强度。下料系统I逐渐落下红焦,进入第一熄焦系统,红焦与管内的软水换热,红焦温度降低,软水被加热。由于第一熄焦室2下部的出口变小,增加了红焦在第一熄焦系统内的换热时间,同时也减缓了红焦进入第二熄焦系统的速度。焦炭进入第二熄焦系统后,由于第二熄焦室12内的第一导焦板19和第二导焦板18的作用,焦炭向中心聚集下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水分熄焦及其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熄焦炉、第一熄焦系统、第二熄焦系统、蒸汽发生系统,余热利用系统,第一熄焦系统包括汽水混合出口(21)、第二出汽口(22)、软水入口(23),第二熄焦系统包括蒸汽入口(16)、第一出汽口(2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熄焦系统和第二熄焦系统均位于熄焦炉内,蒸汽发生系统入口与汽水混合出口(21)连接,蒸汽发生系统出口与蒸汽入口(16)连接,第二出汽口(22)和第一出汽口(20)均与余热利用系统入口连接,余热利用系统的水出口与软水入口(2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水分熄焦及其余热利用装置,包括熄焦炉、第一熄焦系统、第二熄焦系统、蒸汽发生系统,余热利用系统,第一熄焦系统包括汽水混合出口(21)、第二出汽口(22)、软水入口(23),第二熄焦系统包括蒸汽入口(16)、第一出汽口(2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熄焦系统和第二熄焦系统均位于熄焦炉内,蒸汽发生系统入口与汽水混合出口(21)连接,蒸汽发生系统出口与蒸汽入口(16)连接,第二出汽口(22)和第一出汽口(20)均与余热利用系统入口连接,余热利用系统的水出口与软水入口( 23)连接。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低水分熄焦及其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熄焦系统包括第一熄焦室(2)、换热壁管(24)、换热式连通管(25)、中心导管(26)、环形换热管(27),在第一熄焦室(2)的上部,中心导管(26)通过换热式连通管(25)与换热壁管(24)连接,换热式连通管(25)沿中心导管(26)呈周向120°排列,在第一熄焦室(2)的下部,中心导管(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鹏孙晓林吴吉宾张洪星许龙只黄照倩班猛飞李集强秦刚曲永生
申请(专利权)人:圣火科技河南有限责任公司李志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