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电梯的轿厢用紧急制动器的恢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27190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6 2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层电梯的轿厢用紧急制动器的恢复方法,使得即使在分别对上部轿厢室和下部轿厢室进行紧急固定的两个内轿厢用紧急制动装置同时进行了动作的情况下,也能够比较方便地解除制动。在任一方的轿厢室、例如下部轿厢室(15)中,在设置在该轿厢室下部的原有的缓冲装置(24)的上部设置千斤顶装置(31),通过该千斤顶装置(31)将下部轿厢室(15)抬起以解除一方的内轿厢用紧急制动装置(27)的制动,此后,使用地板高度调整用驱动装置(16),在调整用绳索(18)的作用下将另一方的轿厢室、例如上部轿厢室(14)朝向上方抬起,由此来解除另一方的内轿厢用紧急制动装置(2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在双层电梯的内轿厢用紧急制动装置进行了动作后,通过该恢复方法使该内轿厢用紧急制动装置恢复。
技术介绍
已知在一般的双层电梯中,轿厢框架与主吊索的一端连接,上部轿厢室和下部轿厢室分别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设置在该轿厢框架内的副导轨在上下方向移动,并且根据各个楼层间隔的变化,利用地板高度调整用驱动装置对两个轿厢室之间的间隔进行调整,例如,在将一方的轿厢室朝向上方进行驱动的同时,将另一方的轿厢室朝向下方进行驱动(例如參照专利文献I)。 此外,已知在该种的双层电梯中,除了在紧急状态时将轿厢框架紧急固定在主导轨上的紧急制动装置以外,还设置有内轿厢用紧急制动装置,该内轿厢用紧急制动装置在紧急状态时相对于设置在轿厢框架内的副导轨进行紧急制动(例如參照专利文献2)。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国专利特开2000-344430号公报专利文献2 :国际公开号W2002-38482号公报可是,在已知的双层电梯中,在分别对上部轿厢室和下部轿厢室进行紧急固定的两个内轿厢用紧急制动装置同时进行了动作时,在检修结束后需要使两个内轿厢用紧急制动装置恢复,但采用现有的方法无法方便地使两个内轿厢用紧急制动装置恢复。具体来说是,为了使设置在轿厢框架内的上部轿厢室和下部轿厢室能够适应楼层间隔的变化,如上所述,在将一方的轿厢室朝向上方驱动的同时,将另一方的轿厢室朝向下方驱动。因此,如果希望像一般的紧急制动装置那样通过将安装有紧急制动装置的轿厢室朝向上方驱动来解除制动,由于在将一方的轿厢室朝向上方驱动的同时,另一方的轿厢室被朝向下方驱动,所以轿厢室的移动因安装在另ー个轿厢室的内轿厢用紧急制动装置的制动得不到解除而受到阻碍。因此,无法方便地解除两个内轿厢用紧急制动装置的制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使得在分别对上部轿厢室和下部轿厢室进行紧急固定的两个内轿厢用紧急制动装置同时进行了动作的情况下,也能够比较方便地解除制动。解决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ー种,所述双层电梯具有与主吊索的一个端部连接的轿厢框架,在该轿厢框架内设置有上下设置的上部轿厢室和下部轿厢室;调整两个轿厢室之间位置的地板高度调整用驱动装置;对所述轿厢框架内的所述上部轿厢室和所述下部轿厢室的上下移动进行引导的副导轨;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轿厢室侧的内轿厢用紧急制动装置,所述内轿厢用紧急制动装置在紧急状态时咬入所述副导轨;以及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分别在位于所述两个轿厢室下方的部分设置在所述轿厢框架上,所述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两个轿厢室侧的所述内轿厢用紧急制动装置一同进行了动作时,在所述两个轿厢室中的任一个轿厢室设置千斤顶装置,利用该千斤顶装置使设置有该千斤顶装置的ー侧的轿厢室朝上方移动规定距离,以释放与该轿厢室相对应的一侧的所述内轿厢用紧急制动装置,在拆除该千斤顶装置后,使用所述地板高度调整用驱动装置使所述两个轿厢室中的另ー个轿厢室朝上方移动规定距离,以释放与该另ー个轿厢室相对应的一侧的所述内轿厢用紧急制动装直。根据上述方法,即使在无法简单地通过地板高度调整用驱动装置将两个轿厢室一同朝向上方驱动的双层电梯中,也只需要使用千斤顶装置就能够比较简单地解除内轿厢用紧急制动装置的制动。并且,在最后解除设置在另ー个轿厢室的内轿厢用紧急制动装置吋,由于可以利用地板高度调整用驱动装置将另ー个轿厢室抬起,所以不需要使用很多复杂的工具就能够方便地完成作业。 此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千斤顶装置设置在所述缓冲装置的上部并由该缓冲装置支撑。根据上述方法,在任一个轿厢室的下方设置千斤顶装置时,可以利用设置在该轿厢室下部的原有的缓冲装置,具体来说是可以将千斤顶装置放置在该缓冲装置的上部使用,因此,在设置用于解除内轿厢用紧急制动装置的千斤顶装置时,不需要用特别的支撑构件对千斤顶装置进行牢固的固定和保持,并且也没有必要为了安装千斤顶装置而事先在轿厢框架内设置支撑部分,因此能够简化轿厢框架的结构。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即使在无法通过地板高度调整用驱动装置将两个轿厢室一同朝向上方驱动的双层电梯中,也只需要使用千斤顶装置就能够比较简单地解除内轿厢用紧急制动装置的制动。并且,在最后解除设置在另ー个轿厢室的内轿厢用紧急制动装置吋,由于可以利用地板高度调整用驱动装置将另ー个轿厢室抬起,所以不需要使用很多复杂的工具就能够方便地完成作业。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双层电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作为图I所示双层电梯的主要部分的轿厢框架的放大主视图。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轿厢框架内的两个内轿厢用紧急制动装置进行了动作时的状态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图2所示的轿厢框架内的一方的内轿厢用紧急制动装置进行了动作时的状态的主视图。图5是图2所示的轿厢框架内的截面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双层电梯的内轿厢用紧急制动装置的解除方法的流程图。图7是表示图4所示的缓冲装置上设置有千斤顶装置时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图8是表示在其它结构的缓冲装置上设置有千斤顶装置时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图9是表示在又一其它结构的缓冲装置上设置千斤顶装置时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符号说明I升降通道2驱动绳轮3卷扬机 4转向滑轮5控制装置6主吊索7轿厢装置8平衡重9纵向框架10上部梁11中间梁12下部梁13轿厢框架14上部轿厢室15下部轿厢室16地板高度调整用驱动装置17 绳轮18调整用绳索19 滑轮20 滑轮21副导轨22升降通道墙壁23主导轨24缓冲装置25缓冲装置26内轿厢用紧急制动装置27内轿厢用紧急制动装置28可动部分29固定部分30千斤顶台部31千斤顶装置32 手柄33 弹簧 34 橡胶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双层电梯的结构示意图。升降通道I的上部设置有具有驱动绳轮2的卷扬机3、转向滑轮4以及控制装置5等。主吊索6卷绕在驱动绳轮2和转向滑轮4上,该主吊索6的一端悬吊轿厢装置7,另一端悬吊平衡重8。轿厢装置7和平衡重8分别在未图示的导轨的引导下进行升降。如图2的放大图所示,轿厢装置7具有轿厢框架13,在该轿厢框架13中,上部梁10、中间梁11和下部梁12以进行隔开的方式连接在ー对纵向框架9之间,在该轿厢框架13 的上部框架内设置有上部轿厢室14,在该轿厢框架13的下部框架内设置有下部轿厢室15。与主吊索6的一端连接的上部梁10上设置有地板高度调整用驱动装置16,调整用绳索18卷绕在地板高度调整用驱动装置16的绳轮17上,该调整用绳索18的一端经由可旋转地设置在上部轿厢室14下部的滑轮19与上部梁10连接,调整用绳索18的另一端经由可旋转地设置在下部轿厢室15下部的滑轮20与中间梁11连接。调整用绳索18的长度被调节成在上部轿厢室14大致位于轿厢框架13内的最上部时,下部轿厢室15大致位于轿厢框架13内的最下部。由于两个轿厢室14、15通过调整用绳索18连接,所以在对地板高度调整用驱动装置16进行驱动控制时,在一方的轿厢室在轿厢框架13内上升的同时,另一方的轿厢室在轿厢框架13内下降。因此,在轿厢装置7停靠在图I的由实线表示的停靠位置时,能够使上部轿厢室14和下部轿厢室15按照该楼层的间隔停靠。另ー方面,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层电梯的轿厢用紧急制动器的恢复方法,所述双层电梯具有与主吊索的一个端部连接的轿厢框架,在该轿厢框架内设置有:上下设置的上部轿厢室和下部轿厢室;调整两个轿厢室之间位置的地板高度调整用驱动装置;对所述轿厢框架内的所述上部轿厢室和所述下部轿厢室的上下移动进行引导的副导轨;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轿厢室侧的内轿厢用紧急制动装置,所述内轿厢用紧急制动装置在紧急状态时咬入所述副导轨;以及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分别在位于所述两个轿厢室下方的部分设置在所述轿厢框架上,所述双层电梯的轿厢用紧急制动器的恢复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两个轿厢室侧的所述内轿厢用紧急制动装置一同进行了动作时,在所述两个轿厢室中的任一个轿厢室设置千斤顶装置,利用该千斤顶装置使设置有该千斤顶装置的一侧的轿厢室朝上方移动规定距离,以释放与该轿厢室相对应的一侧的所述内轿厢用紧急制动装置,在拆除该千斤顶装置后,使用所述地板高度调整用驱动装置使所述两个轿厢室中的另一个轿厢室朝上方移动规定距离,以释放与该另一个轿厢室相对应的一侧的所述内轿厢用紧急制动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6.22 JP 2011-1386121.一种双层电梯的轿厢用紧急制动器的恢复方法,所述双层电梯具有与主吊索的一个端部连接的轿厢框架,在该轿厢框架内设置有上下设置的上部轿厢室和下部轿厢室;调整两个轿厢室之间位置的地板高度调整用驱动装置;对所述轿厢框架内的所述上部轿厢室和所述下部轿厢室的上下移动进行引导的副导轨;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轿厢室侧的内轿厢用紧急制动装置,所述内轿厢用紧急制动装置在紧急状态时咬入所述副导轨;以及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分别在位于所述两个轿厢室下方的部分设置在所述轿厢框架上,所述双层电梯的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首藤克治三好宽山崎严樱井健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水户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