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润滑油注油系统,用于将润滑油输注至预定位置,其包含有:一注油机,具有一容油室用以盛装润滑油,一油泵位于所述容油室中,一管路连接所述油泵至一出油口,一调压阀以其一端与所述管路连接,以及一设于所述调压阀另一端的漏液传感器;一输油管,与所述注油机的出油口连接;一分配器,具有一与所述输油管连接的入油口,以及多个互相连通的分配单元,每一所述分配单元具有一能往复移动的活塞以及一出油口;多个分流管,分别与所述分配器的各所述出油口连接;一控制器,与所述漏液传感器及所述油泵电连接,能接收所述漏液传感器的讯号,并控制所述油泵动作。由此,该润滑油注油系统具有节电、省时、实时监控等功效。(*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润滑油注油机有夫,特别是指一种润滑油注油系统,具有节电、省时、实时监控等功效。
技术介绍
习知润滑油注油系统为利用一输油管连接ー注油机与一分配器,注油机动作时可将润滑油经过输油管灌注于分配器中,注油机停止时,分配器中的活塞受压缩弹簧作用而将预定容积的润滑油释出,并经多个分流管导引至需要润滑之处。其中,输油管可能因场地关系而具有相当长度,当注油机首次运作时,需要相当时间才能将润滑油注满输油管及分配器,一般作法是设定较长的时间让注油机运作,以保证 润滑油能经过输油管到达分配器,当管路已被润滑油注满并蓄积至ー预定压カ时,润滑油 将通过注油机中的调压阀回流至注油机中,如此虽可避免输油管因承受过大压カ而损坏,却无形中浪费了时间与能源。此外,润滑油到达所需润滑处之前,必须经过输油管、分配器与分流管,其中输油管与分流管可能因弯折、缠绕等因素而堵塞,或者因破损而漏油,分配器也可能因种种原因而无法正常运作,且设置注油系统的厂房可能占地辽阔,分散在各处的输油管、分配器与分流管是否均保持正常运作,需要操作人员定期检视,若有小状况未实时处理便可能造成整个系统更严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润滑油注油系统,其具有节电、省时等功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润滑油注油系统,用于将润滑油输注至预定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注油系统包含有一注油机,具有一容油室用以盛装润滑油,一油泵位于所述容油室中,一管路连接所述油泵至一出油ロ,ー调压阀以其一端与所述管路连接,以及ー设于所述调压阀另一端的漏液传感器;ー输油管,与所述注油机的出油ロ连接;一分配器,具有一与所述输油管连接的入油ロ,以及多个互相连通的分配単元,每一所述分配単元具有一能往复移动的活塞以及ー出油ロ ;多个分流管,分别与所述分配器的各所述出油ロ连接;ー控制器,与所述漏液传感器及所述油泵电连接,能接收所述漏液传感器的讯号,并控制所述油泵动作。上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还包含有一油液传感器,所述油液传感器设于其中一所述分流管外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以感应所述分流管内是否有油液流动。包含有多个所述油液传感器,以感应各所述分流管内是否有油液流动。所述油液传感器为ー电感式传感器。还包含有一活塞传感器邻近于所述分配器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以感应其中一分配単元的活塞是否正常往复移动。包含有多个所述活塞传感器,以感应各所述分配単元的活塞是否正常往复移动。所述活塞传感器为ー微动开关。还包含有一油液传感器设于所述输油管外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以感应所述输油管内是否有油液流动。所述油液传感器为ー电感式传感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控制器可接收来自各油液传感器的讯号,以监测输油管及各分流管是否正常输油,当注油机首次运作时,操作人员无需以经验或猜测方式设定油泵运作时间,可利用漏液传感器实时感应到润滑油是否由调压阀泄出,通过控制器控制油泵停止动作,避免浪费能源与时间。并且控制器可接收来自活塞传感器的讯号,以监测分配器的各分配单元是否正常运作,一旦发现有异常状况,例如输油管或分流管因弯折或缠绕而阻塞,或者分配器损坏,控制器可立即控制油泵停止运作,避免造成整个系统更 严重的问题,操作人员也无需定期在诺大的厂房中进行巡回检查,可有效节省人力成本,并改善习知润滑油注油系统的缺点。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注油机的局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点及功效,现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如图I、图2所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润滑油注油系统10包含有一注油机20、一输油管29、一分配器30、五分流管39、一控制器40、六油液传感器44以及五活塞传感器48,润滑油注油系统10用于将润滑油输注至预定位置。注油机20具有一容油室22用于盛装润滑油,ー油泵23位于容油室22中,一管路24连接油泵23至一出油ロ 25,一调压阀26以其一端与管路24连接,以及ー漏液传感器28设于调压阀26的另一端。由此,油泵23可汲取容油室22中的润滑油井通过管路24输送至出油ロ 25,其中,调压阀26内部设有一止逆阀261与ー压缩弹簧262,当管路24中油液压カ未超过ー预定压カ时,止逆阀261受压缩弹簧262的作用力而封住调压阀26的入口263,然而,当管路24中油液压カ超过预定压カ时,即可克服压缩弹簧262的作用力,使止逆阀261后退而打开入口 263,此时,管路24中的润滑油即可经由调压阀26而回流至容油室22中,使管路24中的油液压カ不至过高,且设于调压阀26尾端的漏液传感器28可实时感应是否有润滑油通过。输油管29以其一端与注油机20的出油ロ 25连接。分配器30具有一与输油管29连接的入油ロ 32、五互相连通的分配単元34,以及一分油ロ 36,每ー分配単元34具有一可往复移动的活塞341以及ー出油ロ 342。其中,润滑油受油泵23作用而由入油ロ 32注入分配器30后,油压将迫使每一分配単元34的活塞341向上移动,同时每一分配単元34中将储存ー预定体积的润滑油,待油泵23停止动作后,每一分配単元34的活塞341将受ー弹簧(图中未示)作用而向下移动并将预定体积的润滑油输出至出油ロ 342,分油ロ 36则可与另ー输油管连接,串连至另一分配器(图中未示),使用者可依需求任意串联不同规格或数目的分配器。当使用者并没有串连分配器的需求吋,也可将分油ロ 36封闭,或采用无分油ロ 36的分配器30。各分流管39分别与分配器30的各出油ロ 342连接,用于将润滑油输送至需要润滑的机台位置。控制器40与漏液传感器28及油泵23电连接,可接收漏液传感器28的讯号,并控制油泵23动作,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40设于注油机20的控制箱27内,当然也可设于其他位置。当漏液传感器28感应到油液通过时,表示油泵23已将润滑油充满管路24与分配器30的各分配単元34中,且管路24中润滑油的压カ已经到达预定压力。由此,当注油机首次运作时,操作人员无需以经验或猜测方式设定油泵运作时间, 一旦管路24中润滑油的压カ到达预定值,表示管路24与分配器30的各分配単元34均被润滑油充满,漏液传感器28可实时感应到润滑油由调压阀26泄出,即可通过控制器40控制油泵23停止动作,避免浪费能源与时间。为进ー步监测注油系统10是否正常运作,控制器40可与各油液传感器44、各活塞传感器48电连接,其中一油液传感器44设于输油管29タト,在本实施例中油液传感器44为ー电感式传感器,可实时感应输油管29中是否有油液流动,当然也可选择其他种类的传感器(如超声波传感器)加以置换,另有五油液传感器44分别设于五分流管39タト,用于感应各分流管39内是否有油液流动,而各活塞传感器48的设置位置邻近于分配器30,用于感应各分配単元34的活塞341是否正常往复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各活塞传感器48为微动开关,当然也可用其他种类的传感器替代,如红外线或镭射传感器,当活塞341向上移动时,可抵顶至活塞传感器48,当活塞341向下移动时则离开活塞传感器48。这样ー来,控制器40可接收来自各油液传感器44的讯号,以监测输油管29及各分流管3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润滑油注油系统,用于将润滑油输注至预定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注油系统包含有:一注油机,具有一容油室用以盛装润滑油,一油泵位于所述容油室中,一管路连接所述油泵至一出油口,一调压阀以其一端与所述管路连接,以及一设于所述调压阀另一端的漏液传感器;一输油管,与所述注油机的出油口连接;一分配器,具有一与所述输油管连接的入油口,以及多个互相连通的分配单元,每一所述分配单元具有一能往复移动的活塞以及一出油口;多个分流管,分别与所述分配器的各所述出油口连接;一控制器,与所述漏液传感器及所述油泵电连接,能接收所述漏液传感器的讯号,并控制所述油泵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维哲,詹益隆,
申请(专利权)人:裕祥精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