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纱机的粗纱喂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17260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设计的一种细纱机的粗纱喂入装置,主要包括粗纱管和后皮辊,在粗纱管正下方设有一排第一定滑轮,在第一定滑轮下方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排第二定滑轮,所以的后皮辊设置在第二定滑轮的正下方。这种细纱机的粗纱喂入装置,其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的设置,粗纱与定滑轮的滚动摩擦,大大减小了粗纱的意外伸长张力,使粗纱条里的毛纤维不会有滑移,保证了粗纱条的均匀的喂入后皮辊。另一方面,滑轮槽对粗纱也起到传导作用,避免了粗纱绕导纱杆,而导致粗纱发毛,条干不匀影响成品质量问题,这对纺纱质量的稳定性起到了积极作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纺织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细纱机的粗纱喂入装置
技术介绍
细纱机是所有的纺织厂必有的机器,细纱工序也是成品质量优劣的关键的工序之一,一般是粗纱挂在吊锭上,粗纱是被动退绕拉动,粗纱分别经过两根导杆,再经过横动上的集合器喂入后罗拉。由于毛纺粗纱大多无捻度。粗纱中的毛纤维间抱合力很差,加上粗纱管上的粗纱退绕点到后罗拉喂入点距离太长,粗纱在经过各个通道,尤其是粗纱导杆滑动时,极易产生意外伸长,在纺某些抱合力差的纤维或高支数细纱时,甚至会断头。而且毛纤维很细,粗纱很容易与连接导纱杆接头的固定杆产生摩擦,导纱杆钩毛缠绕导纱杆,导致 粗纱也容易发毛,这种粗纱条再进过细纱的牵伸装置时,会产生细纱条干不匀,后道出现织片布面的影斑有深浅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使粗纱喂入均匀的细纱机的粗纱喂入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细纱机的粗纱喂入装置,它主要包括粗纱管和后皮辊,在粗纱管正下方设有一排第一定滑轮,在第一定滑轮下方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排第二定滑轮,所以的后皮辊设置在第二定滑轮的正下方。本技术所得到的细纱机的粗纱喂入装置,其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的设置,粗纱与定滑轮的滚动摩擦,大大减小了粗纱的意外伸长张力,使粗纱条里的毛纤维不会有滑移,保证了粗纱条的均匀的喂入后皮辊。另一方面,滑轮槽对粗纱也起到传导作用,避免了粗纱绕导纱杆,而导致粗纱发毛,条干不匀影响成品质量问题,这对纺纱质量的稳定性起到了积极作用。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I :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细纱机的粗纱喂入装置,它主要包括粗纱管I和后皮棍2,在粗纱管I正下方设有一排第一定滑轮3,在第一定滑轮3下方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排第二定滑轮4,所述的后皮辊2设置在第二定滑轮4的正下方。权利要求1. 一种细纱机的粗纱喂入装置,它主要包括粗纱管和后皮辊,其特征是在粗纱管正下方设有一排第一定滑轮,在第一定滑轮下方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排第二定滑轮,所以的后皮辊设置在第二定滑轮的正下方。专利摘要本技术所设计的一种细纱机的粗纱喂入装置,主要包括粗纱管和后皮辊,在粗纱管正下方设有一排第一定滑轮,在第一定滑轮下方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排第二定滑轮,所以的后皮辊设置在第二定滑轮的正下方。这种细纱机的粗纱喂入装置,其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的设置,粗纱与定滑轮的滚动摩擦,大大减小了粗纱的意外伸长张力,使粗纱条里的毛纤维不会有滑移,保证了粗纱条的均匀的喂入后皮辊。另一方面,滑轮槽对粗纱也起到传导作用,避免了粗纱绕导纱杆,而导致粗纱发毛,条干不匀影响成品质量问题,这对纺纱质量的稳定性起到了积极作用。文档编号D01H13/04GK202610448SQ20122030686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6日专利技术者陆卫国, 周建恒 申请人:浙江新澳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细纱机的粗纱喂入装置,它主要包括粗纱管和后皮辊,其特征是在粗纱管正下方设有一排第一定滑轮,在第一定滑轮下方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排第二定滑轮,所以的后皮辊设置在第二定滑轮的正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卫国周建恒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新澳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