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害虫诱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10001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害虫诱捕器,包括筒体,置于所述筒体内的多网孔椎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网孔椎体的顶部开设有用作进虫口的开口,所述筒体和所述多网孔椎体之间的空间组成了诱捕害虫的接收桶,所述诱捕器还包括放置有诱芯的诱芯杆,所述诱芯杆两端穿设在所述多网孔椎体侧壁上的定位孔内。诱芯设置在诱芯杆中,为干式诱捕器,使得在诱捕时,既不要水,也不需要粘胶板;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害虫的生物学和飞行特性,能充分发挥引诱物的扩散作用以及光线,特定的物理构造使害虫进入后无法找到出口而死亡,同时整个装置结构设计非常简便,成本低廉,利于大规模生产和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农林虫害防治装置,尤其是一种害虫诱捕器
技术介绍
化学信息素是生物体之间起化学通讯作用的化合物的统称,是昆虫交流的化学分子语言。在自然界中,昆虫雌成虫在性成熟后,会释放一种叫性信息素的化合物,它释放至空气中后随气流扩散,刺激雄虫触角中的化学感觉器官,弓I起雄性个体性冲动及引诱雄虫向释放源定向飞行,并与释放雌成虫交配以繁衍后代。因此,昆虫性诱剂产品是仿生高科技产品,通过诱芯释放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化合物,并缓释至田间,引诱雄蛾至诱捕器,并用物理法杀死雄蛾或迷向干扰其交配,影响下一代种群的数量,最终达到防治的目的。化学信息素防治技术具有高选择性、极度敏感、不直接接触农作物或农产品、对环境完全无害、无抗药性问题、保护天敌、非常好的兼容性等优势,只迄今为止最环境友好型 的害虫绿色防控技术之一。因此,通过开发高引诱活性的化学信息素及其配套诱捕技术是确保安全农产品生产、保护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天敌的环境友好型防治技术的重要前提。群集诱杀的一个重要原件是诱捕器,诱捕器是用于物理杀死引诱到的害虫,一些昆虫如少数夜蛾类可以采用商品化的干式夜蛾诱捕器,果蝇可以采用商品化的干式果实蝇诱捕器。但目前大多数昆虫例如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棉铃虫、烟青虫、梨小食心虫、小地老虎等,由于其飞行行为的特殊性,一般通常不得不使用水盆或粘胶诱捕器,水盆诱捕器的最大问题是需要不断地加水,以维持诱芯与水面之间的一定距离,在夏天或干旱缺水地区,这一诱捕方法基本很难大面积实施。粘胶诱捕器一方面成本较高,另一方面一些多风沙地区,诱捕效果也很差。为此,为了能大面积推广性诱剂并达到商业化,需要对目前的诱捕器作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零件少、成本低、诱捕性能好的害虫诱捕器。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害虫诱捕器,包括筒体,置于所述筒体内的多网孔椎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网孔椎体的顶部开设有用作进虫口的开口,所述筒体和所述多网孔椎体之间的空间组成了诱捕害虫的接收桶,所述诱捕器还包括放置有诱芯的诱芯杆,所述诱芯杆两端穿设在所述多网孔椎体侧壁上的定位孔内。所述定位孔位于离所述多网孔椎体底面的距离为整体高度的1/3-2/3位置处,使得诱芯散发的效果较好。所述筒体的底面内边沿设有等间距分布的第一螺旋螺刻,所述多网孔椎体的底面外边沿设有等间距分布的第二螺旋螺刻,所述第一螺旋螺刻和第二螺旋螺刻配合使得所述筒体和所述多网孔椎体可拆卸连接,便于多网孔椎体拆装和取出害虫。所述筒体包括一对对称的半圆柱体,所述多网孔椎体为多网孔圆锥体,以提高诱捕率。所述开口为圆形,所述开口的直径为2-3cm,使得害虫在进入接收桶后不能经由进虫开口向外飞出。所述筒体包括一对对称的方形柱体,所述多网孔椎体为多网孔方形锥体,以提高诱捕率。所述筒体由透光材料制成,所述筒体内、外表面均为透明、黄色、黑色或绿色,以充分发挥光诱引效果。所述筒体的顶部设有吊耳孔,便于将诱捕器吊挂起来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诱芯设置在诱芯杆中,为干式诱捕器,使得在诱捕时,既不要水,也不需要粘胶板;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害虫的生物学和飞行特性,能充分发挥引诱物的扩散作用以及光线,特定的物理构造使害虫进入后无法找到出口而死亡,同时整个装置结构设计非常简便,成本低廉,利于大规模生产和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诱捕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多网孔圆锥体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诱芯杆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诱捕器诱捕时的害虫飞行轨迹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I-图4,一种害虫诱捕器,包括筒体I、多网孔圆锥体2和诱芯杆3。筒体I包括一对带轴雌雄半圆柱体,两个半圆柱体对称布置,一侧通过门轴枢转连接,另一侧可通过螺丝将两个半圆柱体组装成一体件。筒体I的直径为10-45cm,高度可以是20-100cm。筒体I的顶部设有吊耳孔11,以便于挂钩使用,顶端带空隙,以便于气味释放。筒体I的底面内边沿设有等间距分布的第一螺旋螺刻12,与多网孔圆锥体2的底面配合,以便多网孔圆锥体2的拆装和取出害虫。筒体I的内、外表面均为透明、黄色、黑色或绿色,优选的,由透光性好的材料制成。多网孔圆锥体2在顶部具有开口 21,以用作进虫口,开口 21的直径在2_3cm范围内。多网孔圆锥体2的底面外边沿设有等间距分布的第二螺旋螺刻22,与第一螺旋螺刻12配合,使得筒体I和多网孔圆锥体2形成可拆卸连接,以便多网孔圆锥体2的拆装和取出害虫。筒体I和多网孔圆锥体2之间的空间组成了用于诱捕害虫的接收桶13。多网孔圆锥体2的底部直径为10-45cm,多网孔圆锥体2的内、外表面均为透明、黄色、黑色或绿色。诱芯杆3的表面布置有多个释放孔31,诱芯32置于诱芯杆3上。多网孔圆锥体2的侧壁上,离底面为整体高度的1/3-2/3位置处,对称的设有定位孔23,诱芯杆3的两端插入到定位孔23内,可以轻易地装卸,并且方便在诱芯杆3中安装诱芯。诱芯杆同时适宜于安装毛细管和橡皮头类型诱芯,也可以同时安装2枚诱芯。可替代地,可以用方形主体替代半圆柱体可以为方形,多网孔方形椎体替代多网孔圆锥体。参见图4,使用时,在不同田块放置一害虫诱捕器,诱捕器中安置诱芯,即可用于田间诱捕害虫成虫。气流吹散诱芯释放的信息素气味分子,在田间扩散,远处的害虫成虫受到诱芯释放的气味的引诱,飞向诱捕器,诱捕器的黑色、黄色或者绿色的视觉引诱起协同作用,接近诱捕器周围的成虫受从诱芯中散发出的引诱剂的作用飞入诱捕器的底部,并随气味向上飞行或爬行至多网孔圆锥体2顶部的开口 21,并进入多网孔圆锥体2与筒体I组成的接收桶13内,路径如虚线所示。由于趋光性的作用,引诱入诱捕器的新型害虫成虫会往上下飞入透明的筒体I内,由于开口 21设计合理性,使在筒体I内的新型害虫成虫不能从开口 21里向外飞出。一定时间后害虫会无法逃脱而死亡。由此可见,诱捕器为干式,诱捕时,既不要水,也不需要粘胶板,诱捕效果好,成本低,使用方便。本诱捕器适应于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棉铃虫、烟青虫、小地老虎、梨小食心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三化螟、茶毛虫、瓜絹螟、豆野螟、豆荚螟、小菜蛾等鳞翅目和其他昆虫。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多种变形和改进,例如,改变圆柱形为方形等,尺寸也可以改变,这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害虫诱捕器,包括筒体(1),置于所述筒体(1)内的多网孔椎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网孔椎体的顶部开设有用作进虫口的开口,所述筒体(1)和所述多网孔椎体之间的空间组成了诱捕害虫的接收桶(13),所述诱捕器还包括放置有诱芯(32)的诱芯杆(3),所述诱芯杆(3)两端穿设在所述多网孔椎体侧壁上的定位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害虫诱捕器,包括筒体(I),置于所述筒体(I)内的多网孔椎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网孔椎体的顶部开设有用作进虫ロ的开ロ,所述筒体(I)和所述多网孔椎体之间的空间组成了诱捕害虫的接收桶(13),所述诱捕器还包括放置有诱芯(32)的诱芯杆(3),所述诱芯杆(3)两端穿设在所述多网孔椎体侧壁上的定位孔内。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害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位于离所述多网孔椎体底面的距离为整体高度的1/3-2/3位置处。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害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I)的底面内边沿设有等间距分布的第一螺旋螺刻(12),所述多网孔椎体的底面外边沿设有等间距分布的第二螺旋螺刻,所述第一螺旋螺刻(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永均许燎原刘桂良陈宇博王文航朴春树马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宁波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辽宁省植物保护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