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09142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1 23:07
一种减振装置,包括:第一旋转体(2),第一旋转体(2)与发动机连结;第二旋转体(3),第二旋转体(3)与通过发动机产生的动力驱动的驱动体连结,并能够与第一旋转体(2)相互相对旋转;以及螺旋弹簧(4),螺旋弹簧(4)在第一旋转体(2)和第二旋转体(3)之间进行动力的传递,并吸收第一旋转体(2)和第二旋转体(3)之间的转矩变动,螺旋弹簧(4)在包含螺旋弹簧(4)的中心线(CL)的平面上的截面形状中,螺旋弹簧(4)的作为内部区域的中空部(43)与作为外部区域的外轮廓部(42)相比刚性和密度低。因此,能够减小离心力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振装置
技术介绍
如专利文献1、2所示,在搭载于车辆中的动力源与通过由动力源产生的动力驱动的驱动体例如驱动轮等之间配置有减振装置。在减振装置中,与动力源连结的第一旋转体和与上述驱动轮连结的第二旋转体被可相对旋转地枢轴支承,并且在两个旋转体之间设置有螺旋弹簧。减振装置经由螺旋弹簧在两个旋转体之间进行动力的传递。因此,减振装置通过螺旋弹簧吸收两个旋转体之间的转矩变动。另外,作为应用于车辆的螺旋弹簧,如专利文献3、4所示,存在悬架等应用于直线运动的装置。 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8-138884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9-174720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7-127227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07-12160号公报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螺旋弹簧是通过将所输入的振动的一部分储存为能量来减小所输出的振动的装置,并在应用于减振装置的情况下吸收转矩变动。为了通过螺旋弹簧来更多地吸收转矩变动、即提高减振装置的性能,优选减小扭转刚性并增大螺旋弹簧可储存的能量。为了减小扭转刚性,优选增大螺旋弹簧,或者将螺旋弹簧配置在两个旋转体的半径方向外侧。在此,减振装置在动力传递时旋转,因此产生离心力。螺旋弹簧趋向于发生变形,使得旋转体的半径方向外侧由于基于离心力的离心载荷而凸出。螺旋弹簧在其中心线方向上的两端部由第一旋转体和第二旋转体支承,当在旋转体的半径方向外侧存在可移动的空间的情况下,螺旋弹簧通过离心力实际上向旋转体的径向外侧弯曲,从而在螺旋弹簧中产生应力。另外,当螺旋弹簧在旋转体的径向外侧不存在可移动的空间的情况下,螺旋弹簧通过离心力与配置在旋转体的径向外侧的部件接触,从而在螺旋弹簧和旋转体之间产生摩擦力。因此,螺旋弹簧在吸收转矩变动的时刻,通过基于离心力的应力或者摩擦力储存的能量减少。即,在螺旋弹簧中,随着离心力的增大,所储存的能量减少。由于离心力与螺旋弹簧的质量和旋转半径成比例地增大,因此,如果想要增大螺旋弹簧可储存的能量,则离心力变大,其结果是,应力或摩擦力变大,使得能够储存的能量有可能减小。因此,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其目的是提供能够减小离心力的影响的减振>J-U ρ α装直。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实现上述的目的,减振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旋转体,所述第一旋转体与动力源连结;第二旋转体,所述第二旋转体与通过所述动力源产生的动力驱动的驱动体连结,并能够与所述第一旋转体相互相对旋转;以及螺旋状的弹性部件,所述螺旋状的弹性部件在所述第一旋转体和所述第二旋转体之间进行所述动力的传递,并吸收所述第一旋转体和所述第二旋转体之间的转矩变动,所述螺旋状的弹性部件在包含所述螺旋状的弹性部件的中心线的平面上的截面形状中,所述弹性部件的内部区域与其外部区域相比刚性和密度低。在上述减振装置中,优选地,所述螺旋状的弹性部件是螺旋弹簧,所述内部区域是形成于构成所述螺旋弹簧的线材的中空部。在上述减振装置中,优选地,线材在包含所述螺旋弹簧的中心线的平面上的截面形状中,所述线材的所述螺旋弹簧的半径方向上的部分的厚度比其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中心线方向上的部分的厚度厚。在上述减振装置中,优选地,所述弹性部件的中心线方向上的两端部与所述弹性 部件的中心线方向上的中央部相比所述内径区域小。在上述减振装置中,优选地,在所述螺旋状的弹性部件中,所述旋转体的半径方向上的半径方向内侧与所述旋转体的半径方向上的半径方向外侧相比,所述内径区域小。在上述减振装置中,优选地,通过所述弹性部件的中心线方向上的两端部上形成的凹部与所述旋转体上形成的凸部接合,从而所述弹性部件被所述旋转体保持。另外,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实现上述的目的,减振装置的特征在于,第一旋转体,所述第一旋转体与动力源连结;第二旋转体,所述第二旋转体与通过所述动力源产生的动力驱动的驱动体连结,并能够与所述第一旋转体相互相对旋转;以及螺旋状的弹性部件,所述螺旋状的弹性部件在所述第一旋转体和所述第二旋转体之间进行所述动力的传递,并吸收所述第一旋转体和所述第二旋转体之间的转矩变动,所述螺旋状的弹性部件在包含所述螺旋状的弹性部件的中心线的平面上的截面形状中,所述弹性部件的至少内部区域的密度小于其外部区域的密度。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减振装置中,螺旋状的弹性部件在包含螺旋弹簧的中心线的平面上的截面形状中,弹性部件的内部区域与外部区域相比密度低(内部区域的密度小于外部区域的密度),因此起到能够实现螺旋状的弹性部件的轻量化并且能够减小离心力的影响这样的效果。附图说明图I是示出实施方式I涉及的减振装置的概略构成例的图。图2是示出用于实施方式I涉及的减振装置的螺旋弹簧的图。图3是示出特性变化与中空部的关系的图。图4是示出螺旋弹簧的变形例I的图。图5是示出螺旋弹簧的变形例2的图。图6是示出螺旋弹簧的变形例3的图。图7是示出用于实施方式2涉及的减振装置的螺旋弹簧的图。图8是示出螺旋弹簧的CL截面形状的图。图9是示出螺旋弹簧在制造时的截面形状的变化的图。图10是示出螺旋弹簧在制造时所使用的夹具的图。图11是示出用于实施方式3涉及的减振装置的螺旋弹簧的图。图12是示出螺旋弹簧的配置状态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下述的实施方式。另夕卜,下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包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要素或者实质上相同的要素。 (实施方式I)图I是示出实施方式I涉及的减振装置的概略构成例的一部分的图。图2是示出用于实施方式I涉及的减振装置的螺旋弹簧的图。图3是示出特性变化和中空部的关系的图。图4是示出螺旋弹簧的变形例I的图。图5是示出螺旋弹簧的变形例2的图。图6是示出螺旋弹簧的变形例3的图。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减振装置1-1如图I和图2所示包括第一旋转体2、第二旋转体3、以及多个螺旋弹簧4。此外,在图中,CL表示螺旋弹簧4的中心线,Rro表示旋转体(第一旋转体2、第二旋转体3)的半径方向上的外侧,Rri表示旋转体的半径方向上的内侧,Lro表示螺旋弹簧4的螺旋半径方向上的外侧,Lri表示螺旋弹簧4的螺旋半径方向上的内侧。第一旋转体2经由未图示的轴承被可旋转地支承。第一旋转体2以与动力源的输出轴可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动力源是发动机100。在第一旋转体2中,如图2所示,在Rro中,与各螺旋弹簧4的CL方向上的两端部中的一个端部4a接触的接触面21沿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此外,动力源不限于像发动机100那样通过使燃料燃烧而将燃料的能量转换为机械的运动的装置,也可以是像电动机等那样的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运动的>j-U ρ α装直。第二旋转体3通过未图示的轴承可旋转地支承。第二旋转体3与上述第一旋转体2同轴,并以能够与第一旋转体2相互相对旋转的方式被支承。第二旋转体3与跟驱动体连结的驱动桥200的输入轴以可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所述驱动体通过由发动机100产生的动力驱动,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体是未图示的驱动轮。在第二旋转体3中,在Rri中,与各螺旋弹簧4的中心线CL方向上的两端部中的另一个端部4b接触的接触面31沿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旋转体,所述第一旋转体与动カ源连结;第二旋转体,所述第二旋转体与通过所述动力源产生的动カ驱动的驱动体连结,并能够与所述第一旋转体相互相对旋转;以及螺旋状的弾性部件,所述螺旋状的弾性部件在所述第一旋转体和所述第二旋转体之间进行所述动カ的传递,并吸收所述第一旋转体和所述第二旋转体之间的转矩变动,所述螺旋状的弾性部件在包含所述螺旋状的弾性部件的中心线的平面上的截面形状中,所述弹性部件的内部区域与其外部区域相比刚性和密度低。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干,所述螺旋状的弾性部件是螺旋弹簧,所述内部区域是形成于构成所述螺旋弹簧的线材的中空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干,线材在包含所述螺旋弹簧的中心线的平面上的截面形状中,所述线材的所述螺旋弹簧的半径方向上的部分的厚度比其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中心线方向上的部分的厚度厚。4.如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干,所述弹性部件的中心线方向上的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田卓也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