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源、显示装置及3D电视,涉及图像显示领域。所述背光源的背光分区为奇数段;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所述的背光源,并且所述显示装置的屏幕中线在所述背光源上的正投影落在一段背光分区的中部区域;所述3D电视包括所述的背光源,并且所述3D电视的屏幕中线在所述背光源上的正投影落在一段背光分区的中部区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背光源、显示装置及3D电视,通过将背光源的背光分区设置为奇数段,并且将背光源的一段背光分区的中部区域与屏幕中间相对应设置,显著降低了屏幕中心位置处的串扰值,提升了显示亮度,减轻闪烁,优化了显示效果,尤其适用于3D显示领域,有利于缓解观看者的视疲劳,在3D显示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图像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源、显示装置及3D电视。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视行业也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高清到3D (ThreeDimensions, 3维)的技术脱变。现阶段人们在享受3D电视带来的身临其境的立体感的同时,对亮度与串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亮度,降低串扰与闪烁成为技术人员永无止境的追求。市场上眼镜式3D电视主要分为快门式和偏光式,两种产品在显示效果、成本、使用方便性等方面各有所长。目前,主动快门式3D技术以其在节能、画面清晰度以及可视角度上的优势在终端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主动快门式3D的工作原理如下屏幕先给左眼一幅画面,眼镜同步打开左眼镜片,并关闭右眼镜片,接下来屏幕切换到给右眼的画面,相应的眼镜同步打开右眼镜片,并关闭左眼镜片。左眼看到的画面是物体左侧,而右眼则会看到物体的中间或右侧。人的两眼相隔在6厘米左右,当两眼看到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时,左右两面的印象合起来,就会得到最后的立体感觉。该原理是根据人眼对影像频率的刷新时间来实现的,通过提高画面的快速刷新率(至少要达到120Hz,左眼和右眼各60Hz),才会让人对图像不会产生抖动感,并且保持与2D视像相同的帧数,观众的两只眼睛看到快速切换的不同画面,并且在大脑中产生错觉,从而看到立体影像。主动快门式3D电视的评价指标主要有亮度与串扰值。串扰一方面取决于液晶分子的响应速度,另一方面背光与液晶响应曲线的配合关系也会影响串扰。当液晶分子的响应速度足够快,背光的打开时间处于对应区域液晶分子的稳定状态时,串扰理论上达到最小值。同时,当某一区域的液晶分子处于稳定状态时打开对应位置处的背光,该部分液晶分子的透光率达到最大,人眼观看3D效果时亮度便会提高。图I是现有背光源的背光分区控制原理示意图,目前,国内外各个厂家,无论三星、索尼、LG,还是创维、海尔、康佳,也无论是直下式还是侧入式3D液晶电视,其3D状态下的背光分区扫描均如图I所示,为偶数段。由于背光打开时间处于对应区域的液晶分子的稳定状态,所以屏幕的中间两路背光中,每一路背光对应区域的中间位置处的串扰最低,亮度最佳,而屏幕的中间位置,即中间两路背光的交接处的液晶分子在中间两路背光的打开时间内均不处于最佳稳定状态,所以串扰也不是最低。但是,无论是观看普通的2D视频,还是欣赏3D视频的立体感,人眼在屏幕上的侧重点是处于中心位置处的。故而屏幕中心位置处的串扰与亮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整个屏幕的3D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背光源、显示装置及3D电视,以降低屏幕中心位置处的串扰值,提升亮度,减轻闪烁。(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源,所述背光源的背光分区为奇数段。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所述的背光源,并且所述显示装置的屏幕中线在所述背光源上的正投影落在一段背光分区的中部区域。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3D电视,所述3D电视包括所述的背光源,并且所述3D电视的屏幕中线在所述背光源上的正投影落在一段背光分区的中部区域。(三)有益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优点通过将背光源的背光分区为奇数段,可以有效保证最中间的背光分区打开时,显示屏幕上相应区域的液晶分子处于稳定状态,从而降低了屏幕中心位置处的串扰值,提升了亮度,减轻了闪烁。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另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优点通过采用所述背光源,并且所述显示装置的屏幕中线在所述背光源上的正投影落在一段背光分区的中部区域,从而当相应的背光打开时屏幕中心位置处的液晶分子刚好处于最佳稳定状态,降低了显示装置的屏幕中心位置处的串扰值,提升了亮度,减轻了闪烁。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另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优点通过采用所述背光源,并且所述3D电视的屏幕中线在所述背光源上的正投影落在一段背光分区的中部区域,从而当相应的背光打开时屏幕中心位置处的液晶分子刚好处于最佳稳定状态,降低了 3D电视的屏幕中心位置处的串扰值,提升了亮度,减轻了闪烁,优化了 3D显示效果。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背光源的背光分区控制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背光源的背光分区控制原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用于对比测试的测试图;图4是传统背光与液晶响应的配合关系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背光与液晶响应的配合关系图;图6为屏幕中O点处的液晶响应曲线与六路背光的时序关系图;图7为屏幕中O点处的液晶响应曲线与七路背光的时序关系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下。实施例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背光源的背光分区控制原理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背光源的背光分区为7段,相应地,MCU (Micro Control Unit,微控制单元)输出7个脉冲PWMrPWM7分别用于控制一个相应的背光分区。其中,所述背光源可以是侧入式LED (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背光源或者直下式LED背光源。接下来,将本实施例所述背光源与传统的背光源的使用效果进行对比说明。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用于对比测试的测试图,首先对于传统背光源,将其背光时序调到最佳状态,令采用传统背光源的显示器播放类似图3所示的测试图,切换到3D状态,令其白场与黑场不停交替显示(即播放图像在左黑右白与左白右黑之间不断切换),利用光电转化探头(此探头响应时间小,可将透过的光的强度转换为电压显示在示波器上)测量图I中点a,点O,点b处的液晶响应曲线及PWM3(曲线为低时背光打开)的时序,得到如图4所示的传统背光与液晶响应的配合关系图,液晶响应曲线达到高时图像对应的为白场,低时图像对应的为黑场,其他的时间为液晶偏转的过程。图4中2号曲线,3号曲线,4号红色曲线分别对应图I中的a点,ο点,b点处的液晶响应曲线,I号曲线为对应PWM3的脉冲曲线。由图4可看出,背光PWM3的打开时间并未处于点ο处液晶分子稳定状态的最佳位置,因此,该位置的串扰并不是最低的。仍然采用类似图3所示的测试图,令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背光源的显示器重复上述操作,用光电转换探头检测图2中的点a,点O,点b处的液晶响应曲线与背光PWM4的时序,得到如图5所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背光与液晶响应的配合关系图。图5中2号曲线,3号曲线,4号曲线分别对应图2中的a点,ο点,b点处的液晶响应曲线,I号曲线为对 应PWM4的脉冲曲线(曲线为低时背光打开)。由图5可看出,背光PWM4的打开时间完全处于点ο处液晶分子稳定状态的最佳位置,即屏幕中心位置点ο处的串扰达到最小,3D效果达到最佳。以上为通过实际测量得到的结论,下面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由于导光板的光扩散性使得打开一路背光时屏幕中心点处会相应的得到一部分亮度。分别单独打开每一路背光,用CA-210(—种测量亮度的装置,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测量屏幕中心位置ο处的亮度值。对应背光分六路扫描控制的电视时,单独打开PWMl,测得中心点ο处的亮度为Al,单独打开PWM2,测得中心点ο处的亮度为BI,分别单独打开PWMTPWM6,测得中心点ο处的亮度分别为Cl,Dl, El, Fl。则六路背光全打开时中心点ο处的亮度值为A1+B1+C1+D1+E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的背光分区为奇数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的背光分区为奇数段。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的背光分区为7段。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的背光分区为9段。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为侧入式LED背光源。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为直下式LED背光源。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I至5之一所述的背光源,并且所述显示装置的屏幕中线在所述背光源上的正投影落在一段背光分区的中部区域。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背光源的背光分区为2n+l段时,所述显示装置的屏幕中线在所述背光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士利,杨杰,孙明,郭思敏,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