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00326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0 0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以成本低且小型的构造实现钻模式的冲击工具。将锤分割为与砧座(10)卡合/脱离的主锤(40)和具有覆盖该主锤(40)的外周的周壁(43)且与主锤(40)分开独立的副锤(42),将副锤(42)能够旋转地配置在后方位置,将周壁(43)与主锤(40)结合为能够一体旋转,在主锤(40)与周壁(43)之间设置有球(56),在主锤(40)位于前进位置时,球(56)在前后方向上将主锤(40)与周壁(43)连接成一体,球能够在两者的连接位置与两者的解除位置之间移动,另一方面,设置有能够将球分别移动操作至连接位置和解除位置的切换单元,通过将球移动到连接位置,能够限制主锤后退而选择钻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锤与突出到壳体的前方的砧座卡合/脱离来产生旋转冲击力的冲击改锥(impact driver)等冲击工具
技术介绍
冲击改锥等冲击工具具有主轴,其在壳体内借助马达而进行旋转;锤,其套装在该主轴上,通过跨在设置于主轴和锤上的槽上与它们嵌合的球被连接,另外在该锤的前表面突出设置有爪;砧座,其与主轴同轴地被壳体支撑且能够旋转,砧座的用于安装工具头的前端突出到壳体的前方,在砧座的后端呈放射状地形成有臂;螺旋弹簧,其向爪与臂在旋转方向上卡合的前进位置对锤施力。即,在砧座的扭矩大时,通过在槽内转动的球进行引导,使锤后退而脱离臂,再借助螺旋弹簧的作用力一边使锤旋转一边前进,来与臂卡合,通过反复进行这样的动作,使砧座间歇性地产生旋转冲击力(冲击)。 关于这样的冲击工具,例如在预钻孔中紧固螺钉这样的情况下,首先利用电钻贯穿设置预钻孔,之后利用冲击改锥等冲击工具紧固螺钉,根据作业不同,分别使用工具。因而,需要准备和更换工具,操作性差。虽然在冲击改锥上安装钻头就能够进行穿孔,但若是瓷砖等比较脆的被加工件,则可能因产生冲击而使被加工件发生破损。因此,如专利文献I所示,专利技术了一种冲击工具,在主轴的后部形成有直径与锤的直径相等的凸缘,在锤及凸缘的外周设置有连接套筒,且该连接套筒能够被操作而在仅与锤相卡合的前进位置和跨在锤和凸缘上与锤和凸缘卡合的后退位置之间切换,在连接套筒处于前进位置时,允许锤后退而以冲击模式使用冲击工具,另一方面,在连接套筒处于后退位置时,在旋转方向上通过连接套筒将锤和主轴连接,而能够选择锤总是与主轴一体旋转的钻模式。专利文献I :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0/750号说明书但是,就专利文献I所开示的模式切换机构,因为还在锤的外周套装连接套筒,所以冲击机构部在径向上变大,而妨碍小型化。另外,不仅增加了连接套筒,还需要在主轴上设置凸缘,从而导致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成本低且小型的构造实现钻模式的冲击工具。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I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锤分割为与砧座卡合/脱离的位于内侧的主锤和具有对该主锤的外周进行覆盖的周壁且与主锤分开独立的位于外侧的副锤,副锤配置于在周壁覆盖主锤的外周的状态下允许主锤前后移动的后方位置且能够旋转,并且将周壁与主锤结合为能够一体旋转,在主锤与周壁之间设置有连接构件,在主锤位于前进位置时,该连接构件在前后方向上将主锤与所述周壁连接成一体,并且该连接构件能够在主锤和周壁相连接的连接位置与两者的连接状态解除的解除位置之间移动,另一方面,设置有切换单元,该切换单元能够从壳体的外部进行操作,来将连接构件分别移动至连接位置和解除位置,通过切换单元将连接构件移动至连接位置,能够选择对主锤的后退进行限制且砧座与主轴一体旋转的钻模式。技术方案2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I的结构中,连接构件是能够沿着周壁的半径方向在连接位置与解除位置之间移动的球,其中,在所述球处于连接位置时,该球保持在副锤的周壁上且从周壁的内周面突出,嵌合在沿着周向设置在主锤的外周上的嵌合槽中,在所述球处于解除位置时,该球没入周壁的内周面,离开嵌合槽。切换单元包括切换环,切换环具有套装在周壁上并能够滑动地与周壁的外周面接触的小径部和与外周面相分离的大径部,并能够操作所述切换环,使其在大径部位于球的外侧并允许球向解除位置移动的第一滑动位置与小径部位于球的外侧并将球向连接位置按压的第二滑动位置之间滑动。技术方案3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I或2的结构中,螺旋弹簧配置 在主锤与副锤之间,所述螺旋弹簧向副锤与设置在主轴的后端的承受部相抵接的后方位置 对副锤施力,另一方面,在副锤的后表面设置有环槽,在环槽内容置有从后表面突出的多个球,使球抵接在承受部的前表面上。根据技术方案I的专利技术,不仅能够以原有的冲击模式使用,还能够以不产生冲击的钻模式使用。由此,不需要分别使用工具,使得操作性良好。另外,通过利用分割而成的副锤限制主锤的后退实现钻模式,因而不会使冲击机构部在径向上变大,能够维持小型化,并且能够以少的部件数量进行模式切换,还能够抑制成本增加。当然,能够通过副锤追随主锤进行的旋转动作确保必要的旋转冲击力。根据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不仅具有技术方案I的效果,还能够在壳体内的空间中,以小型的结构可靠地实现主锤与副锤的连接以及解除两者的连接。根据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不仅具有技术方案I或2的效果,还能够利用冲击模式用的螺旋弹簧将副锤简单地配置在后方位置,并且即使该螺旋弹簧向后方位置按压副锤也能够降低作用于副锤的旋转阻力而使副锤顺畅地追随主锤进行旋转。另外,在轴向上能够以小型的结构承受作用于副锤的推力载荷。附图说明图I是冲击改锥的局部纵剖视图。图2是内部机构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主体壳以外的壳体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冲击改锥的局部纵剖视图(冲击模式)。图5是冲击改锥的局部纵剖视图(钻模式)。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I示出了作为冲击工具的一个例子的冲击改锥1,图2示出了冲击改锥I的内部机构的一部分。该冲击改锥I具有组装左右的半壳体3、3而形成的主体壳2,从后方(以图I的右侧作为前方)起在主体壳2内分别容置有马达4、行星齿轮减速机构6、主轴7。另外,在主体壳2的前部安装有容置了主轴7和冲击机构9的筒状的内侧壳体8,在主轴7的前方同轴地配置的砧座10能够旋转地被内侧壳体8及固定在该内侧壳体8的前端的前壳体12支撑,并且该砧座10向前方突出。13是嵌在前壳体12的前端的橡胶制环状的减振器。在主体壳2的下方,向下延伸地设置有把手14,在把手14内容置有具有扳机16的开关15。行星齿轮减速机构6容置在组装于主体壳2内的筒状的齿轮箱17内。在齿轮箱17的后部能够旋转地支撑有嵌在马达4的输出轴5上的小齿轮18,并且该小齿轮18突出到齿轮箱17内。行星齿轮减速机构6具有第一行星架20,其用于对在第一齿轮部19内进行行星运动的第一级行星齿轮21、21……进行保持;第二行星架23,其用于对在第二齿轮部22内进行行星运动的第二级行星齿轮24、24……进行保持。使第一级行星齿轮21、21……与小齿轮18啮合。另外,第二行星架23 —体地形成在主轴7的后端,在内侧壳体8内能够旋转地被球轴承25支撑。在此,第一齿轮部19在内周前侧具有周向上隔开规定间隔的多个内齿26、26……,另一方面,第二齿轮部22在外周前侧具有环状的卡合槽27,并且在外周后侧具有 周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突出设置的多个外齿28、28……。另外,第二齿轮部22能够在前进位置与后退位置之间滑动,其中,在第二齿轮部22位于前进位时,第二齿轮部22与一体地连接在第二行星架23的后方的正齿轮29和第二级行星齿轮24双方啮合,在第二齿轮部22位于后退位置时,第一齿轮部19的内齿26与第二齿轮部22的外齿28相卡合而第二齿轮部22仅与第二级行星齿轮24啮合。该正齿轮29是被用于支撑行星齿轮24的支撑销30贯通并位于第二行星架23与行星齿轮24之间的另外的齿轮,第二行星架23的外径小于包括齿顶的正齿轮29的外径。在此,如果正齿轮29与第二行星架23是一体的,则为了组装球轴承25需要使第二行星架23的外径大于正齿轮29的外径并且需要使用直径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冲击工具,具有:主轴,其在壳体内借助马达进行旋转,砧座,其位于该主轴的前方,与该主轴同轴且能够旋转地被所述壳体支撑,该砧座的用于安装工具头的前端向所述壳体的前方突出,锤,其套装在所述主轴上,被螺旋弹簧向该锤与所述砧座的后端卡合的前进位置施力,根据所述砧座的扭矩变化进行前后移动来与所述砧座卡合/脱离,将所述主轴的旋转作为旋转冲击力传递至所述砧座;该冲击工具的特征在于,所述锤分割为与所述砧座卡合/脱离的位于内侧的主锤和具有对该主锤的外周进行覆盖的周壁且与所述主锤分开独立的位于外侧的副锤,所述副锤配置于在所述周壁覆盖所述主锤的外周的状态下允许所述主锤前后移动的后方位置且能够旋转,并且所述周壁与所述主锤结合为能够一体旋转,在所述主锤与所述周壁之间设置有连接构件,在所述主锤位于前进位置时,该连接构件在前后方向上将所述主锤与所述周壁连接成一体,并且该连接构件能够在所述主锤和所述周壁相连接的连接位置与两者的连接状态解除的解除位置之间移动,另一方面,设置有切换单元,该切换单元能够从所述壳体的外部进行操作,来将所述连接构件分别移动至所述连接位置和所述解除位置,通过利用所述切换单元将所述连接构件移动至所述连接位置,能够选择对所述主锤的后退进行限制且所述砧座与所述主轴一体旋转的钻模式。...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林德夫杉本学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牧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