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其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96806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5 0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设有多个收容孔,多个端子,分别对应收容于收容孔内,每一端子具有一基部,至少一弹性臂自基部向上弯折延伸,弹性臂上设有一接触部,其中,接触部受力的第一阶段,弹性臂的变形以压缩变形为主,继续受力至第二阶段时,弹性臂的变形以弯曲变形为主,借此使得端子所受的正向力在第一阶段快速提升,在第二阶段降低且维持该较低的正向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端子,尤指一种用于电性连接一芯片模块至一电路板的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技术介绍
如大陆专利CN200520113907. 5所示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绝缘本体上设有多个容置槽,多个端子分别对应收容于容置槽内,每一端子包括一基部固定于收容孔内,自基部向上弯折延伸一臂部,臂部包括自基部顶缘向上弯折延伸的一第一 C型弯曲部以及与第一 C型弯曲部以相反方向向上弯折的一第二 C型弯曲部,第一 C型弯曲部和第二 C型弯曲部之间具有一连接段,第二 C型弯曲部斜向上延伸一延伸段,一接触部位于延伸段的末端,连接段的长度与延伸段的长度大致相等,且接触部始终保持于第一 C型弯曲部 的上方,在接触部被芯片模块压接过程中,接触部大体上直上直下的移动,端子的臂部左右位移不远。电连接器还包括一扣具,用于将芯片模块紧扣于绝缘本体上。上述电连接器在芯片模块压接过程中,端子的变形以压缩变形为主,随着端子向下变形,压缩力会逐渐增大,则端子受到的正向力也逐渐变大,正向力大致上呈线性上升。由于端子制造公差以及端子组装至电连接器的组装公差相互的影响,使得多个端子的接触部的高低不在同一个平面上,造成芯片模块需要下压较多的行程来克服上述的公差,若对端子施以较小的下压行程,下压行程不足以使每一端子与芯片模块稳定接触,接触效果差。另外,目前业界的电连接器中端子数目越来越多,扣具需施以较长的下压行程使端子与芯片模块能够紧密接触,但较长的下压行程造成较大的正向力,导致整个连接器中多个端子的总正向力很大,如此容易使得扣具在压制过程中造成损坏,且使用者在扣合扣具的过程中,也会需要很大的力量操作扣具,不易于操作,对连接器和扣具的耐久性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更好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所面临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向力先快速提升,再维持较低的电连接器及其端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设有多个收容孔;多个端子,分别对应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内,每一所述端子具有一基部固定于所述收容孔内,自所述基部向上弯折延伸一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呈圆弧状,再向上反向弯折延伸一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二弹性臂具有呈圆弧状的一弯曲段和自所述弯曲段末端斜向上延伸的一延伸段,所述延伸段末端具有一接触部,一连接段连接所述弯曲段和所述第一弹性臂,当所述接触部受压的第一阶段,所述第一弹性臂受力压缩,所述连接段向下位移;当所述接触部受压的第二阶段,所述第一弹性臂受力拉伸,所述连接段向上位移。进一步,所述连接段的长度远小于所述延伸段的长度。进一步,所述第一弹性臂的半径大于所述弯曲段的半径。进一步,所述收容孔内设有一挡止部,所述挡止部位于所述第二弹性臂的一侧,在所述第一阶段中,所述第二弹性臂抵持于所述挡止部。进一步,所述延伸段呈大致直线状,在所述第一阶段,所述延伸段接近直立,在所述第二阶段,所述延伸段接近水平。进一步,在所述第一阶段,所述接触部大致保持于所述第一弹性臂向上的投影范围内,在所述第二阶段,所述接触部远离所述第一弹性臂向上的投影范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设有多个收容孔;多个端子,分别对应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内,每一所述端子具有一基部固定于所述收容孔内,自所述基部向上弯折延伸一第一弹性臂,再向上反向弯折延伸一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二弹性臂上设有一接触部显露于所述收容孔外,当所述接触部受压的第一阶段,所述接触部大致位于所述第一弹性臂向上的投影范围内,当所述接触部受压的第二阶段,所述接触部移动至所述第一弹性臂向上的投影范围外。进一步,所述收容孔内设有一挡止部,所述挡止部位于所述第二弹性臂的一侧,在所述第一阶段时,所述第二弹性臂抵持于所述挡止部。进一步,所述第二弹性臂包括一弯曲段和自所述弯曲段斜向上延伸的一延伸段,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延伸段末端。进一步,一连接段连接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弯曲段,所述第一阶段中,所述第一弹性臂受力压缩,所述连接段向下位移,所述接触部大致保持在所述投影范围内,在所述第二阶段中,所述第一弹性臂受力拉伸,所述连接段向上位移,所述接触部远离所述投影范围而向外移动。进一步,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弯曲段均呈圆弧状,且所述第一弹性臂的半径大于所述弯曲段的半径。进一步,所述连接段的长度远小于所述延伸段的长度。进一步,所述延伸段在所述第一阶段呈接近直立的状态,在所述第二阶段呈接近水平的状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手段一种端子,包括一基部;至少一弹性臂自所述基部向上弯折延伸,所述弹性臂上设有一接触部,其中,所述接触部受力的第一阶段,所述弹性臂的变形以压缩变形为主,继续受力至第二阶段时,所述弹性臂的变形以弯曲变形为主。进一步,所述弹性臂包括自所述基部向上弯折延伸的一第一弹性臂,以及再向上反向弯折延伸的一第二弹性臂。进一步,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二弹性臂上,在所述第一阶段,所述接触部保持于所述第一弹性臂向上的投影范围内,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二弹性臂整体呈压缩变形,在所述第二阶段,所述接触部远离所述第一弹性臂向上的投影范围,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二弹性臂整体呈侧向弯曲变形。进一步,所述第二弹性臂包括一弯曲段和自所述弯曲段斜向上延伸的一延伸段,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延伸段末端。进一步,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弯曲段均呈圆弧状,且所述第一弹性臂的半径大于所述弯曲段的半径。进一步,一连接段连接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二弹性臂,在所述第一阶段中,所述第一弹性臂受力压缩,所述连接段向下位移,在所述第二阶段中,所述第一弹性臂受力拉伸,所述连接段向上位移。进一步,所述延伸段在所述第一阶段呈接近直立的状态,在所述第二阶段呈接近水平的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接触部受力的第一阶段,所述弹性臂的变形以压缩变形为主,继续受力至第二阶段时,所述弹性臂的变形以弯曲变形为主,使所述第一阶段中所述端子受到的正向力快速提高,在所述下压行程较小时就可满足接触稳定,所述第二阶段中在所述下压行程持续増加的过程中,所述端子受到的正向力降低且保持该较低状态,则所述电连接器受到的总正向力较小且比较稳定,因此所述扣具受到的压力较小,不会有损坏的可能,且使用者易于操作,所述连接器和扣具的耐久性也可以提高。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剖视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第一阶段的剖视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第二阶段的剖视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端子所受的正向力变化图。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电连接器100绝缘本体I上表面11收容孔12挡止部121端子2基部20第一弹性臂21第一支点210第二弹性臂22 弯曲段221延伸段222接触部2221第二支点2222连接段23焊接部24芯片模块200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本技术电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I,多个端子2设于绝缘本体I内。绝缘本体I具有一上表面11,多个收容孔12自上表面11向下贯穿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设有多个收容孔;??多个端子,分别对应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内,每一所述端子具有一基部固定于所述收容孔内,自所述基部向上弯折延伸一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呈圆弧状,再向上反向弯折延伸一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二弹性臂具有呈圆弧状的一弯曲段和自所述弯曲段末端斜向上延伸的一延伸段,所述延伸段末端具有一接触部,一连接段连接所述弯曲段和所述第一弹性臂,当所述接触部受压的第一阶段,所述第一弹性臂受力压缩,所述连接段向下位移;当所述接触部受压的第二阶段,所述第一弹性臂受力拉伸,所述连接段向上位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吴永权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