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用极片及叠片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96668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5 0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设计领域,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极片及叠片锂离子电池。该极片由可沿一折痕弯折的第一子极片以及第二子极片组成,所述折痕贯穿所述极片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子极片、第二子极片的纵向外边缘到所述折痕的距离相同;在各所述第一子极片、第二子极片的宽度端部边上分别延伸突出有极耳焊接位,各所述极耳焊接位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宽度端部边正交,在各所述极耳焊接位的表面,所述集流体箔片裸露在外。应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有利于降低叠片锂离子电池的内阻,降低在持续高倍率放电时电池的发热量,避免胀,提高叠片工艺的效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极片及叠片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随着能源日益缺乏以及环保问题的越来越突出,锂离子电池逐渐成为目前的主流能源,并且由于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电容量较大、充电速度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手机、移动设备上。随着科技的进步,锂离子电池作为目前动力设备(比如汽车)的动力能源已经成为目前的发展趋势,在应用需求上,动力锂离子电池除了需要高容量之外,还需要持久性的高 倍率放电,而叠片锂离子电池正是目前主流的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现有技术中的叠片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主要如下将正极片201、负极片202分别切成尺寸近似或者相同的小片101 (参见图I所示),在每小片单片的正极片201、负极片202的极耳焊接位2011、2021上分别固定极耳(未画出),然后如图2所示地按照正极片201、隔膜、负极片202的顺序进行整齐叠片,在图2中,隔膜(图中未画出)呈“Z”字形间隔在各正极片201,负极片202之间,形成各隔膜层(图中未画出)。现有技术中的叠片锂离子电池存在以下的缺陷I、现有技术的叠片锂离子电池的制造工艺复杂,人工成本较高;2、现有技术中的叠片锂离子电池的内阻大,在高倍率放电过程中散热较慢,特别是持续高倍率放电应用时,叠片锂离子电池的温度极高,电池内部会因为散热不均匀而导致电池容易气胀,不利于电池大电流持续放电.特别不适合作为大电流持续放电的动力电池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片锂离子电池用极片,在叠片锂离子电池中应用该极片有利于降低电池的内阻。本技术实施例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片锂离子电池,有利于降低该叠片锂离子电池的内阻。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极片,由可沿一折痕弯折的第一子极片以及第二子极片组成,所述折痕贯穿所述极片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子极片、第二子极片的纵向外边缘到所述折痕的距离相同;在各所述第一子极片、第二子极片的宽度端部边上分别延伸突出有极耳焊接位,各所述极耳焊接位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宽度端部边正交,在各所述极耳焊接位的表面,所述集流体箔片裸露在外。可选地,所述第一子极片、第二子极片的形状相同。可选地,所述第一子极片、第二子极片沿所述折痕对称。可选地,所述第一子极片的极耳焊接位延伸突出在所述极片的第一宽度端部边上,所述第二子极片的极耳焊接位延伸突出在与所述第一宽度端部边相对的第二宽度端部边。可选地,所述第一子极片以及所述第二子极片的极耳焊接位到所述折痕的距离相同。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叠片锂离子电池,包括叠片体、铝塑膜以及电解液,所述铝塑膜包裹在所述叠片体外周,所述电解液灌注在铝塑膜内而充盈在所述叠片体中,所述叠片体由复数个正极片、复数个负极片以及隔膜组成;其中,各所述正极片,分别由可沿一折痕弯折的第一子正极片以及第二子正极片组成, 所述折痕贯穿所述正极片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子正极片、第二子正极片的纵向外边缘到所述折痕的距离相同,在各所述第一子正极片、第二子正极片的宽度端部边上分别延伸突出有至少一极耳焊接位,各所述极耳焊接位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宽度端部边正交,在各所述极耳焊接位的表面,所述集流体箔片裸露在外;各所述负极片,分别由可沿一折痕弯折的第一子负极片以及第二子负极片组成,所述折痕贯穿所述负极片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子负极片、第二子负极片的纵向外边缘到所述折痕的距离相同,在各所述第一子负极片、第二子负极片的宽度端部边上分别延伸突出有至少一极耳焊接位,各所述极耳焊接位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宽度端部边正交,在各所述极耳焊接位的表面,所述集流体箔片裸露在外;在所述叠片体内在每所述正极片的第一子正极片、第二子正极片之间间隔有一所述正极片的第一子负极片,在每所述负极片的第一子负极片、第二子负极片之间间隔有所述正极片的第二子负极片,所述第一子正极片、第二子负极片、第一子负极片以及第二子负极片水平平行,所述隔膜间隔在每层的子正极片、子负极片之间;所述第一子正极片、第二子正极片上的各所述极耳焊接位与所述第一子负极片、第二子负极片上的各所述极耳焊接位在所述叠片体的高度方向上相互错开。可选地,在各所述正极片上,所述第一子正极片、第二子正极片沿本正极片的折痕对称,在各所述负极片上,所述第一子负极片、第二子负极片沿本负极片的折痕对称;在所述叠片体上所有所述正极片的极耳焊接位位于所述叠片体的前端左右两侧,所有所述负极片的极耳焊接位位于所述叠片体的后端的左右两侧。可选地,在各所述正极片上,所述第一子正极片的极耳焊接位延伸突出在本所述正极片的第一宽度端部边上,所述第二子正极片的极耳焊接位延伸突出在与所述第一宽度端部边相对的第二宽度端部边;在各所述负极片上,所述第一子负极片的极耳焊接位延伸突出在本所述第一子负极片的第一宽度端部边上,所述第二子负极片的极耳焊接位延伸突出在与所述第一宽度端部边相对的第二宽度端部边;在所述叠片体上所有所述正极片的极耳焊接位均位于所述叠片体前端的左侧以及后端的右侧,所有所述负极片的极耳焊接位均位于所述叠片体的前端的右侧以及后端的左侧。可选地,在各正极片上,所述第一子正极片、第二子正极片的极耳焊接位到所述折痕的距离相同;在各负极片上,所述第一子负极片、第二子负极片的极耳焊接位到所述折痕的距离相同。由上可见,应用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由于本实施例中应用的正极片、负极片均可沿折痕对折而形成水平平行的两子极片的结构,在进行层叠时,只需要将对折后的正极片、负极片进行开口方向相对对插而即可完成相当于四层的极片层叠,有利于提高叠片的效率。并且,由于采用本实施例由两可对折的子极片构成的极片结构,且两子极片的形状相同,故在叠片操作时,在对插正负极片时在折痕处被顶住定位即可保证正负极片层叠整齐划一,有利于改善电池的一致性,且易于操作。并且,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正极片以及负极片均有可对折的两子极片构成,且连成一体,从叠片电池的应用上,如果将电流比如为流动的载流子群的话,则本正负极片的设置相当于增加了载流子群经过的马路的宽度,有利于提高各层极片的载流子流的均匀度,且有利于降低叠片锂离子的内阻,从而提高叠片锂离子电池的应用率。特别地,试验证明,在需要持续性大功率放电的动力电池中应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可以大大降低动力电池的内阻,能有效降低持续高倍率放电过程中电池的发热两,避免叠片锂离子电池胀气。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为现有技术中叠片锂离子电池用的极片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叠片锂离子电池的叠片工艺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I提供的第一种极片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I提供应用图3所示结构的正极片以及负极片制成叠片锂离子电池的叠片体以及实施例2、3、4中图8、10、12所示的叠片体中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2中图4、8、10、12所示的叠片体中制备流程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2中图5所示制备流程中叠片工艺的流程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第一种极片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应用图7所示结构的正极片以及负极片制成叠片锂离子电池的叠片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极片,其特征是,由可沿一折痕弯折的第一子极片以及第二子极片组成,所述折痕贯穿所述极片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子极片、第二子极片的纵向外边缘到所述折痕的距离相同;在各所述第一子极片、第二子极片的宽度端部边上分别延伸突出有极耳焊接位,各所述极耳焊接位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宽度端部边正交,在各所述极耳焊接位的表面,所述集流体箔片裸露在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远升何安轩张继锋方保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格瑞普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