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与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93309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5 01:53
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底座、一导光板以及一光源。底座包括一底板及二个侧墙。底板具有二个相对的侧边。二个侧墙分别设于底板的所述侧边,侧墙具有一第一弯折部,第一弯折部具有相互连结的一第一侧面与一第一顶面,第一侧面连结于侧边,第一顶面的延伸方向远离底板,并与底板具有一第一高度差。导光板设置于底板,并具有一入光侧边及邻近入光侧边的一出光面。光源设置于底板,且邻近于入光侧边。因此,第一弯折部从底座向外弯折而形成,因而使得制程可通过一般的弯折机来完成,大幅减少制程时间与制程复杂度。据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底座的弯折部可取代已知胶框的功能,进而使产品达到进一步的轻薄化。(*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背光模块,特别关于一种背光模块与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平面显示装置(Flat Panel Display, FPD)技术的发展,并因平面显示装置具有体型轻薄、低功率消耗及无辐射等优越特性,已经渐渐地取代传统阴极射线管(CathodeRay Tube, CRT )显示装置,并且应用至各式电子产品。不过,随着产品竞争力越来越大,各厂商无不研发更轻薄的平面显示装置。例如, 图I所示的一种已知用于液晶显示装置中背光模块的背板I,在背板I的侧边具有弯折结构11,借以取代胶框来支撑显示面板,进而使产品零件更少、更薄等。然而,要形成如图I所示的弯折结构11,背板I就需要多次向显示面内弯折,这通过一般的弯折机是无法直接作出。因此,背板I的制程需包括后加工处理,因而增加制程时间与复杂度。此外,向内弯折的弯折结构11的末端支撑强度亦较弱。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背光模块与显示装置,能够解决已知问题,实为当前重要的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解决已知问题并达到进一步的轻薄化的背光模块与显示装置。本技术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的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底座、一导光板以及一光源。底座包括一底板及二个侧墙。底板具有二个相对的侧边。二个侧墙分别设于底板的所述侧边,侧墙具有一第一弯折部,第一弯折部具有相互连结的一第一侧面与一第一顶面,第一侧面连结于侧边,第一顶面的延伸方向远离底板,并与底板具有一第一高度差。导光板设置于底板,并具有一入光侧边及邻近入光侧边的一出光面。光源设置于底板,且邻近于入光侧边。本技术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的一种显不装置包括一底座、一导光板、一显不面板以及一光源。底座包括一底板及二个侧墙。底板具有二个相对的侧边。二个侧墙分别设于底板的所述侧边,侧墙具有一第一弯折部,第一弯折部具有相互连结的一第一侧面与一第一顶面,第一侧面连结于侧边,第一顶面的延伸方向远离底板,并与底板具有一第一高度差。导光板设置于底板,并具有一入光侧边及邻近入光侧边的一出光面。显示面板设置于第一顶面。光源设置于底板,且邻近于入光侧边。承上所述,在本技术的背光模块与显示装置中,第一弯折部的第一顶面的延伸方向远离底板且与底板具有一第一高度差,这使得第一弯折部从底座向外弯折而形成,因而使得制程可通过一般的弯折机来完成,因而大幅减少制程时间与制程复杂度。据此,本技术的底座的弯折部可取代已知胶框的功能,进而使产品达到进一步的轻薄化。附图说明图I为一种已知用于显示装置的背板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底座的局部放大图;以及图4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I :背板11 :弯折结构2:背光模块21 :底座211 :底板212 :侧墙22 :导光板221 :入光侧边222:出光面23 :光源24 :光学膜片241 :凸耳3 :显示装置BI :第一弯折部B2 :第二弯折部C:开孔E1、E2、E3:侧边Hl :第一高度差H2 :第二高度差P :显示面板SOl :第一侧面S02 :第一顶面S03 :第二侧面S04 :第二顶面S05 :第三侧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与显示装置,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元件符号加以说明。图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2的分解示意图,其中,背光模块2包括一底座21、一导光板22以及一光源23。图3为图2所示的底座21的局部放大图。请参照图2及图3所示,底座21包括一底板211及两个侧墙212。底板211具有二个相对的侧边E1、E2,并且两个侧墙212分别设于底板211的所述侧边El、E2。侧墙212具有一第一弯折部BI,第一弯折部BI具有相互连结的一第一侧面SOl与一第一顶面S02,第一侧面SOl连结于侧边E1,并垂直于底板211。第一顶面S02的延伸方向远离底板211的方向,并与底板211具有一第一高度差Hl。总括来说,当底板211与侧墙212为一体成型时,底座21的边缘经过往上以及往右的弯折,即可形成第一弯折部BI的第一侧面SOl与第一顶面S02。借此,导光板22可设置于底板211上并邻近/接于第一侧面S01。之后,当背光模块2应用于显示装置时,显示面板可置放于第一顶面S02上,第一弯折部BI可支撑显示面板。如此一来,底座21向外弯折的制程可通过一般的弯折机来完成,而大幅减少制程时间与制程复杂度。此外,侧墙212还具有一与第一弯折部BI连结的第二弯折部B2,第二弯折部B2具有一第二侧面S03,第二侧面S03连结于第一顶面S02,并垂直第一顶面S02。第二侧面S03可作为显示面板的定位部并可抵住显示面板。在形成第一弯折部BI之后,通过底座21的 边缘经过往上的弯折即可形成第二侧面S03。此外,第二弯折部B2还具有一第二顶面S04,第二顶面S04连结于第二侧面S03,第二顶面S04的延伸方向远离底板211,且与底板211具有一第二高度差H2。第二高度差H2大于第一高度差Hl。第二弯折部B2还具有一第三侧面S05,其连结于第二顶面S04,并垂直于第二顶面S04。第三侧面S05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侧面SOl的延伸方向呈相反方向,也就是朝向底板211的方向。通过第三侧面S05的形成可提升弯折部BI、B2的支撑强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弯折部BI与第二弯折部B2的一剖面为类似凹字形。其中,第二侧面S03与第三侧面S05可具有一重迭部,还可增加弯折部B1、B2的结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底板211、第一弯折部BI及第二弯折部B2以一体成型为例。除了可使用弯折机来完成之外,还可通过挤型制程来完成。另外,在其它态样中,底板211与侧墙212可通过组装而完成,例如,可先以弯折制程、或挤型制程、或射出成型制程来制出侧墙,再将侧墙与底板通过黏合、卡合、焊接等制程组装完成。此外,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亦可各别如以弯折制程、或挤型制程、或射出成型制程来制出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再将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与底板通过黏合、卡合、焊接等制程组装完成。导光板22设置于底板211,并具有一入光侧边221及邻近入光侧边221的一出光面222。导光板可例如为楔形导光板或矩形导光板。光源23设置于底板211,且邻近于入光侧边221。于此,光源23为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光条(LED light bar)或于其它实施例中,亦可为至少一个荧光灯管,并设置于底板211的一侧边E3且邻设于入光侧边221,以使光源23所射出的光线能进入导光板22而从出光面222射出。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2以侧光式(edge-light type)为例。再请参照图2,背光模块2还包括至少一个光学膜片24,其设置于导光板22的出光面222。光学膜片24可例如包括扩散膜、扩散片、或增亮膜或其组合等等。于此,光学膜片24具有至少一个凸耳241,而第一弯折部BI具有至少一个开孔C,凸耳241容置于开孔C,开孔C可协助光学膜片24的定位。在本实施例中,开孔C通过移除第一侧面SOl与第一顶面S02的一部分而形成。图4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3的示意图,其包括图2所示的背光模块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所述底座包括:一底板,具有二个相对的侧边;及二个侧墙,分别设于所述底板的所述侧边,所述侧墙具有一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具有相互连结的一第一侧面与一第一顶面,所述第一侧面连结于所述侧边,所述第一顶面的延伸方向远离所述底板,并与所述底板具有一第一高度差;一导光板,设置于所述底板,所述导光板具有一入光侧边及邻近所述入光侧边的一出光面;以及一光源,设置于所述底板,且邻近于所述入光侧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昌
申请(专利权)人:奇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