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构件、流体输送管及流体输送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92884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5 0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因热应力而产生问题的管构件、流体输送管及流体输送单元。总管单元(41a~41e)抵接安装在支承中空纤维膜组件(2)的框架(3)上,该总管单元由构成与中空纤维膜组件(2)连接的总管(4)的一部分的热塑性树脂形成,具有相互并列设置且形成液体流路的管道(42,43)以及与框架(3)抵接的抵接部(46),在抵接部(46)上设有插入用来固定该抵接部(46)和框架(3)的螺栓的贯通孔(48),贯通孔(48)是沿管道(42,43)的轴向延伸的长孔。(*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管构件、流体输送管及使用它们的流体输送单元。
技术介绍
目前,作为膜单元,已知通过从浸泡在处理槽的液体中的中空纤维膜的上侧抽吸而对处理槽的处理液进行固液分离的膜组件。例如,专利文献I所述的膜单元具有多个膜组件、连接有该多个膜组件且收集从膜组件吸取的滤液的总管、以及支承多个膜组件且固定总管的框架(支承体)。在该膜单元中,沿框架的上侧框状构件的长边构成总管的管构件彼此分离而固定,在膜组件的金属口与总管之间连接有挠性软管。 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9-2871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对上述的膜单元要求进一步小型化。作为小型化的方法之一,可以考虑代替现有的将管构件分离而配置的总管,使用由将管并列设置而一体化的管构件构成的总管。关于固定上述总管的方法,在现有技术中,通过U形固定构件将构成总管的管构件固定在框架上,但是,通过现有的固定方法,在框架上固定由将管并列设置而一体化的管构件构成的总管变得不稳定,因此需要用螺栓紧固框架与总管使之牢固地固定。在此,为了防止变形并且确保强度,支承膜组件的框架优选由金属构件形成。而且,考虑到成型加工的容易性,构成总管的管构件优选由热塑性树脂形成。这样,框架和总管由不同材料形成,在此情况下会产生如下问题由于框架与总管各自的材质不同,因此随着温度上升而长度变化的线性膨胀系数(热膨胀率/系数)不同。因此,在通过螺栓对框架和总管进行紧固的状态下浸泡在处理水中时,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线性膨胀系数不同,因此产生热应力,从而存在该热应力使管构件产生裂纹等问题。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因热应力而产生问题的管构件、流体输送管及流体输送单元。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管构件由热塑性树脂形成,抵接安装在支承流体输送机构的支承体上,并构成与流体输送机构连接的流体输送管的至少一部分,其特征在于,具有相互并列设置且形成流体流路的多个管,和与支承体抵接的抵接部;在抵接部上设有贯通孔,在该贯通孔中插入用来固定该抵接部与支承体的固定机构;贯通孔为沿管的轴向延伸的长孔。在该管构件上,插入将抵接部与支承体固定的固定机构的贯通孔是在管的轴向上延伸的长孔,由此,在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管构件被固定在例如由不同材料的金属构件等形成的支承体上,并浸泡在处理液中而产生线性膨胀(热膨胀)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在管的轴向上延伸的长孔,将管构件在轴向上只滑动线性膨胀所引起的膨胀量。因此,能够缓和热应力,其结果能够防止产生裂纹等问题。优选在多个管上分别设有多个与流路连通且与流体输送机构连接的管状连接部;连接部等间隔地设置在管的轴向上,并且等间隔地设置在相邻的管之间。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等间隔地确定与连接部连接的流体输送机构的间距位置。而且,因为流体输送机构等间隔地连接,所以能够均匀地分配各流体输送机构的过滤压力,能够均匀地分配过滤膜的过滤性能。优选在多个管的外周面上设有肋部,这样,通过在管的外周面上设置用来加强的肋部,能够防止因管的内部压力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形。优选还具有与多个管的所有流路连通的连通部。通过在该连通部上连接吸水装置,并由吸水装置进行吸水,能够构成经由流体输送机构吸取处理槽内的处理水的结构。优选在连通部的前端侧的开口部周围设有法兰部,在法兰部上形成有贯通孔,在该贯通孔中插入固定该法兰部的固定机构,该贯通孔是沿连通部的径向延伸的长孔。与法 兰部相向配置而被固定的吸水装置的配对法兰部根据ISO标准以外的各国工业标准,其尺寸(外径、螺栓中心直径)各不相同。因此,当对接法兰部彼此时,会产生与插入螺栓的贯通孔的位置不吻合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需要采取在其间配置中间构件的对策。因此,通过将法兰部的贯通孔形成为长孔,可以应对各种规格的配对法兰的贯通孔。优选在多个管上分别形成有开口部,该开口部在与连通部连通的部分将管彼此连通,各开口部从与管的连通部内表面对应的位置形成至管的中心轴的高度位置,多个管在开口部的管的中心轴高度位置通过连接构件被连接。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有效地收集与管构件连接的流体输送机构的滤液。而且,因为将开口部形成至管构件的中心轴的高度位置,并且在该高度位置由连接构件彼此连接管,所以在与连通部连通的部分形成有肋结构。因此,能够确保其强度。另外,本技术提供的流体输送管抵接安装在支承流体输送机构的支承体上,并且与流体输送机构连接,其特征在于,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第一管构件和第二管构件连接而构成,第一管构件具有相互并列设置且形成流体流路的多个管,和与支承体抵接的抵接部;第二管构件具有相互并列设置且形成流体流路的多个管、与支承体抵接的抵接部以及与多个管的所有流路连通的连通部;在第一管构件及第二管构件的抵接部上设有贯通孔,在该贯通孔中插入用来固定该抵接部与支承体的固定机构,该贯通孔是沿管的轴向延伸的长孔。在该流体输送管的第一管构件及第二管构件中,插入固定抵接部与支承体的固定机构的贯通孔为沿管的轴向延伸的长孔,由此,即使在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管构件被固定在例如由不同材料的金属构件等形成的支承体上,并且被浸泡在处理液中时产生了线性膨胀(热膨胀)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在管的轴向上延伸的长孔,将管构件在轴向上只滑动线性膨胀所引起的膨胀量。因此,能够缓和热应力,其结果能够防止产生裂纹等问题。而且,本技术的流体输送单元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的流体输送管、流体输送机构、以及支承流体输送机构的支承体。在该流体输送单元的上述流体输送管的第一及第二管构件中,插入固定抵接部与支承体的固定机构的贯通孔为沿管的轴向延伸的长孔,由此,即使在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管构件被固定在例如由不同材料的金属构件等形成的支承体上,并且被浸泡在处理液中时产生了线性膨胀(热膨胀)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在管的轴向上延伸的长孔,将管构件在轴向上只滑动线性膨胀所引起的膨胀量。因此,能够缓和热应力,其结果能够防止产生裂纹等问题。需要说明的是,流体输送管只要是输送流体的配管即可。在此,所谓流体是指液体、气体、气液混合体的统称。而且,流体输送机构只要能够输送上述流体就没有限制,是输送流体的配管即可,但优选膜组件,进一步优选中空纤维膜组件。而且,流体输送单元只要由上述流体输送管和流体输送机构构成即可,不受限于输送的流体,但优选流体输送机构是由膜组件或中空纤维膜组件构成的膜单元。技术的效果根据本技术,能够防止因热应力而产生的问题。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具有由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总管单元构成的总管的膜单元的示意图;图2是第一总管单元的上方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的第一总管单元的下方立体图;图4是从下面看图2所示的第一总管单元的示意图;图5是从前面看图2所示的第一总管单元的示意图;图6是第二总管单元的上方立体图;图7是图6所示的第二总管单元的下方立体图;图8是从上面看图6所示的第二总管单元的示意图;图9是图6所示的第二总管单元的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I膜单元(流体输送单元);2中空纤维膜组件(流体输送机构);3框架(支承体);4总管(流体输送管);41a 41e第一总管单元(第一管构件);41f第二总管单元(第二管构件);42,43,52,53管道(管);46,56抵接部;48,58贯通孔;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构件,其由热塑性树脂形成,抵接安装在支承流体输送机构的支承体上,并构成与所述流体输送机构连接的流体输送管的至少一部分,该管构件的特征在于,具有:相互并列设置且形成流体流路的多个管、和与所述支承体抵接的抵接部;在所述抵接部上设有贯通孔,在该贯通孔中插入用来固定该抵接部和所述支承体的固定机构;所述贯通孔是沿所述管的轴向延伸的长孔。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下宪之
申请(专利权)人: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