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膜载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89741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4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膜载体,该生物膜载体包括固定环(1)和多个翅片,翅片的轮廓包括半径为R的圆弧部和连接部,各个翅片的圆弧部都位于半径为R的外接球面上且弧长相等,翅片围绕生物膜载体的中心轴设置且两端分别通过固定环连接在一起。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生物膜载体包括多个相交的中空盘面和连接中空盘面的固定环。通过上述结构,使该生物膜载体具有理想的空隙率、通气性能和过水性能,并且增加了该生物膜载体的比表面积,加大了单位体积载体的微生物负载量,提高了生物反应池的容积负荷,还能为不同种群的微生物提供不同的附着空间,形成不同的生化反应功能区,提高生物膜载体对水冲击的适应能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生物膜载体,具体地,涉及ー种用于废水处理的生物膜载体。
技术介绍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从生物膜法派生出来的ー种废水生物处理法,是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之间的生物处理技术,即在生物接触氧化池内装填一定数量的生物膜载体,利用生长在载体上的生物膜和充分供应的氧气,通过生物氧化作用,将废水中的污染物氧化分解,达到废水浄化目的。生物接触氧化法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点,该エ艺具有高效节能、占地面积小、耐冲击负荷、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自出现以来得到了越来越多 研究者的重视,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污水处理系统。生物膜载体作为微生物赖以栖息的场所,是生物接触氧化法的核心部分,其性能优劣直接决定着工艺的处理效果和投资效益。通常,生物接触氧化法使用的悬浮载体密度接近于水,使用时直接放置与生物接触氧化池中,微生物在载体表面生长,形成一层复杂的生物膜,在曝气时载体固定或者悬浮于水中,使膜、液、气三相充分接触,从而使得污染物质快速降解。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生物膜载体形状一般为环状或立体球形等,形状规则,空隙率大,比表面积从几百到几千不等。载体多采用聚烯烃类(如聚こ烯、聚丙烯)及其改性材料、聚氯こ烯及其改性材料、聚氨酯泡沫等塑料制成。目前,生物载体主要有固定式载体、悬挂式载体(软性、半软性、组合式载体)、悬浮载体及新型生物载体等。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这些载体在挂膜速度、挂膜量及膜与载体的紧密度方面存在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ー种生物膜载体,,该该生物膜载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挂膜性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ー种生物膜载体,其中,该生物膜载体包括固定环和多个翅片,该翅片的轮廓包括半径为R的圆弧部和连接在该圆弧部两端点之间的连接部,各个所述翅片的圆弧部都位于半径为R的外接球面上且弧长相等,所述翅片围绕所述生物膜载体的中心轴设置,各个所述翅片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固定环连接在一起。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为直线或朝向所述圆弧部弯曲的曲线。优选地,所述翅片包括大翅片和小翅片,所述大翅片的表面积大于所述小翅片的表面积。优选地,所述大翅片和小翅片有规律地交错设置。优选地,在所述外接球体的半径为R的横截面上,所述大翅片的连接部与所述外接球体的球心之间的距离为R1,所述小翅片的连接部与所述外接球体的球心之间的距离为R2。优选地,各个所述翅片的圆弧部的中点通过所述固定环连接在一起。优选地,所述翅片为波纹状表面和/或具有突起的表面。优选地,所述翅片的厚度为0. 05mm-5mm。优选地,R1/! 为0. 1-0. 5。优选地,R2/R为 0. 3-0. 9。优选地,所述翅片为8-30个。优选地,所述生物膜载体的比重为0. 9-0. 9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生物膜载体包括多个相交的中空盘面和连接中空盘面的固定环。通过上述结构,使该生物膜载体具有理想的空隙率、通气性能和过水性能,并且增加了该生物膜载体的比表面积,加大了单位体积载体的微生物负载量,提高了生 物反应池的容积负荷,还能为不同种群的微生物提供不同的附着空间,形成不同的生化反应功能区,提高生物膜载体对水冲击的适应能力。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ー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I是本技术的生物膜载体的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生物膜载体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生物膜载体的截面图。附图标记说明I固定环21大翅片22小中空盘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示说明书附图中所示的方向,“内、外”通常是指本技术的生物膜载体的圆柱面所围的空间的内部和外部,“顶部、底部”指说明书附图中所示的上和下。本专利技术提供ー种生物膜载体,其中,该生物膜载体包括固定环I和多个翅片,该翅片的轮廓包括半径为R的圆弧部和连接在该圆弧部两端点之间的连接部,各个所述翅片的圆弧部都位于半径为R的外接球面上且弧长相等,所述翅片围绕所述生物膜载体的中心轴设置,各个所述翅片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固定环I连接在一起。其中,该生物膜载体从整体外形上来看基本呈ー个球体的形状,翅片的轮廓包括圆弧部,所有的圆弧部的半径为R且都位于半径为R的外接球面上,因此可以知道每个翅片都在经过生物膜载体的外接球面的球心的截面上,并且围绕该生物膜载体(也就是外接球面)的中心轴设置,如图所示。各个所述翅片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环I连接在一起,这样使得所有的翅片首尾分别连接在一起构成本专利技术的生物膜载体。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对翅片的轮廓并不加以限制,该翅片的轮廓包括圆弧部和连接部,该圆弧部的半径为R,而对该连接部并不加以限制,该连接部连接在圆弧部的两端点之间,可以为直线连接,也可以为弯曲的曲线或者折线等。另外,对固定环I的形状也不加以限制,但是该固定环I应当基本为圆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生物膜载体包括多个相交的中空盘面和连接中空盘面的固定环。通过上述结构,使该生物膜载体具有理想的空隙率、通气性能和过水性能,并且增加了该生物膜载体的比表面积,加大了单位体积载体的微生物负载量,提高了生物反应池的容积负荷,还能为不同种群的微生物提供不同的附着空间,形成不同的生化反应功能区,提高生物膜载体对水冲击的适应能力。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为直线或朝向所述圆弧部弯曲的曲线。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连接部可以为直线,即与圆弧部相对应的弦,也可以为朝向圆弧部弯曲的曲线,这样当翅片的两端与固定环I连接时也就是说圆弧部的两端需要与固定环I连接。而且当连接部朝向圆弧部弯曲时,该翅片的连接部与生物膜载体的中心轴之间具有一个空间,多个翅片在生物膜载体的内部就形成了ー个中空部分,这样更有利于流 体流经该生物膜载体。优选地,所述翅片包括大翅片21和小翅片22,所述大翅片21的表面积大于所述小翅片22的表面积。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翅片包括面积较大的大翅片21和面积较小的小翅片22,大翅片21的面积大于小翅片22的面积。由于大翅片21和小翅片22的圆弧部都是相同的,所以其区别仅在于连接部的形状,例如大翅片21的连接部可以采用连接圆弧部的两端的直线,而小翅片22的连接部可以采用朝向圆弧部弯曲的曲线,这样大翅片21的面积就大于小翅片22的面积。优选地,所述大翅片21和小翅片22有规律地交错设置。通过这种方式连接的大翅片21和小翅片22在整个生物膜载体内均匀地分布,从而使得流体能够均匀地流过该生物膜载体。优选地,在所述外接球体的半径为R的横截面上,所述大翅片21的连接部与所述外接球体的球心之间的距离为R1,所述小翅片22的连接部与所述外接球体的球心之间的距离为民。在如图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大翅片21的连接部采用连接圆弧部两端的直线的形式,小翅片22的连接部采用朝向圆弧部弯曲的曲线的形式。大翅片21呈圆缺形状,而小翅片22呈月牙形状,因此,大翅片21和小翅片22在垂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物膜载体,其特征在于,该生物膜载体包括固定环(1)和多个翅片,该翅片的轮廓包括半径为R的圆弧部和连接在该圆弧部两端点之间的连接部,各个所述翅片的圆弧部都位于半径为R的外接球面上且弧长相等,所述翅片围绕所述生物膜载体的中心轴设置,各个所述翅片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固定环(1)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桑军强高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