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88591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4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行车灯,其包含有:一本体,其内设有至少一发光元件;一夹持件,其自本体延伸而出,该夹持件围构形成一夹持空间,供以夹持固定于一管件处;再者,于该夹持件处更设有至少一出光面;其中,该夹持件处设有至少一导光部,该导光部光导通于发光元件与出光面间,以可供将发光元件的光线自出光面导出。借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借助该夹持件固定于一例如自行车的把手或前管等管件上,且照明光线可通过该导光部导出,并由出光面投射而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照明灯具,更详而言之,乃特指一种具有一兼具导光与夹持功能的夹持件以减少所需的安装空间,且可固定于自行车车架处以提供自行车照明的车灯。
技术介绍
一般现有的自行车车灯大多包含一固定座以及一安装于固定座上的车灯本体。该固定座具有一可锁设迫紧于车架管件的锁环部,借此将固定座锁固于自行车的把手或前管等处。而车灯本体与固定座则可以一快拆构件加以活动组装,以使车灯本体可向预定方向投射照明或警示光线。然而,此种现有车灯需要多个组件组装后,才可发挥车灯的照明或警示功效,其结构数量众多,对于生产、组装及使用多有不便之处。·再者,现有车灯的灯罩结构,大致包括一反射杯以及一透镜。该反射杯内层为一反射材质,用以将散射的光源反射集中后,经过透镜折射后以形成所欲产生的出光光形。然而,此种现有车灯只能往单一特定方向照射光线。对于车灯本体本身却无任何光线可供照明,当处于黑暗的环境时,对于操作功能时多有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综合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大致上包括现有车灯的照明及固定装置为独立的构件,需要多个零组件配合才能安装在自行车辆上使用,且车灯本体无任何光线照明,操作功能时多有不便。而鉴于解决上述缺点,本技术提出一种自行车灯的方案,该方案具有结构简单可同时兼具导光与夹持功能及提供本体照明、方便操作的优点。本技术为一种自行车灯,包含有一个本体,其内设有至少一个发光元件;以及一个夹持件,其自本体延伸而出,该夹持件围构形成一个供夹持固定于管件处的夹持空间。如上所述的自行车灯,该夹持件处设有至少一个出光面;且该夹持件处设有至少一个供将发光元件的光线自出光面导出的导光部,该导光部导通光于发光元件与出光面间。如上所述的自行车灯,该导光部为全反射件。如上所述的自行车灯,该夹持件的一部分或全部为导光部所构成。如上所述的自行车灯,该本体内设有一个电池槽、一个发光元件槽及一个具开关的盖板,以供至少一个电源及一个具有至少一个发光元件的电路板装设于该本体内。如上所述的自行车灯,该夹持件由本体往两侧延伸而出,并形成具一个缺口的C形截面状结构,且该夹持件围构的角度大于180度小于360度。如上所述的自行车灯,该夹持件朝向发光元件处设有一个能将发光元件的光线折射进入导光部的折射件。如上所述的自行车灯,该折射件为三角柱状结构。如上所述的自行车灯,该折射件包含至少两个朝向导光部的折射面。如上所述的自行车灯,该本体为可透光本体。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该夹持件围构形成一夹持空间,可夹持于自行车的把手或前管等管件处,以供与固定该本体之用,使用简单方便。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该夹持件处设有至少一出光面;且该夹持件处设有至少一导光部,该导光部光导通于发光元件与出光面间,以可供将发光元件的光线自出光面导出,以往预定方向投射并作为照明或警示光线。本技术的另一次要目的在于该导光部为一全反射件(T. I. R),且该夹持件的至少一部分或全部为导光部所构成。且该本体也可为一可透光本体。借此,该导光部于光导通过程中,可使部分的光线产生散射,并经由本体及夹持件表面透出,以作为提供本体照明之用。 本技术的再一次要目的在于本技术零件数量少、组成结构简单,不但制造、组装容易,更具有使用方式简单易学的优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I的3 - 3剖面线暨箭头方向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平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于一自行车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导光动作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再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其中10本体11电池槽12发光元件槽13开关14盖板15电源16电路板161发光元件20夹持件21缺口22夹持空间23出光面24导光部30折射件31折射面40透光孔90、90’管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说明本技术于上述新型内容一栏中所表示的中心思想,此以具体实施例表达。实施例中各种不同物件按适于例举说明的比例,而非按实际元件的比例予以绘制,合先叙明。如图f图4图面所示,本技术为一种自行车灯,其主要包含有—本体10 ,概成一圆柱状,且为一可透光材质所构成的可透光本体;其中,该本体10内沿轴向凹设有一电池槽11、一发光兀件槽12及一具开关13的盖板14 ,以供至少一电源15及一具至少一发光元件161的电路板16装设于该本体10内。该开关13可控制电源15与电路板16的电导通状态及发光元件161的照明模式。一夹持件20,其为自本体10延伸而出,例如,该夹持件20由自本体10往两侧方向延伸而出,并形成具一缺口 21的C形截面状,且该夹持件20围构的角度大于180度小于360度。以使得该夹持件20围构形成一夹持空间22,供以自缺口 21处穿入并夹持固定于一管件90处(如图5所示)。且该夹持件20于临接于缺口 21处设有至少一出光面23 ;其中,该夹持件20处设有至少一导光部24,该导光部24光导通于发光元件161与出光面23间,以可供将发光元件161的光线自出光面23导出。再者,该导光部24为一全反射件(T. I. R)。且该夹持件20的至少一部分(如图7图面所示)或全部为导光部24所构成(如图6图面所示)。一折射件30,其设于该夹持件20朝向发光元件161处,该折射件30可将发光元件161的光线折射进入导光部24。例如,该折射件30为一三角柱状。该折射件30 包含至少两朝向导光部24的折射面31 (如图6图面所示)。明了上述本技术详细结构后,以下是针对本技术的动作原理逐一详细说明如图5图面所示,借助该夹持件20的设置,使用者安装本技术时,只需将夹持件20的缺口 21对准欲安装的管件90 (如自行车把手),施力使夹持件20产生弹性挠曲,让缺口 21张开至管件90可顺利进入夹持空间22内。且夹持件20随之弹性恢复以夹持固定于管件90上。使用者并可转动该本体10与夹持件20,将出光面23调整至所欲照射的方向,即可完成安装动作。反之,欲拆下本技术时,也仅需施力拉动本体10使缺口 21弹性张开,即可取下本技术。而本技术除了前述以横向夹固于自行车把手处外,更可依照不同需求改以直立的方式夹固于直立管件90’处,而进一步适用于前管、立管、座管或前后叉等管件处,或也可夹固于类似管件或杆件作为工作照明、警示之用。如图6图面所示,当使用者按压开关13以电导通发光元件161时,该发光元件161的光线由该本体10内往夹持件20方向照射,而光线照射至该折射件30的折射面31时,则光线会被折射进入两侧夹持件20的导光部24内。而由于该导光部24为一全反射件(T. I. R),光线进入导光部24内后,会于导光部24的内表面及外表面间发生全反射作用,以沿导光部24的弧度不断反射,最后使得光线可自出光面23导出投射。再请参阅图7所示,其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其中,该夹持件20的一部分为导光部24所构成,例如于该夹持件20与本体10的表面可为不透光材质所构成。而更进一步地,所述各表面处可设数个透光孔40以作为透光照明之用。如图8所示,本技术的本体10与夹持件20也可都为透光或全反射件(T. I. R)制成,以使得本体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灯,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个本体,其内设有至少一个发光元件;以及一个夹持件,其自本体延伸而出,该夹持件围构形成一个供夹持固定于管件处的夹持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嵩哲苏文宾
申请(专利权)人:成贯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