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产品复合成形机开合机构与传送机构的改进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8848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锻造产品复合成型机开合机构与传送机构的改进构造,此传送机构主要是在传送摇板上装设多个夹具机构,又于机台上组装多个对应于夹具机构的套筒,上述套筒套设在汽压缸的缸轴,每一套筒顶面再固设摆动座,这些摆动座上均向上突出两耳部,于耳部对应的枢接孔上枢接开合机构的摇臂,上述摇臂一端插夹在每一夹具机构上,其另一端则位于压臂及汽压缸的缸轴间,而该压臂另一端则受凸轮的控制而作上下摆动。(*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锻造产品复合成形机开合机构与传送机构的改进构造,特别是指一种可减轻机体重量,使夹具机构在位移时更加省力而节省机械动力的改进构造。一般所谓的锻造产品复合成形机大多是应用多冲头配合多模具进行冲压操作,并于两模具间借助夹具机构的夹取运转,使坯料受传送在模具中冲头冲压成形,因此其加工成品的范围具有较高的广泛性;而前述锻造产品复合成形机的构造在操作锻造产品成形的部份大致是由数个开合机构、数个夹具机构以及一传送机构所构成,其中,该传送机构的功用在于带动夹具机构位移,使夹持的半成品产生位移以配合在不同模具中接受不同冲头的冲压,而夹具机构中夹爪所以能作对夹持物作夹、放操作,主要来自于开合机构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2是一种已知的锻造产品复合成形机的俯视图及开合机构动作示意图,其主要是由数个开合机构9、数个夹具机构8及一传送机构7所构成,其中,开合机构9均由旋转凸轮91连动压臂92以支点921作上、下摆动;压臂92摆动时,一端可下压摇臂93使其上、下摆动,此时,位于摇臂93压合端931下方的汽压缸60之缸轴61受其压缩而下移,而上述摇臂93的控制端932则夹设在夹具机构8顶端的夹仔心轴81上,因此,当开合机构9的凸轮91旋转时,可依序推动压臂92摆动,续而下压(或受汽压缸60的缸轴61上顶)摇臂93压合端931,最后带动其控制端932上、下位移,如此便可驱动夹具机构8的下方夹爪82作放松、夹持坯料或半成品62的操作(此部份非本专利技术主题,在此不详述);而前述摇臂93中央部位枢设在传送机构7的承板71上;前述夹具机构8除了必须操作夹爪82作夹持、放松坯料的操作外,有时为了因应加工须要,也须作旋转及左、右位移的动作,请参阅图1、3,其中图3是前述锻造产品复合成形机的正视图;一般传送机构7主要是以引动杆72拉动传送摇板73,当传送摇板73位移时,固定其上的每座夹具机构8也随其位移,而以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传送摇板73间的承板71也会呈一定的比率关系随其位移,并带动每一夹具机构8的夹仔心轴81上的小齿轮83沿弧形齿轮板84以啮合方式产生旋转,使夹具机械8将前一模具6上的半成品坯料转换一端头,以接受锻压加工;也就是当夹具机械8欲产生旋转位移时,必须借助传送机构7的引动杆72拉引,以带动传送摇板73位移,借此以让固定在传送摇板73上的夹具机构8及承板71随其位移,同时借助夹具机构8的夹仔心轴81上的小齿轮83与齿轮板84间产生啮合旋转,以达到传送这些夹具机构8位移及夹爪82在位移时同时旋转之目的。已知的锻造产品复合成形机中的传送摇板73,其座体相当庞大,且在前方又承载多个夹具机构8及一承条71,因此,当引动杆72欲拉引传送摇板73位移时,除了须克服前述构件的重力外,还须拉动枢接在承条71上的摇臂93中央点位移,以便让摇臂93枢接夹具机构8的控制端932位移,导致传送时动力负荷相当沉重;当然,前述传送机构7所悬挂的多数摇臂93重量也会增加其摆动时的动力负担,而为了安装上述承条71必须加大传送摇板73与固定开合机构9的机台间的距离,同样会影响其动力负担,上述动力负担对于整个机构的运转不仅效率无法提高,对于动力及电力的消耗也相当可观,机械的使用寿命也会受到影;因此,若能减轻传送机构7传送时的负荷增加驱动时的轻便性,将对于整个机体的生产效率有所改善。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化机构元件,降低机体承载重量,并节省传动负荷的锻造产品复合成形机开合机构与传送机构的改进构造。本技术的主要特征在于一端受开合机构中央臂压抵,而另一端插夹于夹具机构上的摇臂,其间并不受承条加以连设及承载悬吊,而分别各成独立装置,其重量借助枢设于机台上的摆动座而由机台承载,因此,可减轻传动摇板驱动时的承载负荷,同时借助承条的取消,可缩短传动摇板与机台的距离,减少传动摇板传动时的动量。有关本技术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现在举出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述如下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是一种已知锻造产品复合成形机的俯视图。图2是图1中2′-2′线的组合剖视图。图3是一种以往锻造产品复合成形机的正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正视图。图6是图4中6′-6′线组合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侧视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摆动座的动作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接着,请参阅图4、5,本技术包括有传送摇板1、二连接装置2、多个套筒3及多个摆动座4,其中传送摇板1,为长条状板体,其前方固设有多个固定座11,于上述固定座11上分别各组装有夹具机构19,这此夹具机构19并枢设一对可受驱动作夹持、放松操作的夹具191;于板体前方一侧则枢设有引动杆12,以驱动传送摇板1作横向位移。请配合图4、6。该两连接装置2,每一装置均包含两前、后枢轴21、22、一枢座23及一机台24,其中,前枢轴21直向穿设在枢座23的第一通孔231与传动摇板1的第一穿孔13内,上述枢座23后方再形成一平行的第二通孔232,于第二通孔232与机台24的第三通孔241间组装后枢轴22,因此,借助枢座23的连接,可使得传送摇板1两端与后侧的机台24相连接。请配合参阅图4、7。这些套筒3,分别套设在机台24的第二穿孔242内,其中央所形成的直孔31并供一汽压缸38的缸轴39穿过;又位于套筒3与机台24的侧壁间组装有两轴承32,以方便套筒3的灵活位移。摆动座4,借助两螺丝49分别枢接在套筒3顶面,并分别对应于固设在传送摇板1上的夹具191;而这些摆动座4后方所形成的直孔41为汽压缸38的缸轴39所枢置,于其座体前方向上突出两对称的耳部42,这些耳部42上分别形成一对应的枢接孔421。请仍参阅图4、7,当本技术欲组装在锻造产品复合成形机时,套筒3被套设在汽压缸38的缸轴39上,并于套筒3与机台24的侧壁间组装两轴承32,而于套筒3顶端再借助两螺丝49螺接摆动座4,上述摆动座4前方的两枢接孔421间则枢接锻造产品复合成形机开合机构5的摇臂51,而开合机构5和以往所用者相同,主要是在机台24上突出突座243,突座243用以供压臂52中央枢设,于压臂52右侧则受凸轮53的控制而可作摆动;此外位于摆动座4的两耳部42间枢设开合机构5的摇臂51,上述摇臂51右侧端部511对应于压臂52左方所设置的控制杆521,端部511底端则对应汽压缸38的缸轴39,而前述摇臂51左侧形成叉状控制端512,上述控制端512则插夹于夹具机构19的轴杆192上端;又位于机台24前方再以两连接装置2枢接传送摇板1,于传送摇板1上固设引动杆12。请参阅图8、9,当本技术实施例在进行传送操作时,拉引引动杆12便可带动整个传送摇板1位移,此时,因夹具机构19固定在传送摇板1的固定座11上,因此可随着传送摇板1横向位移;而一端插夹在夹具机构19上的摇臂51也随其摆,并驱动与其相互枢接的摆动座4与下方的套筒3以汽压缸38的缸轴39为轴心摆动,而达到传送这些夹具机构19位移的目的(前述夹具机构19有时须作转向旋动,但此部份构造并非本技术的改进重点,在此不详述其构造);也就是,本技术在传送夹具机构19位移时,只要拉动引动杆12,便可令传送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锻造产品复合成形机开合机构与传送机构的改进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个传送摇板,板体上设有传送此摇板左、右位移的引动杆,其上并设有可对工作件作夹持或放松操作的夹具机构;两连接装置,分别组装在传送摇板两侧,该装置一端枢接在机台上,另一端则枢设于传送摇板上;多个套筒,分别枢设在机台上随外力而旋动;多个摆动座,固定在这些套筒上,于座体上各枢设有摇臂,上述摇臂一端夹设在夹具机构上,另一端可受凸轮的间接控制而可作上下摆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圣尧
申请(专利权)人:春日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