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防撞杆及具有后防撞杆的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88322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4 23:01
一种后防撞杆及具有后防撞杆的汽车,所述后防撞杆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端部连接有延长部,所述延长部上设有凸起。所述汽车包括后防撞杆和后端板,所述后端板的前部设有后防撞杆,所述后防撞杆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端部连接有延长部,所述延长部上设有凸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后防撞杆在端部设有凸起,当汽车角部发生低速碰撞时,后防撞杆的凸起位置为初始承载区域,拱形区域将开始变形,吸收由于冲击产生的能量,吸能区域提前,减小了空行程,有效的降低了侵入量,有利于对车灯和端部的保护。(*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防撞杆装置,尤其是一种具有汽车角部保护功能的后防撞杆及具有后防撞杆的汽车
技术介绍
面对市场竞争,汽车企业不断向低成本和轻量化方向发展,在车辆的防撞杆设计上也是追求原材料成本低、加工工艺简单、安装方便。目前,一些企业在小型车上的后防撞杆设计上是采用一片式冲压而成,如图I所示,该后防撞杆的中部突出,两端平整,与后端板采用焊接或螺栓来直接连接。当该后防撞杆发生正面碰撞时,中部突起可以起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后防撞杆的角碰初始时只有端部的边缘起作用,如果角部和保险杠蒙皮存在较大的空隙,碰撞空行程以及防撞杆 端部较小的接触面会导致倾入量很大,从而造车尾灯的破坏。又由于该防撞杆的尖锐的端部正对着保险杠蒙皮,在发生角部碰撞时会刺穿蒙皮,从而导致维修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后防撞杆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汽车角部保护功能的后防撞杆及具有后防撞杆的汽车。为了实现上面所说的目的,本技术的装置是这样设计的所述后防撞杆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端部连接有延长部,所述延长部上设有凸起。优选地,所述凸起为弧形或者方形。优选地,所述本体和延长部一体成型。优选地,所述延长部为波浪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后防撞杆和后端板,所述后端板的前部设有后防撞杆,所述后防撞杆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端部连接有延长部,所述延长部上设有凸起。优选地,所述凸起为弧形或者方形。优选地,所述凸起边缘切线与车辆纵向中心线夹角小于75度。优选地,所述汽车还包括蒙皮,所述凸起边缘和蒙皮距离为2-12_。本技术的后防撞杆在端部设有凸起,当汽车角部发生低速碰撞时,后防撞杆的凸起位置为初始承载区域,拱形区域将开始变形,吸收由于冲击产生的能量,吸能区域提前,减小了空行程,有效的降低了侵入量,有利于对车灯和端部的保护。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吸能块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I是现有的一种汽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2,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该后防撞杆包括本体31,所述本体31的端部连接有延长部32,所述延长部32上设有凸起321。本技术的后防撞杆在端部设有凸起,当汽车角部发生低速碰撞时,后防撞杆的凸起位置为初始承载区域,初始承载区域旁边的拱形区域将开始变形,吸收由于冲击产生的能量,使得吸能区域提前,从而减小了空行程,有效的降低了来自外部的侵入量,从而有利于对车灯和端部的保护。本技术的凸起321用于吸收冲击产生的能量,凸起321可以为各种适合的形状,优选地为弧形块体或者方形块体。该防撞杆上的凸起避免了碰撞过程中端部尖锐末端对保险杠蒙皮的破坏,降低了维修成本。本技术的延长部32可以为各种适合的形状,除了之上设有凸起之外,还可以在其上设有凹形结构,使得延长部32为波浪形。本技术的延长部32与本体31之间可以为各种适合的连接方式,优选地,本体 31与延长部32之间连接处为流线型型,更优地,所述本体31和延长部32 —体成型,其一体成型的方式可通过铝挤出成型后续冲压实现。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该防撞杆的汽车,该汽车包括后防撞杆3、后端板2和蒙皮1,所述后端板2的前部设有后防撞杆3,所述后防撞杆3的外部设有蒙皮1,该后防撞杆3包括本体31和延长部32,所述本体31的端部连接有延长部32,所述延长部32上设有凸起321。当汽车角部发生低速碰撞时,防撞杆角部凸起位置为初始承载区域,初始承载区域旁边的拱形区域将开始变形,吸收由于冲击产生的能量,凸起部分靠近蒙皮,使得吸能区域提前,减小了空行程,有效的降低了侵入量,有利于对车灯和端部的保护。本技术的凸起部分的变形量可以根据需要来设计,确保不损害到被保护的部件,从而满足GB17354标准的规定。如图3所示,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该后防撞杆上的凸起321的边缘切线322与车辆纵向中心线4的夹角α不大于75度,更优地该夹角α为60度。本技术的凸起深度和长度可以根据需要来设定,一般是由低速碰撞对汽车保护所需的刚度来确定,确保车辆低速碰撞时的侵入量不会破坏尾灯。该凸起的末端与蒙皮的间隙h可以根据需要来设定,优选地h为2-12_,更优地为8_,从而保证在制造和安装蒙皮时不会产生干涉。尽管本技术是通过上述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的,但是其实现形式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应该认识到在不脱离本技术主旨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做出不同的变化和修改。权利要求1.一种后防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防撞杆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端部连接有延长部,所述延长部上设有凸起。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后防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为弧形或者方形。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后防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和延长部一体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后防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部为波浪形。5.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后防撞杆和后端板,所述后端板的前部设有后防撞杆,所述后防撞杆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端部连接有延长部,所述延长部上设有凸起。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为弧形或者方形。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边缘切线与车辆纵向中心线夹角小于75度。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还包括蒙皮,所述凸起边缘和蒙皮距离为2-12mm。专利摘要一种后防撞杆及具有后防撞杆的汽车,所述后防撞杆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端部连接有延长部,所述延长部上设有凸起。所述汽车包括后防撞杆和后端板,所述后端板的前部设有后防撞杆,所述后防撞杆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端部连接有延长部,所述延长部上设有凸起。本技术的后防撞杆在端部设有凸起,当汽车角部发生低速碰撞时,后防撞杆的凸起位置为初始承载区域,拱形区域将开始变形,吸收由于冲击产生的能量,吸能区域提前,减小了空行程,有效的降低了侵入量,有利于对车灯和端部的保护。文档编号B60R19/18GK202593426SQ20122025889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4日专利技术者危海烟, 宗婉婷 申请人: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防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防撞杆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端部连接有延长部,所述延长部上设有凸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危海烟宗婉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