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套油槽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86594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4 21:51
一种轴套油槽加工装置,涉及轴套油槽加工领域,由机架、伺服电机I、刀架、立柱、丝杠I、切削机构、三爪卡盘、周向进给装置、伺服电机II、控制面板、工作台、水平导轨和丝杠II组成。其中:工作台通过水平导轨安装在机架上;刀架安装于立柱的竖直导轨上;立柱与机架固联;周向进给装置固定在工作台上;三爪卡盘固定在周向进给装置上;伺服电机II通过丝杠II与工作台联接;伺服电机I通过丝杠I与刀架联接;切削机构固定在刀架上;控制面板固定在机架前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切削机构尺寸小,通过改变进给参数可在零件内壁加工出螺旋型、交叉型等多种复杂油槽,从而解决目前小直径轴套零件的油槽加工困难,加工形状单一的技术难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轴套油槽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套油槽加工装置,可解决目前小直径轴套零件的油槽加工困难,加工形状单一的技术难题。技术背景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加工轴套油槽的专用设备,为了满足生产需要,大多生产厂家多采用丝杠带动成型刀具在工件的内表面车削出油槽,这种传统加工方法对刀具的行程控制较难,难以保证油槽加工时的宽度和深度,并且还容易把油槽车出工件端面造成工件报废;然而对于直径较小的轴套零件仅能靠钳工来完成,加工效率低,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且加工质量难以保证,此外对于一些新型复杂油槽,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010298599. 3的专利提出的一种新型轴瓦的回油槽,无论是采用现有工装设备加工还是 钳工手工加工都很难加工出此类复杂的油槽。目前现有专利也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0720077685. 5的专利公布了一种轴瓦油槽刨削工装,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20207883.5的专利公布了一种轴套油槽加工装置,前者仅能直油槽,后者仅能加工环形油槽;中国专利申请号200610155966. 8的专利提出了一种在车床上使用的加工内孔油槽的专用夹具,这种夹具仅能加工8字油槽;中国专利申请号200620023331. 8的专利提出了一种利用普通车床加工轴套曲线油槽的工艺装备,这种装备要对原车床进行改装,加工油槽形式受到原机床传动比限制,且对于复杂形式的油槽加工要多次装夹,生产率低,劳动强度大。以上专利所提出的油槽加工设备普遍存在加工油槽形式单一,操作复杂,且受到刀具或刀杆尺寸的影响,对于直径较小的零件很难进行加工,随着一些新型复杂油槽的出现,现有设备已远不能满足实际生产需求。本技术涉及的一种轴套油槽加工装置,刀杆尺寸较小,且通过改变进给参数可在零件内壁加工出螺旋型、交叉型等多种复杂形状的油槽,从而解决目前小直径轴套零件的油槽加工困难,加工形状单一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轴套油槽加工装置,可加工小直径轴套零件的形状复杂的油槽。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轴套油槽加工装置,由机架、伺服电机I、刀架、立柱、丝杠I、切削机构、三爪卡盘、周向进给装置、伺服电机II、控制面板、工作台、水平导轨和丝杠II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台通过水平导轨安装在机架上;刀架安装于立柱的竖直导轨上;立柱与机架固联;周向进给装置固定在工作台上;三爪卡盘固定在周向进给装置上;伺服电机II通过丝杠II与工作台联接;伺服电机I通过丝杠I与刀架联接;切削机构固定在刀架上;控制面板固定在机架前方。所述的周向进给装置由伺服电机III、齿轮、齿圈组成;切削机构由伺服电机IV、主动带轮、同步齿形带、横梁、转轴、从动带轮、铣刀组成。所述的周向进给装置的齿轮安装在伺服电机III输出轴上、齿圈通过转动副支撑在工作台上,所述的切削机构的主动带轮安装在伺服电机IV输出轴上,伺服电机IV固定在横梁上,从动带轮和铣刀分别安装于转轴的两端,从动带轮与主动带轮之间通过同步齿形带啮合传动。本技术结构简单,切削机构尺寸小,通过改变进给参数可在零件内壁加工出螺旋型、交叉型等多种复杂油槽,从而解决目前小直径轴套零件的油槽加工困难,加工形状单一的技术难题。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切削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架;2.伺服电机I ;3.刀架;4.立柱;5.丝杠I ;6.切削机构;7.工件;8.三爪卡盘;9.周向进给装置;10.伺服电机II ;11.控制面板;12.工作台;13.水平导轨;14.丝杠ΙΙ;601·伺服电机IV;602.主动带轮;603.同步齿形带;604.横梁;605.转轴;606.从动带轮;607.铣刀;901.伺服电机III ;902.齿轮;903.齿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I所示,一种轴套油槽加工装置,由机架(I)、伺服电机I (2)、刀架(3)、立柱(4)、丝杠I (5)、切削机构(6)、三爪卡盘(8)、周向进给装置(9)、伺服电机II (10)、控制面板(11)、工作台(12)、水平导轨(13)和丝杠II (14)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台(12)通过水平导轨(13)安装在机架(I)上;刀架(3)安装于立柱(4)的竖直导轨上;立柱(4)与机架(I)固联;周向进给装置(9)固定在工作台(12)上;三爪卡盘(8)固定在周向进给装置(9)上;伺服电机II (10)通过丝杠II (14)与工作台(12)联接;伺服电机I (2)通过丝杠1(5)与刀架(3)联接;切削机构(6)固定在刀架(3)上;控制面板(11)固定在机架⑴前方。如图I所示,所述的周向进给装置(9)由伺服电机III (901)、齿轮(902)、齿圈(903)组成;所述的周向进给装置(9)的齿轮(902)安装在伺服电机III (901)输出轴上,齿圈(903)通过转动副支撑在工作台上。如图I和图2所示,所述的切削机构(6)由伺服电机IV(601)、主动带轮(602)、同步齿形带(603)、横梁(604)、转轴(605)、从动带轮(606)、铣刀(607)组成。所述的切削机构(6)的主动带轮(602)安装在伺服电机IV(601)输出轴上,伺服电机IV(601)固定在横梁(604)上,从动带轮(606)和铣刀(607)分别安装于转轴¢05)的两端,从动带轮(606)与主动带轮(602)之间通过同步齿形带(603)啮合传动。如图I和图2所示,铣刀(607)在竖直方向上的进给是通过伺服电机I (2)控制刀架⑶升降实现的,铣刀(607)的切削速度是由伺服电机IV(601)控制的,周向进给是由周向进给装置(9)控制的,纵向进给是由伺服电机II(IO)控制工作台(12)移动来实现的,通过以上运动形式的组合,铣刀(607)便可在工件(7)内壁铣削出直线型、环型、波浪型、S型、双螺旋型、分叉型等多种形式复杂油槽。如图I所示,工作时先将工件(7)装夹在三爪卡盘(8)内,根据工件(7)及待加工油槽的形状尺寸,在控制面板(11)上输入加工程序,设定好工作台进给速度、时间,周向进给装置的旋转速度、旋转角度,切削装置的切削速度及刀架的进给速度等参数,该装置便可在工件(7)内壁铣削出所需要的油槽。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 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权利要求1.一种轴套油槽加工装置,由机架、伺服电机I、刀架、立柱、丝杠I、切削机构、三爪卡盘、周向进给装置、伺服电机II、控制面板、工作台、水平导轨和丝杠II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台通过水平导轨安装在机架上;刀架安装于立柱的竖直导轨上;立柱与机架固联;周向进给装置固定在工作台上;三爪卡盘固定在周向进给装置上;伺服电机II通过丝杠II与工作台联接;伺服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套油槽加工装置,由机架、伺服电机I、刀架、立柱、丝杠I、切削机构、三爪卡盘、周向进给装置、伺服电机II、控制面板、工作台、水平导轨和丝杠II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台通过水平导轨安装在机架上;刀架安装于立柱的竖直导轨上;立柱与机架固联;周向进给装置固定在工作台上;三爪卡盘固定在周向进给装置上;伺服电机II通过丝杠II与工作台联接;伺服电机I通过丝杠I与刀架联接;切削机构固定在刀架上;控制面板固定在机架前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军何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