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刚专利>正文

铸件内腔毛刺清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86482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4 2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铸件内腔毛刺清除装置,属于铸件后处理领域,主要包括摆锤,特点是摆锤通过铰链轴活动联接在活动轴上,活动轴通过铰链轴活动联接在主动轴上,主动轴外接动力。摆锤在铸件孔内敲打内腔,清除孔内毛刺及型砂。适用于深孔、斜孔及各种不规则曲面孔内毛刺、型砂的清除。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清除率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铸件后处理领域,特别是一种专用于清除铸件内腔毛刺的清除装置。
技术介绍
工业铸件在铸造过程中形成的内、外毛刺,影响铸件正常使用。应用中,铸件外部及大孔内腔中的毛刺,可通过喷砂或手砂轮磨削,较大毛刺利用錾子手工铲削。由于铸件类型多、结构复杂,对于铸造小孔内腔毛刺,则没有较好的处理方法,特别是深孔、斜孔及各种不规则曲面孔,砂轮无法进入,不能有效进行毛刺清除,这是机械行业多年来面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铸件内腔毛刺清除装置,专用于清除铸件孔内的毛刺、型砂。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铸件内腔毛刺清除装置,主要包括摆锤,其特征在于所述摆锤通过铰链轴I活动联接在活动轴上,该活动轴另一端通过另一铰链轴II活动联接在主动轴上,该主动轴的另一端外接动力。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摆锤在铸件孔内高速旋转,并在铸孔内沿轴线缓慢移动,从而敲打内腔,清除孔内毛刺及型砂。适用于深孔、斜孔及各种不规则曲面孔内毛刺、型砂的清除,特别适于小孔口、大内腔铸孔内壁毛刺、型砂清除。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清除率高。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活动轴部位侧视图。附图中,I为摆锤、2为铰链轴I、3为活动轴、4为铰链轴II、5为主动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本技术为专用于铸件内腔毛刺清除装置,主要包括主动轴5和摆锤1,摆锤I采用金属圆锤,圆锥伸入铸件内腔,通过机械式运动敲打毛刺、型砂。所述摆锤I通过铰链轴I 2活动联接在一个活动轴3上,摆锤I与活动轴3活动摆动;活动轴3另一端通过另一铰链轴II 4活动联接在主动轴5上,活动轴3与主动轴5活动摆动;主动轴5的另一端外接动力,主动轴5外接动力端设计为莫氏圆锥形,可与机床联结,莫氏圆锥形端伸入机床的主轴孔内,利用机床动力带动主动轴5转动。为保证摆锤I的任意角度旋转,活动轴3上的两个铰链的轴孔相互垂直,从而使得铰链轴I 2、铰链轴II 4相互垂直。操作过程中,机床主轴可正转、反转,也可正、反交替转动,通过主动轴5、活动轴3,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带动摆锤I高速旋转,摆锤I沿铸件内腔轴线移动,从而敲打内腔,清除毛刺及型砂。为适应不规则铸件孔,活动轴3可采用活节链条代替,摆锤I运动柔性好、适应性强。权利要求1.铸件内腔毛刺清除装置,主要包括摆锤(I),其特征在于所述摆锤(I)通过铰链轴I (2)活动联接在活动轴(3)上,该活动轴(3)另一端通过另一铰链轴II (4)活动联接在主动轴(5)上,该主动轴(5)的另一端外接动力。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铸件内腔毛刺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轴(3)上的两个铰链轴相互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铸件内腔毛刺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5)外接动力端设计为莫氏圆锥形,所述摆锤(I)采用圆锤。专利摘要本技术为铸件内腔毛刺清除装置,属于铸件后处理领域,主要包括摆锤,特点是摆锤通过铰链轴活动联接在活动轴上,活动轴通过铰链轴活动联接在主动轴上,主动轴外接动力。摆锤在铸件孔内敲打内腔,清除孔内毛刺及型砂。适用于深孔、斜孔及各种不规则曲面孔内毛刺、型砂的清除。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清除率高。文档编号B22D31/00GK202591586SQ20122024219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8日专利技术者张刚, 贾启, 谢锡增 申请人:张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铸件内腔毛刺清除装置,主要包括摆锤(1),其特征在于:所述摆锤(1)通过铰链轴Ⅰ(2)活动联接在活动轴(3)上,该活动轴(3)另一端通过另一铰链轴Ⅱ(4)活动联接在主动轴(5)上,该主动轴(5)的另一端外接动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刚贾启谢锡增
申请(专利权)人:张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