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85690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4 2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设有原料入口、底部设有出料口的釜体,设置于上述釜体内的搅拌轴,在上述搅拌轴的驱动下促使原料混合均匀的搅拌叶,上述搅拌叶连接有多个用于将附着于釜体内壁的原料和产品刮除的刮刀。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反应釜,能够保证原料反应的稳定性、充分性和均一性,保证产品质量;而且通过设置在搅拌叶上的刮刀可将附着于反应釜内壁的原料和产品刮除,增加成品收率;同时,反应完成后反应釜内的残留物较少,减少清洗溶剂的用量,缩短清洗时间,提高清洗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进而能够增加产品的竞争优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反应釜,属于化工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反应釜广泛应用于化学反应尤其是聚合反应中,常用于合成树脂、橡胶、农药、染料等行业,是一种重要的反应设备。此处我们以合成聚氨酯树脂(PU)为例来进行说明,PU是指主链中含有氨基甲酸酯(-NH(CO)O-)官能基特征的高分子聚合物,其主要由二异氰酸酯、聚酯二醇或聚醚二醇、扩链剂和催化剂,以及溶剂于反应釜中聚合制成。为了保证聚合反应的均一性,我们需要对原料进行充分搅拌,所以搅拌装置是聚氨酯合成的重要设备,会影响聚合反应的均匀性,从而影响后段PU的质量。一般地,生产采用批式操作,为了确保每次批式反应产品质量,每批出料后都须对反应釜进行清洗,以避免批次之间的交叉污染。由于市场客户需求千变万化,对于产品之需求各有不同,I3U加工企业为了顺应市场趋势,满足客户需求,必须生产多样化的产品。为了满足生产多变多样、性能优良且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反应釜必须能够维持反应过程稳定性同时便于反应完成后清洗反应釜,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符合上述要求的反应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应釜,不但能够维持反应过程的稳定性,保证反应均匀,而且有助于提高收率,同时便于反应完成后清洗反应釜。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设有原料入口、底部设有出料口的釜体,设置于上述釜体内的搅拌轴,在上述搅拌轴的驱动下促使原料混合均匀的搅拌叶,上述搅拌叶连接有多个用于将附着于釜体内壁的原料和产品刮除的刮刀。前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上述釜体内还设有挡版。前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上述搅拌轴的底端位于釜体底壁的中心位置上方。前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上述搅拌叶与上述搅拌轴的底端连接,上述搅拌叶由与釜体底壁平行的底壁搅拌叶和与釜体侧壁平行的侧壁搅拌叶构成。前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上述底壁搅拌叶与釜体底壁、侧壁搅拌叶与釜体侧壁之间均留有安全间隙。 前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上述刮刀由特氟龙制成。前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上述底壁搅拌叶对称地连接有两个刮刀,上述侧壁搅拌叶对称地连接有四个刮刀。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反应釜,能够保证原料反应的稳定性、充分性和均一性,保证产品质量;而且通过设置在搅拌叶上的刮刀可将附着于反应釜内壁和底壁的原料和产品刮除,增加成品收率;同时,反应完成后反应釜内的残留物较少,减少清洗溶剂的用量,缩短清洗时间,提高清洗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进而能够增加产品的竞争优势。为了更加直观地说明该搅拌装置的经济效益,我们进行一个估算。增加了刮刀后,其可将附着于反应釜内壁和底壁的原料和产品刮除,一方面可以增加反应的充分性,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生产的产品附着在反应釜的内壁上,从而提高收益,我们以可提高产能1%作估算,则6吨的反应釜生产I3U的话每批次可增加产能为6000kg*l%=60kg,如换算为年产量增值效益更加可观。在清洗过程中,如果使用常用的反应釜每次需要使用容量为反应釜8%的溶剂,如果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反应釜可以节省的溶剂为6000*8%*15%=72kg,显然,经济效益也相当显著。当然,此处都是粗略的估算,实际生产中的情况肯定复杂得多,但是其经济效益的显著性是不言而喻的。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反应釜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釜体,2、搅拌轴,3、底壁搅拌叶,4、侧壁搅拌叶,5、原料入口,6、出料口,7、刮刀,8、挡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具体的介绍。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的反应釜,包括釜体I、搅拌轴2、以及在搅拌轴2的驱动下搅拌原料以使原料搅拌均匀的搅拌叶;其中,釜体I的顶部设有原料入口 5、底部设有出料口 6,搅拌轴2设置在釜体I内部并且必然与驱动器转动的电机相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搅拌轴2的底端位于釜体I底壁的中心位置上方。出料口 6位于底壁的中心位置,这样一来,出料口 6处的必定都是经过充分混合反应的产品。为了提高混合的均一性,搅拌叶与搅拌轴2的底端相连接,并且搅拌叶由与釜体I底壁平行的底壁搅拌叶3和与釜体I侧壁平行的侧壁搅拌叶4构成,当然,为了便于加工操作,底壁搅拌叶3与侧壁搅拌叶4是一体成型的。同时,底壁搅拌叶3与釜体I底壁、侧壁搅拌叶4与釜体I侧壁之间均留有安全间隙。也就是说,搅拌叶既可以实现水平方向的搅拌也可以实现竖直方向的搅拌,从而使反应能够更加充分地进行。为了弥补搅拌叶的不足之处,进一步避免死角,加大湍流,从而使原料的接触更充分,混合更均匀,反应更彻底,在釜体I内还设有挡版8。如图I所示,挡版8与釜体I的侧壁连接,侧壁搅拌叶4位于釜体I侧壁和挡版8之间。进一步地,为了防止原料和产品附着在釜体I内壁上,搅拌叶连接有多个刮刀7。作为一种优选,刮刀7由特氟龙材料制成,不但刮除彻底而且不会损伤釜体I内壁。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如图I所示,底壁搅拌叶3以搅拌轴2对称地连接有两个刮刀7,侧壁搅拌叶4对称地连接有四个刮刀7。当然,刮刀7的数量和排列形式并不限于此,这是很容易理解的,此处不作赘述。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设有原料入口、底部设有出料口的釜体,设置于上述釜体内的搅拌轴,在上述搅拌轴的驱动下促使原料混合均匀的搅拌叶,上述搅拌叶连接有多个用于将附着于釜体内壁的原料和产品刮除的刮刀。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上述釜体内还设有挡版。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上述搅拌轴的底端位于釜体底壁的中心位置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上述搅拌叶与上述搅拌轴的底端连接,上述搅拌叶由与釜体底壁平行的底壁搅拌叶和与釜体侧壁平行的侧壁搅拌叶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上述底壁搅拌叶与釜体底壁、侧壁搅拌叶与釜体侧壁之间均留有安全间隙。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上述刮刀由特氟龙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上述底壁搅拌叶对称地连接有两个刮刀,上述侧壁搅拌叶对称地连接有四个刮刀。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设有原料入口、底部设有出料口的釜体,设置于上述釜体内的搅拌轴,在上述搅拌轴的驱动下促使原料混合均匀的搅拌叶,上述搅拌叶连接有多个用于将附着于釜体内壁的原料和产品刮除的刮刀。有益之处在于本技术的反应釜,能够保证原料反应的稳定性、充分性和均一性,保证产品质量;而且通过设置在搅拌叶上的刮刀可将附着于反应釜内壁的原料和产品刮除,增加成品收率;同时,反应完成后反应釜内的残留物较少,减少清洗溶剂的用量,缩短清洗时间,提高清洗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进而能够增加产品的竞争优势。文档编号B01J19/18GK202590794SQ20122023107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2日专利技术者林棋灿 申请人:高鼎精细化工(昆山)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设有原料入口、底部设有出料口的釜体,设置于上述釜体内的搅拌轴,在上述搅拌轴的驱动下促使原料混合均匀的搅拌叶,上述搅拌叶连接有多个用于将附着于釜体内壁的原料和产品刮除的刮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棋灿
申请(专利权)人:高鼎精细化工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