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栽机及其膜上挖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82703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4 18:44
一种移栽机及其膜上挖坑装置,该移栽机通过悬挂架与拖拉机挂接,包括机架及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动力系统、膜上挖坑装置、钵苗输送装置、栽苗装置和覆土装置,所述膜上挖坑装置、钵苗输送装置及所述栽苗装置分别与所述动力系统连接,该膜上挖坑装置包括挖坑驱动机构、旋转箱和挖掘臂,所述挖坑驱动机构与所述移栽机的动力系统连接,所述旋转箱与所述挖坑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挖掘臂安装在所述旋转箱的端部,所述挖掘臂包括挖掘臂体、挖掘铲和推土机构,所述挖掘臂体与所述旋转箱连接,所述挖掘铲和所述推土机构安装在所述挖掘臂体上,所述推土机构与所述挖掘铲连接。(*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小苗移栽机,特别是一种适用于膜上移栽的高速移栽机的膜上挖坑作业的膜上挖坑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移栽机。
技术介绍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种植农艺技术的改进,棉花等大田作物的移栽种植技术业已成熟,而大田作物移栽不采用机械作业是无法实现的。覆膜种植具有增加积温,保持土壤墒情和压制杂草等作用,已为我国北方广泛应用,膜上移栽是覆膜种植技术的一种方式。膜上机械移栽不能采用大多数裸地移栽所采用的开沟器,目前我国现有的能够进行膜上移栽的机具多为吊杯式或鸭嘴式,是以其尖嘴向下刺破地膜及表层土壤,并向两侧撑开薄膜和挤压土壤,形成一个坑穴,置入钵苗完成移栽。这种坑穴的缺点,一是侧壁较坚硬,不利于钵苗基质与大田土壤的融合;二是薄膜撕裂,边沿不整齐,易造成风沙吹入地膜降低覆膜的增温保墒作用;三是速度慢,效率低,不能满足大田作物高速移栽的要求。 开发能够成组喂苗的高效率的半自动旱地作物膜上移栽机,需要高效率的能与高速栽植机构配合的膜上挖坑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膜上开孔小、切口整齐、工作效率高且能与高速栽植机构配合的膜上挖坑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移栽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移栽机的膜上挖坑装置,安装在移栽机的机架上,其中,所述膜上挖坑装置包括挖坑驱动机构、旋转箱和挖掘臂,所述挖坑驱动机构与所述移栽机的动力系统连接,所述旋转箱与所述挖坑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挖掘臂安装在所述旋转箱的端部,所述挖掘臂包括挖掘臂体、挖掘铲和推土机构,所述挖掘臂体与所述旋转箱连接,所述挖掘铲和所述推土机构安装在所述挖掘臂体上,所述推土机构与所述挖掘伊连接。上述的膜上挖坑装置,其中,所述的推土机构包括推土板、推土板驱动机构和复位机构,所述推土板驱动机构与所述推土板连接,所述复位机构分别与所述推土板驱动机构及所述挖掘铲连接。上述的膜上挖坑装置,其中,所述推土板驱动机构包括凸轮、摆臂、转臂轴和平行四杆机构,所述转臂轴安装在所述挖掘臂体上且与所述摆臂连接,所述滚轮分别与所述摆臂及所述凸轮连接,所述凸轮与所述旋转箱连接,所述平行四杆机构包括杠杆、随动杆、推杆和挖掘铲连接杆,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所述推土板连接,所述挖掘铲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挖掘铲连接,所述杠杆及所述随动杆分别与所述推杆及所述挖掘铲连接杆铰接,所述杠杆的一端通过连杆与所述转臂轴的转臂铰接。上述的膜上挖坑装置,其中,所述复位机构为一扭簧,所述扭簧安装在所述转臂轴上,所述扭簧的一条扭臂与所述转臂轴的转臂连接,所述扭簧的另一条扭臂与所述挖掘铲连接。上述的膜上挖坑装置,其中,所述的旋转箱包括旋转箱体和安装在所述旋转箱体内的太阳轮、中间轮、行星轮和行星轮轴,所述太阳轮、中间轮和所述行星轮组成非圆齿轮轮系,所述旋转箱体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太阳轮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中间轮通过小轴支撑在所述旋转箱体上,所述行星轮轴与所述行星轮固定连接并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旋转箱体上。上述的膜上挖坑装置,其中,所述挖坑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链轮和链轮轴,所述链轮轴与所述驱动链轮固定连接并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机架上。上述的膜上挖坑装置,其中,所述挖掘臂体通过花键套与所述旋转箱连接,所述花键套空套在所述行星轮轴上并与所述旋转箱体连接,所述挖掘臂体空套在所述花键套上并与所述行星轮轴固定连接。上述的膜上挖坑装置,其中,所述凸轮固定连接在所述花键套上,所述滚轮通过销轴支撑在所述摆臂上并随所述摆臂的摆动在所述凸轮的工作面上滚动。 上述的膜上挖坑装置,其中,所述挖坑驱动机构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所述旋转箱,所述旋转箱的两端分别安装所述挖掘臂。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移栽机,通过悬挂架与拖拉机挂接,包括机架及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动力系统、膜上挖坑装置、钵苗输送装置、栽苗装置和覆土装置,所述膜上挖坑装置、钵苗输送装置及所述栽苗装置分别与所述动力系统连接,其中,所述膜上挖坑装置为上述的膜上挖坑装置。本技术的有益功效在于本技术可满足开发旱地作物膜上高速移栽机的要求,膜上开孔小,切口整齐;采用挖坑而不是挤压的方式形成栽苗所需的坑穴,挖出的土堆放在坑边并压住切下的残膜,既防止兜风又避免残膜随风飘散污染环境;工作效率高,能与高速栽植机构配合使用。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移栽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膜上挖坑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挖掘臂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挖掘铲的作业运动轨迹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I拖拉机2悬挂架3动力系统4膜上挖坑装置机架100挖坑驱动机构102驱动链轮103链轮轴200旋转箱201旋转箱体202太阳轮203中间轮204行星轮205行星轮轴300挖掘臂 30推土机构307 推土板31推土板驱动机构310 凸轮311 滚轮312 摆臂303转臂轴32平行四杆机构305 杠杆306随动杆33 推杆34挖掘铲连接杆301挖掘臂体302复位机构304 连杆308挖掘铲309花键套5栽苗装置6覆土装置7钵苗输送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参见图1,图I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移栽机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移栽机,通过悬挂架2与拖拉机I挂接,包括机架101及安装在所述机架101上的动力系统3、膜上挖坑装置4、钵苗输送装置7、栽苗装置5和覆土装置6,所述膜上挖坑装置4、钵苗输送装置7及所述栽苗装置5分别与所述动力系统3连接。因该移栽机的其他部分的结构与功用均可采用较成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下面仅对本技术的膜上挖坑装置予以详细说明。参见图2,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膜上挖坑装置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膜上挖坑装置4,安装在移栽机的机架101上,所述膜上挖坑装置4包括挖坑驱动机构100、旋转箱200和挖掘臂300,所述挖坑驱动机构100与所述移栽机的动力系统3连接,所述旋转箱200与所述挖坑驱动机构100连接,所述挖掘臂300安装在所述旋转箱200的端部,所述挖掘臂300包括挖掘臂体301、花键套309、挖掘铲308和推土机构30,所述挖掘臂体301通过花键套309与所述旋转箱200连接,所述挖掘铲308和所述推土机构30安装在所述挖掘臂体301上,所述推土机构30与所述挖掘铲308连接。本实施例中,挖掘铲308固定在挖掘臂体301上,推土板307的推杆33自下而上穿过挖掘铲308上面的矩形孔,分别与杠杆305和随动杆306铰接,杠杆305和随动杆306又分别与挖掘铲308铰接,由杠杆305、随动杆306、推土板307的推杆33和挖掘铲连接杆34构成平行四杆机构32。本实施例中,所述挖坑驱动机构100的两侧可分别对称设置所述旋转箱200,所述旋转箱200的两端也分别安装所述挖掘臂300。所述挖坑驱动机构100包括驱动链轮102和链轮轴103,所述链轮轴103与所述驱动链轮102固定连接并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机架101 上。所述的推土机构30包括推土板307、推土板驱动机构31和复位机构302,所述推 及所述挖掘铲308连接。所述推土板驱动机构31包括凸轮310、滚轮311、摆臂3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栽机的膜上挖坑装置,安装在移栽机的机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膜上挖坑装置包括挖坑驱动机构、旋转箱和挖掘臂,所述挖坑驱动机构与所述移栽机的动力系统连接,所述旋转箱与所述挖坑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挖掘臂安装在所述旋转箱的端部,所述挖掘臂包括挖掘臂体、挖掘铲和推土机构,所述挖掘臂体与所述旋转箱连接,所述挖掘铲和所述推土机构安装在所述挖掘臂体上,所述推土机构与所述挖掘铲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希文崔俊伟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农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