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控管的阴极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79520 阅读:4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3 22:40
一种磁控管的阴极部结构,包括:灯丝、叶片、中央导杆、侧面导杆,在灯丝的上部密封件和磁控管的上磁极之间设置陶瓷固定体,陶瓷固定体固定在上磁极与叶片之间,且灯丝的上部密封件与陶瓷固定体相互固定;贯穿陶瓷固定体设置圆柱形通孔,通孔的轴线与灯丝的上部密封件同轴。灯丝的上部密封件与陶瓷固定体相互配合固定,通过上磁极和叶片中间的作用空间准确定位,使灯丝有效地被固定在磁控管中心的位置上,避免灯丝发生偏心的状况。即便磁控管受到碰撞和磕碰,灯丝也不容易发生移位,避免了灯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偏心的故障,将因偏心而发生的暗电流最小化,保证了磁控管的特性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磁控管的
,具体涉及ー种在上磁极和叶片之间设置固定灯丝上部密封件的陶瓷固定体,从而防止灯丝偏心,降低暗电流的磁控管的阴极部结构
技术介绍
图I是现有技术的磁控管结构纵剖视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磁控管的阴极部结构的剖视图;图3是现有技术中磁控管的阴极灯丝结构的示意图。如图I至图3所示,磁控管主要包括有阳极部;阴极部;磁极部;微波发射部。阳极部由圆桶形状的阳极外壳11,在阳极外壳11的内壁上形成有多个放射状的叶片12,叶片上下沟槽中焊接内外环构成。 阴极部包括在中心轴上由W (钨)和TH (钍)元素形成的螺旋形状并可放射热电子的灯丝13 ;在叶片12的末端和灯丝13之间形成使热电子旋转的作用空间14 ;为了防止从灯丝13放射出来的热电子从中心轴上下方向脱离,在灯丝13的上端和下端形成上部密封件15和下部密封件16 ;为了支撑灯丝13及引入电源,设计了贯通下部密封件16并连接上部密封件15的灯丝中央导杆17和与中央导杆17—起引入电源并连接下部密封件16的侧面导杆18。磁极部包括固定在阳极外壳11的上端和下端且能形成磁通的上磁极20,下磁极21 ;为了能使作用空间14上形成磁场,在上磁极20的上端和下磁极21的下端安装磁铁22。在上磁极20的上部和下磁极21的下部设置起到磁通作用的上部密封室41和下部密封室42,上部密封室和下部密封室分别由天线封盖100和阴极封盖103分隔出的空间形成;为了在作用空间14里产生的高频波发射到外部,设有连接在叶片12并贯通上磁极20和上部密封室41中央引出来的天线51 ;为了冷却在作用空间14里产生并通过叶片12传递的热量,设置有冷却片61。在磁控管的下端对应下磁极的下部密封室位置设置陶瓷部件31,陶瓷部件与形成下部密封室的阴极封盖紧密结合;在陶瓷部件31中设置两条穿过陶瓷部件的阴极引出线35,另外设置具有滤波功能的滤波线圈32,两段滤波线圈分别通过阴极引出线连接灯丝的中央导杆17 —端和侧面导杆18的一端;包围滤波线圈设置由金属材质构成的屏蔽盒34,屏蔽盒内部形成密闭的空间,屏蔽盒上部形成通孔36,陶瓷部件的下端穿过屏蔽盒上部的通孔并与屏蔽盒相固定,连接滤波线圈32,并跨接于电源两端从外部引入电源的电容器33。另外还有把冷却片61保护在内部并将冷却片61传递的热量散出的外壳19等部件。外壳19包括从上侧容纳内部装置的上壳19a和从下侧容纳内部装置的下壳19b。图中所示的排气管60是磁控管组装以后,进行排气エ序时为了把磁控管变成真空状态切断的部分。在磁铁22产生的磁场通过上磁极20和下磁极21形成磁通时,在叶片12和灯丝13之间形成磁场。当通过电容器33进行通电的时候,灯丝13在大约2000K温度下放射热电子,热电子在灯丝13与阳极部之间的4. O KV到4. 4KV和在磁铁22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的作用空间14进行旋转。这样,在通过中央导杆17和侧面导杆18向灯丝13通电的时候,在叶片12和灯丝13之间产生2450MHZ左右的电场,使热电子在作用空间14内通过电场和磁场的作用下变成谐波,并使谐波传递到连接叶片12的天线51发射到外部。在作用空间产生的不仅有用于烹调的基本波(2450MHZ),还有基本波频率整数倍的高频谐波,主要包括第二高频谐波(4900MHZ)、第三高频谐波(7350MHZ)、第四高频谐波(9. 8GHZ)、第五高频谐波(12. 5GHZ)等。基本波用于对微波炉内的物品加热,整数倍高频谐波容易对周围的电器元件造成強烈的电磁干扰,而且对人体有害,因此必须尽量减少高频谐波从磁控管中泄漏。磁控管的天线侧扼流结构,包括设置于磁控管的阳极外壳上部并形成上部密封室的天线封盖100和密闭焊接干天线封盖内部并与天线封盖内壁共同形成扼流槽102的筒状扼流壁101 ;天线封盖上部的天线出口处向上部密封室内侧弯曲形成扼流筒,扼流筒与 扼流壁之间同样形成扼流槽102,扼流筒、天线封盖与扼流壁共轴。现有技术中磁控管的阴极部结构,包括灯丝13,在磁控管的中心轴方向上由钨和钍元素形成,具有螺旋形状并可放射热电子,在灯丝的上下端分别设置圆柱形的上部密封件和下部密封件,上部密封件位置对应于磁控管的上磁极中间的通孔,下部密封件位置对应于磁控管的下磁极;叶片12,围绕灯丝呈放射状设置在阳极外壳内部,在叶片和灯丝之间形成使热电子旋转的作用空间14;屏蔽帽15a,为圆台形状,上表面是一平面,设置在上部密封件15的上端,由上部密封件向上凸出形成;中央导杆17,贯通磁控管的下部密封件16且连接上部密封件15,支撑灯丝13并为灯丝引入电源,其下端通过焊接片37与阴极引出线35相连接;侧面导杆18,连接磁控管的下部密封件16,与中央导杆配合向灯丝引入电源,侧面导杆的下端通过焊接片37与阴极引出线35相连接;陶瓷部件31,设置在由阴极封盖103所围成的下部密封室42下侧,在陶瓷部件上端设置支撑中央导杆和侧面导杆的两个互不接触的焊接片37,与焊接片分别连接的两条阴极引出线从陶瓷部件中穿过,并与屏蔽盒中的滤波线圈相连接。但是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 磁控管的现有技术的阴极部结构中,磁控管的阴极灯丝的上部穿过作用空间,位置对应于磁控管的上磁极,灯丝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固定,在磁控管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发生的磕碰、变形都会容易导致灯丝位置发生偏心,从而为磁控管带来有不利影响的暗电流。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灯丝偏心状况的发生需要对灯丝进行后期的偏心修正,造成磁控管生产中的工作量増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在上磁极和叶片之间设置固定灯丝上部密封件的陶瓷固定体,从而防止灯丝偏心,降低暗电流的磁控管的阴极部结构。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专利技术的磁控管的阴极部结构,包括灯丝,在磁控管的中心轴方向上,由钨和钍元素形成,具有螺旋形状并可放射热电子,在灯丝的上下端分别设置上部密封件和下部密封件,上部密封件位置对应于磁控管的上磁极中间的通孔,下部密封件位置对应于磁控管的下磁极;叶片,围绕灯丝呈放射状设置在阳极外壳内部,在叶片和灯丝之间形成使热电子旋转的作用空间;中央导杆,贯通磁控管的下部密封件且连接上部密封件,支撑灯丝并为灯丝引入电源,其下端通过焊接片与阴极引出线相连接;侧面导杆,连接磁控管的下部密封件,与中央导杆配合向灯丝引入电源,侧面导杆的下端通过焊接片与阴极引出线相连接,在灯丝的上部密封件和磁控管的上磁极之间设置陶瓷固定体,陶瓷固定体固定在上磁极与叶片之间,且灯丝的上部密封件与陶瓷固定体相互固定;贯穿陶瓷固定体设置圆柱形通孔,通孔的轴线与灯丝的上部密封件同轴。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的陶瓷固定体的上端形成凸出的上部圆台,上部圆台的直径与上磁极中间通孔的直径相同,上部圆台与上磁极相互配合固定。所述的陶瓷固定体的下端形成凸出的下部圆台,下部圆台的直径与作用空间的直 径相同,下部圆台与作用空间相互配合固定。所述的陶瓷固定体中部的圆柱直径大于上述上部圆台直径和下部圆台直径。所述的陶瓷固定体的底部设置形状大小与灯丝的上部密封件相互匹配的凹槽,上部密封件通过凹槽与陶瓷固定体相互配合固定,贯穿陶瓷固定体的通孔设置在凹槽内。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控管的阴极部结构,包括:灯丝,在磁控管的中心轴方向上,由钨和钍元素形成,具有螺旋形状并可放射热电子,在灯丝的上下端分别设置上部密封件和下部密封件,上部密封件位置对应于磁控管的上磁极中间的通孔,下部密封件位置对应于磁控管的下磁极;叶片,围绕灯丝呈放射状设置在阳极外壳内部,在叶片和灯丝之间形成使热电子旋转的作用空间;中央导杆,贯通磁控管的下部密封件且连接上部密封件,支撑灯丝并为灯丝引入电源,其下端通过焊接片与阴极引出线相连接;侧面导杆,连接磁控管的下部密封件,与中央导杆配合向灯丝引入电源,侧面导杆的下端通过焊接片与阴极引出线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在灯丝的上部密封件和磁控管的上磁极之间设置陶瓷固定体,陶瓷固定体固定在上磁极与叶片之间,且灯丝的上部密封件与陶瓷固定体相互固定;贯穿陶瓷固定体设置圆柱形通孔,通孔的轴线与灯丝的上部密封件同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良柱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