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护轨液压拨道器,包括安装有前走轮和后走轮的底座,底座后部经后轴铰接有油缸底座,底座前部依次铰接有由小连杆和拨道杆以及大连杆构成的拨道机构,油缸底座上安装有推动该拨道机构作业的油缸,油缸包括大缸体和大活塞,大活塞的内部安装有以大活塞内壁为小缸体的小活塞,小活塞的活塞杆与拨道机构相铰连,小活塞、大活塞和大缸体一起构成两级式油缸;油缸底座上固定安装有油箱,该油箱和油缸配装在油缸底座的同一面,油箱位于油缸的上方;油箱内配装有双缸柱塞泵。本发明专利技术长度短,重量轻,性能稳定并且具有拨道速度快、工作效率高和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能满足护轨新标准特定间距拨道作业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液压机械,特别是用于鉄路护轨地段能有效实施拨道作业的ー种拨道器,具体地说是ー种护轨液压拨道器。
技术介绍
液压拨道器是铁道线路上日常保养和维修的专用工具,能在既有线护轨改造地段线路特定间距作业,井能适应线路拨道的性能要求,确保线路养修周期,保证列车的安全性和平稳性,提高铁路运输的品质。现有技术中的液压拨道器,总长度在500mm 580mm之间,根据铁道部护轨铺设新标准相关规定,钢轨和护轨之间的间距为420mm,因此原有的液压拨道器在改造后的护轨地段不能使用,导致拨道前须要先拆除护轨。这种作业方法对于日常的养护和维修来说,无形中増加了大量的工作量,工作效率相对较低,也増加了工人的劳动強度,因此难以满足当前护轨拨道作业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体积小,重量轻、长度相对较短且操作灵活方便的一种护轨液压拨道器。该液压拨道器作业稳定性好,具有拨道速度快、工作效率高的特点。能满足护轨新标准特定间距拨道作业的需求。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护轨液压拨道器,包括安装有前走轮和后走轮用于在钢轨上行走的底座,底座后部经后轴铰接安装有油缸底座,底座前部依次铰接有由小连杆和拨道杆以及大连杆构成的拨道机构,油缸底座上安装有推动该拨道机构作业的油缸,该油缸包括大缸体和滑动设置在该大缸体内的大活塞,大活塞的内部安装有以大活塞内壁为小缸体的小活塞,小活塞的活塞杆与拨道机构相铰连,小活塞、大活塞和大缸体一起构成两级式油缸;油缸底座上固定安装有油箱,该油箱和油缸配装在油缸底座的同一面,并且油箱位于油缸的上方;油箱内配装有为油缸提供液压动カ的双缸柱塞栗O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底座制有前端孔,该前端孔中穿设有连杆轴,上述的小连杆的后端经连杆轴与底座转动铰接安装,大连杆包括相平行设置的左大连杆和右大连杆,左大连杆的后端和右大连杆的后端均与底座铰接相连,左大连杆的前端和右大连杆的前端夹持式与拨道杆的前端相铰连,拨道杆的后端与小连杆的前端铰连配装。上述的小活塞的活塞杆前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头,该连接头转动穿设有连接转轴,左大连杆的前端和右大连杆的前端以及拨道杆的前端铰连在该连接转轴上。上述的油箱中安装有用于推动双缸柱塞泵泵油的摇背组件,摇背组件包括来回摆动的摇背,该摇背转动配装有连接片,连接片经柱塞片销轴与双缸柱塞泵的柱塞铰接相连带动柱塞往复式运动泵油。上述的油箱内设有摇背轴,摇背套装在该摇背轴上,摇背轴延伸出油箱的一端经紧固螺栓固定套装有手柄座,该手柄座中插套有操作手柄。上述的油缸底座上固定安装有回油操控阀,回油操控阀中安装有套装有复位弹簧的回油针和设置在回油针下方的阀球,该阀球的下方安装有受出油阀弹簧顶压的出油阀弹簧托,出油阀弹簧下端顶接有回出油阀螺塞,回油操控阀安装有控制回油针动作的回油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油缸底座上安装有由小活塞和大活塞组成的两级式油缸,小活塞设置在大活塞中,收缩时位于第二节的小活塞能全部放置于位于第一节的大活塞中,从而可以使拨道器长度缩短到428mm。本专利技术采用两节活塞作业以后,拨道量能达到IOOmm0同时油箱和油缸设置在油缸底座的同一面,使其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空间利用合理,保证了设备整体的小型化。本专利技术具有作业稳定性好、自身重量轻、拨道速度快的优点。能满足护轨新标准特定间距拨道作业的需要。 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 图2是图I的俯视结构意 图3是图I中油箱的另一角度剖视 图4是本专利技术回油操控阀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进ー步详细描述。图I至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的附图标记为提把A、油道D、底座I、前走轮11、后走轮12、连杆轴13、后轴14、油缸底座2、小连杆31、拨道杆32、大连杆33、左大连杆331、右大连杆332、油缸4、大缸体41、大油缸帽411、大活塞42、小活塞43、连接头44、连接转轴45、油箱5、油箱体51、加油螺栓52、滤网53、双缸柱塞泵6、柱塞61、摇背71、连接片72、柱塞片销轴73、摇背轴74、手柄座75、操作手柄76、阀体81、回油把82、复位弹簧83、回油针84、阀球85、出油阀弹簧托86、出油阀弹簧87、回出油阀螺塞88、安全阀体91、安全阀芯92、调压弹簧93、调压螺母94。如图I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护轨液压拨道器,包括安装有前走轮11和后走轮12用于在钢轨上行走的底座1,底座I后部经后轴14铰接安装有油缸底座2,底座I前部依次铰接有由小连杆31和拨道杆32以及大连杆33构成的拨道机构,油缸底座2上安装有推动该拨道机构作业的油缸4,本专利技术的油缸4如图I所示,其主要包括大缸体41和滑动设置在该大缸体41内的大活塞42,大缸体41前端加装有大油缸帽411,大活塞42的内部安装有以大活塞内壁为小缸体的小活塞43,即大活塞42作为油缸4的第一节活塞,小活塞43为第二节活塞并以大活塞42为自己的小油缸,该小活塞43的活塞杆与拨道机构相铰连,小活塞43、大活塞42和大缸体41 一起构成两级式油缸;油缸底座2上固定安装有油箱5,该油箱5和油缸4配装在油缸底座2的同一面,并且油箱5位于油缸4的上方,油箱5内配装有为油缸4提供液压动カ的双缸柱塞泵6。由于铁道部护轨铺设新标准相关规定,现有技术中的液压拨道器因长度太长,造成作业エ序复杂困难,重复劳动多,エ效低,给铁路的养护维修带来了很多麻烦。本专利技术的油缸4采用两级油缸的设计原理,在设计上把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活塞分解成两个活塞,并且将第一节活搴作为第二节活塞的油缸,收缩时将第ニ节活塞全部放置于第一节活塞中,所以能使本专利技术的拨道器长度缩短到428_。拨道器采用两节活塞作业以后,拨道量能达到100mm,完全能满足整机的作业需求。本专利技术的油箱5设置在与油缸4同一面的油缸底座2上,也使本专利技术结构更加紧凑,从而能实现小型化,轻型化,方便移动,由于整机的长度缩短,整机的重量由原有的28kg能减轻到22kg。本专利技术长度短,重量轻,性能稳定并且具有拨道速度快、工作效率高和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能满足护轨新标准特定间距拨道作业的需求。为进ー步优化本产品性能,实施例中,如图I和图2所示,底座I制有前端孔,该前端孔中穿设有连杆轴13,小连杆31的后端经连杆轴13与底座I转动铰接安装,大连杆33包括相平行设置的左大连杆331和右大连杆332,左大连杆331的后端和右大连杆332的后端均与底座I铰接相连,左大连杆331的前端和右大连杆332的前端夹持式与拨道杆32的前端相铰连,拨道杆32的后端与小连杆31的前端铰连配装。底座I、小连杆31、拨道杆32和大连杆33构成了传统的四连杆结构,使拨道杆32在油缸4的作用下能在向前平移的同 时向上运动,实施拨道维修养护作业。本专利技术的油缸小活塞43的活塞杆前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头44,该连接头44转动穿设有连接转轴45,左大连杆331的前端和右大连杆332的前端以及拨道杆32的前端铰连在该连接转轴45上,连接转轴45安装有提把A。小活塞43与左大连杆331、右大连杆332和拨道杆32同轴铰接在连接转轴45上,通过小活塞43的往复伸缩运动带动拨道机构作业。从图I中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护轨液压拨道器,包括安装有前走轮(11)和后走轮(12)用于在钢轨上行走的底座(1),所述的底座(1)后部经后轴(14)铰接安装有油缸底座(2),所述底座(1)前部依次铰接有由小连杆(31)和拨道杆(32)以及大连杆(33)构成的拨道机构,所述的油缸底座(2)上安装有推动该拨道机构作业的油缸(4),其特征是:所述的油缸(4)包括大缸体(41)和滑动设置在该大缸体(41)内的大活塞(42),所述大活塞(42)的内部安装有以大活塞内壁为小缸体的小活塞(43),该小活塞(43)的活塞杆与拨道机构相铰连,所述小活塞(43)、大活塞(42)和大缸体(41)一起构成两级式油缸;所述油缸底座(2)上固定安装有油箱(5),该油箱(5)和油缸(4)配装在油缸底座(2)的同一面,并且油箱(5)位于油缸(4)的上方,所述的油箱(5)内配装有为所述的油缸(4)提供液压动力的双缸柱塞泵(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小平,陈天明,叶伟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江北环山铁路工务器材厂,上海铁路局杭州工务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