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造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片的成套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7493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制造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片的成套模具,制造步骤为:在一薄金属板上形成一突出部;拉伸该突出部,一次或多次以减小其直径并且使突出部形成为一圆柱形部分;将圆柱形部分冲孔并压出围栏以形成热交换管可从中穿过的轴圈;该成套模具包括:一下模;一具有一直径小于未经拉伸的突出部底部直径的模孔的上模;一设置在下模中的冲头;以及设置在下模中的升降台,升降台通过弹簧装置向上模偏置,升降台具有一通孔和调节空间用于容纳拉伸突出部时形成在其基部附近的松边部分。(*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制造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片的成套模具,具体地涉及一种以以下步骤制造热交换片的成套模具在一块薄金属板上形成一突出部,拉伸该突出部使其直径减小并且呈圆柱形;将圆柱形部分冲孔和压制出围栏以成为一个轴圈,加热管可从中穿过。热交换片A(见图7)用于室内空气调节器等的热交换器中。在空调器中,竖立有多个热交换片A,热交换管从轴圈部分10穿过。热交换片A以冲压方法制成。该方法示出在图8A和8B中。在图8A和8B中,沿箭头B方向向一冲压模进给一薄金属板12,藉由拉伸方式形成多个轴圈10。图8A是示出拉伸步骤的平面图;图8B是其纵向截面图。金属板12是沿着箭头B方向间歇地进给的。首先,形成多个突出部1;其次,拉伸这些突出部1(第一步拉伸)使其内径减小,这样突出部1都成为突出部2;其后,拉伸这些突出部2(第二步拉伸)以使其成为突出部3。再拉伸突出部3(第三步拉伸),其直径减小的比例小于第一步拉伸和第二步拉伸时的比例,以使突出部3成为突出部4。安装在一下模上的上模底面接触该金属板12,以平整金属板12或在其上形成多个槽部。接着,对突出部4冲孔并压制出围栏,如果需要的话还可进一步矫直之,以使突出部4成为圆柱形部分5。圆柱形部分5的上端弯成轴圈10,在其上端具有折边。切割具有多个轴圈10的金属板12以制成多条热交换片A。如图8A和8B所示的,已经再次拉伸的突出部3还经第三步拉伸。第三步拉伸的直径减小比例小于第一和第二步拉伸,故它们基本上是在第一和第二步拉伸而成的。第一和第二步拉伸可由图9A、9B和9C中所示的一种成套模具完成。在图9A、9B和9C中,一个上模14能够在垂直方向移近和离开下模16。上模14具有用于拉伸突出部1的模孔18、模孔18的内径小于未经拉伸的突出部1底部的直径;以及用于拉伸突出部2的模孔20,模孔20的内径小于突出部2的底部直径。模孔18和模孔20都沿着金属板12的进给方向设置。下模16具有一下部基座26,它包括一个用于垂直方向保持冲头22和24的冲头夹具23;以及一个升降台132,它由一个偏置装置(未示)、例如弹簧、向着上模14偏置,并且具有冲头22和24的上端可通过的通孔28和30,当升降台132由上模14推向基座26时,冲头22和24能够进入模孔18和20。在图9A、9B和9C所示的成套模具中,金属板12安装在下模16的升降台132上,如图9A所示。然后,如图9B所示的上模14向下移动,并且由上模14的销(未示)将升降台推向基座26。由于这一动作,已经垂直保持在基座26中的冲头22和24的上端穿过通孔28和30并且进入突出部1和2。当上模14进一步向下移动,并直至如图9C所示的接触下模16时,冲头22和24的上端部进入模孔18和20,这样突出部1和2就在冲头22和24的上端部和模孔18和20的内表面之间被拉伸了。接着,上模14向上移动,金属板12向上移动直至达到由升降台132所决定的进给高度。然后,金属板12被送到已拉伸的突出部的下一个加工工位。通过图9A、9B和9C所示的成套模具,可制造带有一定高度的轴圈10的热交换片A。然而,在由如图9A、9B和9C所示的模具加工成的金属板12上的突出部2和3的底部附近,存在环状的畸形部分f(见附图说明图10A)以及畸形的皱折部分g(见图10B)。由于畸形部分f和g在加工时变硬,所以在接下来的加工步骤中难以光滑地加工。并且由于畸形部f和g的存在,使轴圈10不能够具有足够的高度,并且外观不美观。近来对金属板12已有更薄的要求。所以更薄的金属板12已通过拉伸方式加工成轴圈。通过采用更薄的金属板,在其上的突出部附近也易于形成环状和皱折状畸形部分f和g。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造热交换片的成套模具,它能够防止在金属板的突出部附近形成环状和皱折状畸形部分,以便光滑地制成具有足够高度和外观美观的轴圈。为实现这一目的,专利技术人研究了图10A和10B中环状畸形部分f和皱折状畸形部分g形成的原因。为了比较未经拉伸的突出部1和经拉伸的突出部2的尺寸,将两个突出部1和2的截面图如图11所示的重叠。突出部1的“a-a”部分的表面积大约比突出部2的“a-a”部分的表面积大7%。通过上述结论可知,已从突出部1上去除的7%的表面积变成了如图12中所示的松边部分S,这是在拉伸突出部1时在其附近形成的。如果处于松驰状态的松边部分S在上模14和下模16的升降台132之间冲压时,突出部基部附近的金属板畸变成环状畸部f和皱折状畸变g。而且,由于金属板的卷曲,环状畸部f和皱折状畸部g变硬,这样在以后的步骤中将难以加工该部分。本专利技术人还研究了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并且已发现松边部分S是在拉伸过程中上模14接触下模16的升降台132时形成在突出部基部附近的,并且发现能够容纳松边部分S的升降台132的调节部分可以避免上模14和下模16压到松边部分S,这样可防止形成畸部分f和g。用于制造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片的步骤为;在一薄金属板上形成一突出部;拉伸该突出部,一次或多次以减小其直径并且使突出部形成为一圆柱形部分;将圆柱形部分冲孔并压成围栏以形成热交换管可从中穿过的轴圈。为实现前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中,用于制造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片的模具包括一下模;一能够移近和离开下模的上模,上模具有用于拉伸突出部的模孔,其中模孔的直径小于未经拉伸的突出部的底部直径;一垂直设置在下模基座上的冲头,冲头的上端能够进入模孔;以及设置在下模中的升降台,升降台通过弹簧装置向上模偏置,升降台具有一通孔,当升降台由于上模向下模基座移动时,冲头的上端穿过该通孔,升降台具有一调节空间,它面朝模孔并且能够容纳突出部的松边部分,该松边部分是在拉伸突出部时在其基部附近形成的。该成套模具可以包括能够移向和离开下模的上模,上模具有多个用于拉伸突出部的模孔,其中模孔直线地设置在金属板的进给方向上,模孔的内径小于未经拉伸并且在进给方向上制成较小的突出部的底部直径;多个冲头垂直设置在下模的基座,冲头的上端部能够进入各个模孔;以及一设置在下模上的升降台,该升降台由弹簧装置朝上模偏置,升降台具有通孔,各个冲头的上端部在升降台藉由上模而朝着下模基座移动时穿过各个通孔,升降台具有一调节空间,它面朝至少一个用于初步拉伸的模孔,并且能够容纳突出部的松边部分,该松边部分是在拉伸突出部时在其基部附近形成的。由于这种结构,突出部的拉伸可以逐次地进行多次。通过多次拉伸轴圈的高度可大于用相同厚度的金属板只经一次拉伸而形成的轴圈的高度。在此成套模具中,在升降台上可能形成有多个凹部作为调节空间,其中,各个通孔的一端在各个凹部的内底面上是开口的,并且凹部的直径大于未经拉伸的突出部的底部直径。由于这种结构,可简便地形成调节部分。在此情况下,凹部和其端在凹部的内底面上开口的通孔在各种组合状态下都可以同轴地设置。由于这种结构,可以更简便地形成调节部分。在此成套模具中,可以在升降台上形成一个凹部作为调节空间,各个通孔的一端在凹部的内底面上开口。在此情况下,形成凹部或调节部分可以比单独形成调节部分的情况更容易。在此成套模具中,通孔的直径可以比进入模孔中的冲头的上端部的直径大,以便在上端部进入通孔时在升降台的通孔中形成调节空间。由于这种结构,通孔起到了调节空间的作用以及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制造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片的成套模具,制造步骤为;在一薄金属板上形成一突出部;拉伸该突出部,一次或多次以减小其直径并且使突出部形成为一圆柱形部分;将圆柱形部分冲孔并压出围栏以形成热交换管可从中穿过的轴圈;所述模具 包括: 一下模; 一能够移近和离开下模的上模,上模具有一个用于拉伸突出部的模孔,其中模孔的直径小于未经拉伸的突出部的底部直径; 一垂直设置在下模基座的冲头,冲头的上端能够进入模孔;以及 设置在下模中的一升降台,升降台通过弹簧装置向上模偏置,升降台具有一通孔,当升降台由于上模向下模基座移动时,冲头的上端穿过该通孔,升降台具有一调节空间,它面朝模孔并且能够容纳突出部的松边部分,该松边部分是在拉伸突出部时在其基部附近形成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守
申请(专利权)人:日高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