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浪涌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70307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8 0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防雷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浪涌保护器,包括:第一一级浪涌保护单元;连接第一一级浪涌保护单元的二级浪涌保护单元;连接二级浪涌保护单元的第二一级浪涌保护单元;第一一级浪涌保护单元与第二一级浪涌保护单元的结构相同。该浪涌保护器增加了与第一一级浪涌保护单元相同结构的第二一级浪涌保护单元,从而实现了对称结构设计,在进行安装时,可将第一一级浪涌保护单元连接被保护负载设备的输电线、而将第二一级浪涌保护单元连接被保护负载设备,或者将第二一级浪涌保护单元连接被保护负载设备的输电线、而将第一一级浪涌保护单元连接被保护负载设备,而不必区分输入输出接口,方便了用户的安装使用,且消除了安全隐患。(*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防雷
,尤其涉及一种浪涌保护器
技术介绍
浪涌保护器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防雷
的装置,其目的在于限制雷击产生的瞬态过电压,并分走电涌电流。如图I示出了一种现有技术提供的浪涌保护器的电路,包括由三极放电管Gl构成的一级浪涌保护电路、以及由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瞬态电压抑制器VI、瞬态电压抑制器V2、瞬态电压抑制器V3构成的二级浪涌保护电路。当被保护负载设备的输电线上出现雷击过电流时,部分雷击电流首先经通流能力较大的一级浪涌保护电路泄放到地,余下的部分雷击电流可经二级浪涌保护电路泄放到地,从而防止被保护负载设备由于输电线上的雷击电流而被烧毁。 然而,现有技术提供的该浪涌保护器为非对称设计,在安装时必须区分输入输出端口,否则,即是将二级浪涌保护电路作为一级浪涌保护电路使用。此时由于二级浪涌保护电路通流能力的限制,会降低雷击电流的泄放量,二级浪涌保护电路极易被过大的雷击电流损坏。因此,现有技术提供的该浪涌保护器存在安全隐患、易用性差,不利于产品的推广及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浪涌保护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提供的浪涌保护器为非对称设计,安装时需区分输入输出端口,因而存在安全隐患、且易用性差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浪涌保护器,所述浪涌保护器包括置于被保护负载设备的输电线进线上、提供雷击电流泄放通道的第一一级浪涌保护单元;连接所述第一一级浪涌保护单元、提供经所述第一一级浪涌保护单元的剩余雷击电流泄放通道的二级浪涌保护单元;连接所述二级浪涌保护单元、提供经所述第一一级浪涌保护单元和所述二级浪涌保护单元的剩余雷击电流泄放通道的第二一级浪涌保护单元;所述第一一级浪涌保护单元与所述第二一级浪涌保护单元的结构相同。进一步地,所述浪涌保护器还可以包括第一退耦电路;所述第一一级浪涌保护单元是通过所述第一退耦电路连接所述二级浪涌保护单元的。更进一步地,所述二级浪涌保护单元可以包括由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和二极管D8构成的整流桥,第一防雷保护元件,第二防雷保护元件以及第三防雷保护元件;所述整流桥的两个输入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第一退耦电路的两个输出端;所述整流桥的一个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防雷保护元件接地,所述整流桥的另一个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三防雷保护元件接地,所述第一防雷保护元件并联在所述整流桥的两个输出端之间。此时,所述第一退耦电路可以包括电阻R3和电阻R4 ;所述电阻R3串联在所述第一一级浪涌保护单元的一输出端与所述二级浪涌保护单元的一输入端之间;所述电阻R4串联在所述第一一级浪涌保护单元的另一输出端与所述二级浪涌保护单元的另一输入端之间。上述浪涌保护器中,所述浪涌保护器还可以包括第二退耦电路;所述二级浪涌保护单元是通过所述第二退耦电路连接所述第二一级浪涌保护单元的。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退耦电路可以包括电阻R5和电阻R6 ;所述电阻R5串联在所述二级浪涌保护单元的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一级浪涌保护单元的一输入端之间;所述电阻R6串联在所述二级浪涌保护单元的另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一级浪涌保护单元的另一输入端之间。上述浪涌保护器中,所述第一一级浪涌保护单元可以包括并联在被保护负载设备的两个输电线进线之间的三极放电管G2,所述三极放电管G2的接地电极接地。上述浪涌保护器中,所述二级浪涌保护单元可以包括由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D7和二极管D8构成的整流桥,第一防雷保护元件,第二防雷保护元件以及第三防雷保护元件;所述整流桥的两个输入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第一一级浪涌保护单元的两个输出端;所述整流桥的一个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防雷保护元件接地,所述整流桥的另一个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三防雷保护元件接地,所述第一防雷保护元件并联在所述整流桥的两个输出端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雷保护元件是瞬态电压抑制器V4或一压敏电阻;所述第二防雷保护元件是瞬态电压抑制器V5或一压敏电阻;所述第三防雷保护元件是瞬态电压抑制器V6或一压敏电阻。上述浪涌保护器中,所述第二一级浪涌保护单元可以包括并联在被保护负载设备的两个输入端之间的三极放电管G3,所述三极放电管G3的接地电极接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浪涌保护器增加了与第一一级浪涌保护单元相同结构的第二一级浪涌保护单元,从而实现了对称结构设计,在进行安装时,可将第一一级浪涌保护单元连接被保护负载设备的输电线、而将第二一级浪涌保护单元连接被保护负载设备,或者将第二一级浪涌保护单元连接被保护负载设备的输电线、而将第一一级浪涌保护单元连接被保护负载设备,而不必区分输入输出接口,方便了用户的安装使用,且消除了安全隐串■/Qi、O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技术提供的浪涌保护器的电路;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浪涌保护器的结构框图;图3是图2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提供的浪涌保护器由于非对称设计所存在的安全性差、易用性差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浪涌保护器是采用对称结构设计,包括了两个结构相同的一级浪涌保护单元、以及连接在两个一级浪涌保护单元之间的二级浪涌保护单元。图2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浪涌保护器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技术实施例相关的部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浪涌保护器包括置于被保护负载设备的输电线进线上、提供雷击电流泄放通道的第一一级浪涌保护单元11 ;连接第一一级浪涌保护单元11、提供经第一一级浪涌保护单元11的剩余雷击电流泄放通道的二级浪涌保护单元12 ;连接二级浪涌保护单元12、提供经第一一级浪涌保护单元11和二级浪涌保护单元12的剩余雷击电流泄放通道的第二一级浪涌保护单元13。 与现有技术不同,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一级浪涌保护单元11与第二一级浪涌保护单元13的结构相同,从而实现了对称结构设计,在进行安装时,可将第一一级浪涌保护单元11连接被保护负载设备的输电线、而将第二一级浪涌保护单元13连接被保护负载设备,或者将第二一级浪涌保护单元13连接被保护负载设备的输电线、而将第一一级浪涌保护单元11连接被保护负载设备,而不必区分输入输出接口,方便了用户的安装使用,且消除了安全隐患。为了消除第一一级浪涌保护单元11与二级浪涌保护单元12之间的寄生耦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浪涌保护器还可以包括第一退耦电路14,此时,第一一级浪涌保护单元11是通过第一退耦电路14连接二级浪涌保护单元12的;同样地,为了消除二级浪涌保护单元12与第二一级浪涌保护单元13之间的寄生耦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浪涌保护器还可以包括第二退耦电路15,此时,二级浪涌保护单元12是通过第二退耦电路15连接第二一级浪涌保护单元13的。当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浪涌保护器包括第一退耦电路14和第二退耦电路15时,如图3示出了图2的电路。第一一级浪涌保护单元11可以包括并联在被保护负载设备的两个输电线进线之间的三极放电管G2,三极放电管G2的接地电极接地。第一退耦电路14可以包括电阻R3和电阻R4。电阻R3串联在第一一级浪涌保护单元11的一输出端与二级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浪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浪涌保护器包括:置于被保护负载设备的输电线进线上、提供雷击电流泄放通道的第一一级浪涌保护单元;连接所述第一一级浪涌保护单元、提供经所述第一一级浪涌保护单元的剩余雷击电流泄放通道的二级浪涌保护单元;连接所述二级浪涌保护单元、提供经所述第一一级浪涌保护单元和所述二级浪涌保护单元的剩余雷击电流泄放通道的第二一级浪涌保护单元;所述第一一级浪涌保护单元与所述第二一级浪涌保护单元的结构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冉先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远征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