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锂电池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69626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8 0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锂电池模块,包括外壳(1)、散热器(2)、锂电池芯(3)和自调紧压装置(4),所述的散热器(2)安装在外壳(1)内,散热器(2)是由竖直向上的散热片(201)均匀分布在底板(202)上构成的,锂电池芯(3)安装在由相邻的散热片(201)之间形成芯室(203)内,散热片(201)与锂电池芯(3)的侧边紧密接触,所述的自调紧压装置(4)设置在外壳(1)与紧靠外壳(1)的一个散热片(201)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作用是:电池芯的膨胀变化率可以受弹性件所产生的夹持力所控制而得以保持稳定,防止其过度膨胀而影响寿命,同时电池芯两侧也能与散热片形成紧密接触,而将其所产生的热传递至散热片散发,避免电池芯过热。(*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锂电池,尤其涉及一种可使电池芯维持稳定的热膨胀变化率,同时提高热传导效率的新型锂电池模块
技术介绍
为了供应电动汽车、油电混合车、电动机车、电动自行车、电动船舶、电动手工具等瞬间需要较大启动电流的产品之电力,因此锂电池均以高性能、大容量为发展目标,但也因此产生两个问题热胀冷缩,以及散热。关于热胀冷缩方面,锂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如果长期不施加适度的夹持力,而让其自然热胀冷缩,经时耐久之后,会因内部结构膨胀变化率较大而影响其寿命。因此,一般会用泡棉包覆,但泡棉的夹持力不稳定,热胀冷缩幅度变异顺其自然,无法将膨胀变化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至于散热方面,是通过散热器使锂电池所产生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由于构成该散热器的散热片与底座为个别成型后再组合而成,因此很难使两者确实接触,结果热传导效率因为接触不良而变差。此外,为了提高散热效率,在底座的内部埋设有供冷却水循环的铜管,上、下方再以具备对应铜管弯曲形状的凹槽的铝合金座盖夹持固定。此设计虽然有助于持续从散热器除去热量,但制造成本较高,而且上、下座盖与铜管之间会产生间隙,使热传导效率因而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锂电池模块,解决了现有的锂电池安装后会因热胀冷缩的原因出现松动或挤压影响使用寿命和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种新型锂电池模块,包括外壳、散热器、锂电池芯和自调紧压装置,所述的散热器安装在外壳内,散热器是由竖直向上的散热片均匀分布在底板上构成的,锂电池芯安装在由相邻的散热片之间形成芯室内,散热片与锂电池芯的侧边紧密接触,所述的自调紧压装置设置在外壳与紧靠外壳的一个散热片之间。为使本技术起到更好的技术效果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的外壳至少有一块底壁和两块侧壁组成,当在室内安全区域使用的场合,就可以只用一块底壁和两块侧壁,而省略前、后侧壁,以利散热。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的散热片的下部设偶缓冲折角,用以缓和电池芯膨胀时的冲击。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的自调紧压装置是由固定板、活动板和弹性件构成,所述的固定板和活动板设有至少一个导套,弹性件安装在导套内,导套固定在固定板上,活动板上设有与导套相匹配的凸出部,弹性件是导套和凸出部之间形成的间隙内;另外导套也可以固定在活动板上,固定板上设有与导套相匹配的凸出部,弹性件是导套和凸出部之间形成的间隙内。该结构的自调紧压装置不仅保证了膨胀变化率的稳定,而且结构较为简单,制造和安装都非常方便。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的弹性件可以是压缩弹簧,也可以是弹性橡胶,其它与压缩弹簧和优力胶等效的弹性件,包括弹片及管状以外的优力胶等亦可采用。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本新型锂电池模块进一步包括冷却系统,冷却系统是由底盖和流道组成,所述的底盖的侧边设有流入口和流出口,所述的流道的与底板通过衬垫相连接,以持续从散热器除去热量,提高散热效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电池芯的膨胀变化率可以受弹性件所产生的夹持力所控制而得以保持稳定,防止其过度膨胀而影响寿命,同时电池芯两侧也能与散热片形成紧密接触,而将其所产生的热传递至散热片散发,避免电池芯过热。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结构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结构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或图3所示实施例中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如图I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锂电池模块,包括外壳I、散热器2、锂电池芯3和自调紧压装置4,所述的散热器2安装在外壳I内,散热器2是由竖直向上的散热片201均匀分布在底板202上构成的,锂电池芯3安装在由相邻的散热片201之间形成芯室203内,散热片201与锂电池芯3的侧边紧密接触,所述的自调紧压装置4设置在外壳I与紧靠外壳I的一个散热片201之间。本实施例中外壳I至少有一块底壁101和两块侧壁102组成,当在室内安全区域使用的场合,就可以只用一块底壁101和两块侧壁102,而省略前、后侧壁,以利散热;散热片201的下部设偶缓冲折角204,用以缓和电池芯3膨胀时的冲击;如图5所示,自调紧压装置4是由固定板401、活动板402和弹性件403构成,所述的固定板401和活动板402设有至少一个导套404,弹性件403安装在导套404内,导套404固定在固定板401上,活动板402上设有与导套404相匹配的凸出部405,弹性件403是导套404和凸出部405之间形成的间隙内;另外导套404也可以固定在活动板402上,固定板401上设有与导套404相匹配的凸出部405,弹性件403是导套404和凸出部405之间形成的间隙内,该结构的自调紧压装置4不仅保证了膨胀变化率的稳定,而且结构较为简单,制造和安装都非常方便;弹性件403可以是压缩弹簧,也可以是弹性橡胶,其它与压缩弹簧和优力胶等效的弹性件,包括弹片及管状以外的优力胶等亦可采用。实施例二 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新型锂电池模块,包括外壳I、散热器2、锂电池芯3和自调紧压装置4,所述的散热器2安装在外壳I内,散热器2是由竖直向上的散热片201均匀分布在底板202上构成的,锂电池芯3安装在由相邻的散热片201之间形成芯室203内,散热片201与锂电池芯3的侧边紧密接触,所述的自调紧压装置4设置在外壳I与紧靠外壳I的一个散热片201之间。本实施例中外壳I至少有一块底壁101和两块侧壁102组成,当在室内安全区域使用的场合,就可以只用一块底壁101和两块侧壁102,而省略前、后侧壁,以利散热;散热片201的下部设偶缓冲折角204,用以缓和电池芯3膨胀时的冲击;如图5所示,自调紧压装置4是由固定板401、活动板402和弹性件403构成,所述的固定板401和活动板402设有至少一个导套404,弹性件403安装在导套404内,导套404固定在固定板401上,活动板402上设有与导 套404相匹配的凸出部405,弹性件403是导套404和凸出部405之间形成的间隙内;另外导套404也可以固定在活动板402上,固定板401上设有与导套404相匹配的凸出部405,弹性件403是导套404和凸出部405之间形成的间隙内,该结构的自调紧压装置4不仅保证了膨胀变化率的稳定,而且结构较为简单,制造和安装都非常方便;弹性件403可以是压缩弹簧,也可以是弹性橡胶,其它与压缩弹簧和优力胶等效的弹性件,包括弹片及管状以外的优力胶等亦可采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冷却系统,冷却系统是由底盖5和流道6组成,所述的底盖5的侧边设有流入口 7和流出口8,所述的流道6的与底板202通过衬垫相连接,以持续从散热器2除去热量,提高散热效率。本新型锂电池模块在附加电池管理系统和必要的电路,并以壳盖固定和保护后,即为可供商业使用的锂电池,包括作为电动汽车、油电混合车、电动机车、电动自行车、船舶、飞机、不断电系统、电动手工具等产品之储能和驱动用电源使用。当然,上述实施例可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下加以若干变化,故以上的说明所包含及附图中所示的全部事项应视为例示性,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申请专利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锂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I)、散热器(2)、锂电池芯(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锂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散热器(2)、锂电池芯(3)和自调紧压装置(4),所述的散热器(2)安装在外壳(1)内,散热器(2)是由竖直向上的散热片(201)均匀分布在底板(202)上构成的,锂电池芯(3)安装在由相邻的散热片(201)之间形成芯室(203)内,散热片(201)与锂电池芯(3)的侧边紧密接触,所述的自调紧压装置(4)设置在外壳(1)与紧靠外壳(1)的一个散热片(201)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清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乐荣有量锂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