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68072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8 0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其中复合于透明基板下表面的ITO感应层包括多个ITO子感应层,ITO感应层下表面的周边复合有遮蔽层,ITO感应层的下表面未被遮蔽的区域为感测区;在同一方向上的多个ITO子感应层的下表面复合一绝缘层,其中该方向上的各个ITO子感应层是相互连通的;复合于遮蔽层和绝缘层下表面的导电层连接不同方向的ITO子感应层,该导电层延伸至透明基板的某一边沿形成用于传送信号的绑定区;导电层的下表面通过一粘着层与一显示面板贴合。所述电容式触控面板在节省了传统上布设于盖板与显示面板间的触控面板的基板的同时,提升了ITO感应层的附着力,产品良率得到提高,有利于控制生产成本和时间,利于电子产品的薄形化设计。(*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在显示面板上的电容式触控面板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子产品,包括个人电脑,手机,相机等都包含有一触控显示屏,该显示屏包括一透明基板(Cover lens),显示面板以及介于这两者之间的触控面板,用户可以使用手指或者触控笔等物体,对触摸面板进行触压,对屏幕上的内容进行操作。图I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触控显示屏的结构剖面图,如图I所示,透明基板110的下表面周围复合一黑色矩阵区116 ;透明覆盖层115布设在116之间及下表面,提高平整 层,也可以是一 ITO层。有的实施例中也会在透明基板110与黑色矩阵区116中加入一防护层(图中没有画出)用来防止干扰。触控板通过粘着层118与显示面板119贴合在一起。上述电子产品虽然节省了材料,简化了贴合工序,但是由于遮蔽层的布设先于感应层布设,使的触摸感应层117中ITO的附着力不高,导致产品良率不高,故需要加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含有电容式触控电路的电容式触控面板,通过提供一新的制程顺序,使ITO感应层直接复合于透明基板的下表面,提高ITO感应层的附着力,从而提升产品的良率,节省生产成本,利于电子产品的薄形化设计。为实现上述目的,所述电容式触控面板的特点是,包括一透明基板、一 ITO感应层、一遮蔽层、一绝缘层和一导电层;其中,所述透明基板具有一可触摸的上表面及一复合用的下表面;复合于所述透明基板下表面的ITO感应层包括多个ITO子感应层,所述ITO感应层下表面的周边复合有所述遮蔽层,ITO感应层的下表面未被遮蔽的区域为感测区,感测区受到透明基板上表面的触碰产生电容效应而输出感应信号;在同一方向上的多个ITO子感应层的下表面复合一绝缘层,其中该方向上的各个ITO子感应层是相互连通的;复合于所述遮蔽层和绝缘层下表面的导电层连接不同方向的ITO子感应层,该导电层延伸至透明基板的某一边沿形成用于传送信号的绑定区;并且,所述导电层的下表面通过一粘着层与一显示面板贴合。优选的是,所述导电层具有金属线或ITO导电膜;不同方向的ITO子感应层通过布设于感测区内的绝缘层下表面的金属线或ITO导电膜连接,所述金属线或ITO导电膜在感测区内的绝缘层处相应地形成金属架桥或ITO架桥;位于遮蔽层下表面的金属线或ITO导电膜贯穿遮蔽层上的过孔延伸至透明基板的某一边沿形成绑定区,以传送信号。优选的是,所述导电层具有金属线或ITO导电膜;不同方向的ITO子感应层通过布设于感测区内的绝缘层下表面的金属线或ITO导电膜连接,所述金属线或ITO导电膜在感测区内的绝缘层处形成金属架桥或ITO架桥;位于遮蔽层下表面的导电胶贯穿遮蔽层上的过孔延伸至透明基板的某一边沿形成绑定区,以传送信号。优选的是,所述导电层包括金属线或ITO导电膜;不同方向的ITO子感应层通过布设于感测区内的绝缘层下表面的金属线或ITO导电膜连接,所述金属线或ITO导电膜在感测区内的绝缘层处则形成金属架桥或ITO架桥;在遮蔽层下表面布设金属线或ITO导电膜,金属线或ITO导电膜的一端连接靠近遮蔽层的ITO子感应层,金属线或ITO导电膜的另一端延伸至透明基板的某一边沿形成绑定区,以传送信号。优选的是,所述导电层的下表面复合有一透明保护层,所述透明保护层通过一粘着层与显示面板贴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电容式触控面板在节省了传统上布设于盖板与显示面板间的触控面板的基板的同时,ITO感应层直接与透明基板相接触,使得ITO感应层的附着力大大提升,产品良率得到提高,有利于控制生产成本和时间,利于电子产品的薄形化设计。附图说明图I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触控显示屏的结构剖面图。图2至图5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制程图。其中,图2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透明基板和ITO感应层的连接结构剖面图。图3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透明基板、ITO感应层和遮蔽层的连接结构剖面图。图4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透明基板、ITO感应层、遮蔽层和绝缘层的连接结构剖面图。图5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透明基板、ITO感应层、遮蔽层、绝缘层和导电层的连接结构剖面图。图6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剖面图。图7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剖面图。图8示出了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所述电容式触控面板包括一透明基板100、一 ITO感应层101、一遮蔽层102、一绝缘层103和一导电层104。具体地,图2至图6示出了所述电容式触控面板的第一实施实例的制程图及结构剖面图,如图2至图6所示,所述透明基板100具有一可触摸的上表面及一复合用的下表面;复合于所述透明基板100下表面的ITO感应层101包括多个ITO子感应层,所述ITO感应层101下表面的周边复合有所述遮蔽层102,ITO感应层101的下表面未被遮蔽的区域为感测区,感测区受到透明基板100上表面的触碰产生电容效应而输出感应信号;在同一方向上的多个ITO子感应层的下表面复合一绝缘层103,其中该方向上的各个ITO子感应层是相互连通的;所述导电层104复合于遮蔽层102的下表面和绝缘层103的下表面,该导电层104具有金属线104a ;不同方向的ITO子感应层通过布设于感测区内的绝缘层103下表面的金属线104a连接,所述金属线104a在感测区内的绝缘层103处相应地形成金属架桥;位于遮蔽层102下表面的金属线104a贯穿遮蔽层102上的过孔201延伸至透明基板100的某一边沿形成绑定区,以传送信号。上述构成导电层104的金属线104a也可换作ITO材料,如ITO导电膜,这样,不同方向的ITO子感应层通过布设于感测区内的绝缘层103下表面的ITO导电膜连接,所述ITO导电膜在感测区内的绝缘层103处相应地形成ITO架桥;位于遮蔽层102下表面的ITO导电膜贯穿遮蔽层102上的过孔201延伸至透明基板100的某一边沿形成绑定区,以传送信号;所述导电层104的下表面通过一粘着层与一显示面板106贴合。优选地,所述导电层104的下表面复合有一透明保护层105,所述透明保护层105通过一粘着层与显示面板106贴合。所述透明基板100 (如图2所示),可以是玻璃,胶壳等,具有一可触碰的上表面及一复合用的下表面,该透明基板100是经过特殊处理过的,比如抗反射(AR)处理、防眩(AG) 处理、防指纹(AS)处理、防雾(AF)处理等,使得基板具有上述特性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ITO感应层101 (如图3所示)直接通过镀膜工艺复合于透明基板100的下表面,采用传统的涂布、曝光、显影、蚀刻技术加工制成。所述遮蔽层102 (如图3所示),是一黑色矩阵区或有遮蔽作用的涂层,复合于ITO感应层101的下表面且处于透明基板100的周边,采用传统的印刷工艺或是在ITO感应层101的下表面周边复合一黑色矩阵涂层,该遮蔽层102位于导电层104的上方,致使信号线不会外显于透明基板100的表面,从而美化触控板的外观。其中,感测区为除去遮蔽层102区域以外的中间区。所述绝缘层103,布设于某一方向上(例如Y轴)的ITO子感应层的下表面,以方便用金属线104a或ITO导电膜将另一方向上(例如X轴)的ITO子感应层相互搭接起来,其中该某一方向(例如Y轴)上的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透明基板、一ITO感应层、一遮蔽层、一绝缘层和一导电层;其中,所述透明基板具有一可触摸的上表面及一复合用的下表面;复合于所述透明基板下表面的ITO感应层包括多个ITO子感应层,所述ITO感应层下表面的周边复合有所述遮蔽层,ITO感应层的下表面未被遮蔽的区域为感测区,感测区受到透明基板上表面的触碰产生电容效应而输出感应信号;在同一方向上的多个ITO子感应层的下表面复合一绝缘层,其中该方向上的各个ITO子感应层是相互连通的;复合于所述遮蔽层和绝缘层下表面的导电层连接不同方向的ITO子感应层,该导电层延伸至透明基板的某一边沿形成用于传送信号的绑定区;并且,所述导电层的下表面通过一粘着层与一显示面板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连速洪新华朱星旺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宇顺触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