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风道可升降的热风烘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66123 阅读:3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8 02:35
一种上风道可升降的热风烘箱,属于无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包括风道架、设置在风道架上部的上风道和下部的下风道,在上风道的底部开设出风孔,在下风道的顶部开设回风孔,特点是:还包括上风道升降机构、动力传动机构、第一和第二上风道升降梁,上风道升降机构设置在风道架的顶部,动力传动机构设置在上风道的顶部,且与上风道升降机构连接,第一上风道升降梁设置在上风道的一侧,与风道架的一侧铰接,且还与上风道升降机构连接,第二上风道升降梁设置在上风道的另一侧,与风道架的另一侧铰接且还与上风道升降机构连接。优点:可以针对不同克重的无纺织物或棉网将上风道上升或下降,以提高使用的适应性,有利于节约能源。(*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无纺织机械
,具体涉及ー种上风道可升降的热风烘箱
技术介绍
热风烘箱是成套无纺织物生产线中的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其功用(作用)是使高温热风穿透无纺织物或棉网层,使合成纤维在加热时表现出玻璃态、高弹态、软化态以及熔融流动,藉以使低熔点的纤维和/或纤维状的添加剂表面相互熔合,并在出烘箱自然冷却后固化。关于热风烘箱的技术信息在已公开的中外专利文献中不乏见诸,略以例举的如美国专利US5052197 (纸张或类似物品的直接处理装置)。中国专利CN2286763Y (无纺布成型机)、CN201081519Y (循环热风烘箱)、CN102384639A (热风烘箱)、CN201537998U (循环式热风烘箱)和CN2656919Y (热风烘箱),等等。较为典型的热风烘箱如文献A) . CN1208592C推荐的“组合式烘道”,文献B) . CN2648364Y提供的“双层组合式烘道”;文献C) . CN201428045Y掲示的“热风穿透式烘箱”。并不限于上面例举的热风烘箱存在上箱体(习惯称上风道)相对于下箱体(习惯称下风道)不能依据无纺织物或铺叠后的棉网的克重不同而升降的适应性调节的通弊,从而一方面造成了热风烘箱对无纺织物或棉网克重或称厚度的挑剔性,因为上、下箱体之间的间距或称空间ー经由热风烘箱的制造厂商在制造时确定,便只能对相应厚度的无纺织物或棉网进行热烘,如果厚度超过了上、下箱体之间的极限间隙,则无法实施热供;另ー方面造成能源浪费,因为当无纺织物较薄吋,由于上、下箱体之间的间距较大,从而影响热烘效果,并且浪费能源。当然,为了适应对克重大即厚度较厚的无纺织物或棉网进行热烘,可以在停机即停用状态下将上箱体朝着背离下箱体的方向调节(使上箱体向上移动),但是由于上、下箱体通常各为整体式的冗长结构,因此调节难度大,并且调节由工人手工完成,因而调节作业强度大并且停机时间长,影响热风烘箱的正常的工作效率发挥。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改进,对此本申请人作了长期而有益的探索,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针对不同克重的无纺织物或棉网进行热烘而藉以提高使用中的适应性和有利于依需对上风道升降而藉以节约能源的上风道可升降的热风烘箱。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上风道可升降的热风烘箱,包括风道架、设置在风道架的长度方向的上部的上风道和设置在风道架的长度方向的下部的并且对应于上风道的下方的下风道,上、下风道之间的间隙构成为布帘腔,在上风道的长度方向的底部以密集状态开设有用于将上风道的上风道腔的热空气引至所述布帘腔的出风孔,而在下风道的长度方向的顶部同样以密集状态开设有用于将布帘腔中的热空气引入下风道的下风道腔内的回风孔,特点是还包括有ー上风道升降机构、用于致动上风道升降机构升降的一动カ传动机构、第一上风道升降梁和第二上风道升降梁,上风道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风道架的一端的顶部,动カ传动机构设置在上风道朝向上风道升降机构的一端的顶部,并且与上风道升降机构传动连接,第一上风道升降梁设置在上风道的长度方向的ー侧,与风道架的长度方向的ー侧铰接,并且还与上风道升降机构连接,第二上风道升降梁设置在上风道的长度方向的另ー侧,与所述风道架的长度方向的另ー侧铰接并且还与上风道升降机构连接。在本技术的ー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上风道升降机构包括ー蜗杆、第一、第二蜗轮箱、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第一蜗轮箱设置在所述风道架的一端的顶部的ー侧,第ニ蜗轮箱设置在风道架的一端的顶部的另ー侧,并且与第一蜗轮箱相对应,第一螺杆与第ー蜗轮箱传动配合,第二螺杆与第二蜗轮箱传动配合,蜗杆的一端与第一蜗轮箱传动配合,另一端与第二蜗轮箱传动配合,所述的第一上风道升降梁与第一螺杆连接,而第二上风道升降梁与所述的第二螺杆连接,设置在所述上风道的顶部的所述动カ传动机构与蜗杆传动 连接。在本技术的另ー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动カ传动机构包括电机、減速箱、第一、第二传动轮和传动带,电机与減速相传动配合,并且由減速箱连同电机固定在所述上风道的顶部,第一传动轮固定在減速箱的动カ输出轴上,第二传动轮固定在所述蜗杆的一端,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第一传动轮上,另一端套置在第二传动轮上。在本技术的又ー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上风道升降梁在所述上风道的长度方向的另ー侧的设置方式与第一上风道升降梁在上风道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设置方式相同,其中在上风道的长度方向的ー侧的一端枢轴设置有ー对彼此上下对应的第一滚轮,而另一端设置有ー对彼此上下对应的第二滚轮,所述的第一上风道升降梁的一端位于所述的ー对第一滚轮之间,而另一端位于所述的ー对第二滚轮之间,并且第一上风道升降梁的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螺杆枢轴连接,其中在第一上风道升降梁的一端配设有ー第ー摆臂,而另一端配设有ー第二摆臂,第一摆臂的上端与所述风道架铰接连接,而下端与第一上风道升降梁铰接连接,第二摆臂的上端与风道架铰接连接,而下端与第一上风道升降架铰接连接。在本技术的再ー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所述的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为皮带轮时,则所述的传动带为传动皮帯;当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为链轮时,所述的传动带为传动链条。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增设了上风道升降机构、动カ传动机构和第一、第二上风道升降梁,因此可以针对不同克重的无纺织物或棉网将上风道上升或下降,以提高使用的适应性,并且还有利于节约能源。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应用例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应用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技术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范畴。实施例请见图1,给出了框架结构的风道架1,在该风道架I的一端即图示左端的对应两侧各设置有ー导轮导轨11,在风道架I的另一端即图示位置状态的右端的对应两侧同样各设置有ー导轮导轨11。优选地,导轮导轨11的横截面形状呈U形。一上风道2也可称为上风箱,在该上风道2的一端即图示位置状态的左端的对应两侧各通过导轮轴251枢轴设置有ー导轮25,上风道2的另一端即图示位置状态的右端的对应两侧同样各通过导轮轴251枢轴设置有ー导轮25,导轮25与导轮导轨11相对应并且与导轮导轨11相配合,即循着导轮导轨11上下滚动。整个上风道2位于风道架I的长度·方向的上部,而对应于上风道2的下方为下风道3,该下风道3直接与风道架I的下部固定,上、下风道2、3之间的间隙构成为布帘腔4。在上风道2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即图示的前侧的一端各通过第一滚轮轴231枢轴设置有ー对彼此对应的第一滚轮23,而前侧的另一端各通过第二滚轮轴241枢轴设置有ー对彼此对应的第二滚轮24。毫无疑问,在上风道2的长度方向的另ー侧即图示的后侧的一端以及另一端同样各枢轴设置有ー对第一滚轮23和ー对第二滚轮24。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要点,在前述的风道架I的右端的上部设置有一上风道升降机构5、在上风道2朝向上风道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风道可升降的热风烘箱,包括风道架(1)、设置在风道架(1)的长度方向的上部的上风道(2)和设置在风道架(1)的长度方向的下部的并且对应于上风道(2)的下方的下风道(3),上、下风道(2、3)之间的间隙构成为布帘腔(4),在上风道(2)的长度方向的底部以密集状态开设有用于将上风道(2)的上风道腔(21)的热空气引至所述布帘腔(4)的出风孔(22),而在下风道(3)的长度方向的顶部同样以密集状态开设有用于将布帘腔(4)中的热空气引入下风道(3)的下风道腔(31)内的回风孔(3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上风道升降机构(5)、用于致动上风道升降机构(5)升降的一动力传动机构(6)、第一上风道升降梁(7)和第二上风道升降梁(8),上风道升降机构(5)设置在所述风道架(1)的一端的顶部,动力传动机构(6)设置在上风道(2)朝向上风道升降机构(5)的一端的顶部,并且与上风道升降机构(5)传动连接,第一上风道升降梁(7)设置在上风道(2)的长度方向的一侧,与风道架(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铰接,并且还与上风道升降机构(5)连接,第二上风道升降梁(8)设置在上风道(2)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与所述风道架(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铰接并且还与上风道升降机构(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卫成王浦国朱银山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伟成非织造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