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避免滴油的山茶油壶的壶盖结构,包括设置在油壶上的壶盖主体和能够翻扣盖住壶盖主体的壶盖帽,所述壶盖主体内的中部设有一个回油凹槽,所述回油凹槽中设有一个不与壶盖主体外圈接触的半槽式的导油嘴,所述导油嘴的高度大于壶盖主体外圈的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油壶上的壶盖主体内设置一个回油凹槽和半槽式的导油嘴,使用时油壶中的油从半槽式的导油嘴倒出,倒完油后半槽式的导油嘴中剩余的油会从导油嘴的底部流回到回油凹槽,再从回油凹槽中流回油壶内,油不再会流到油壶外,这种油壶使用时不会产生污染,能够保持卫生整洁,深受使用者喜欢。(*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山茶油包装
,尤其涉及一种避免滴油的山茶油壶的壶盖结构。
技术介绍
山茶油是一种从山茶籽中榨取的优质食用油,成品山茶油通常采用油壶来包装,便于搬运及运输。而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油壶的壶盖都不具备防滴漏的结构,这些油壶在使用过程中油壶口总会有一些油顺着油壶的外侧壶壁往下流,导致油壶及放油壶的地方四处沾满油污,这种油壶使用时容易产生污染,不够卫生整洁,给使用者添加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可靠、能够有效避免滴 漏油的避免滴油的山茶油壶的壶盖结构。本技术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避免滴油的山茶油壶的壶盖结构,其包括设置在油壶上的壶盖主体和能够翻扣盖住壶盖主体的壶盖帽,所述壶盖主体内的中部设有一个回油凹槽,所述回油凹槽中设有一个不与壶盖主体外圈接触的半槽式的导油嘴,所述导油嘴的高度大于壶盖主体外圈的高度。所述壶盖主体内回油凹槽的底面设有过滤缓冲挡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在油壶上的壶盖主体内设置一个回油凹槽和半槽式的导油嘴,使用时油壶中的油从半槽式的导油嘴倒出,倒完油后半槽式的导油嘴中剩余的油会从导油嘴的底部流回到回油凹槽,再从回油凹槽中流回油壶内,油不再会流到油壶外,这种油壶使用时不会产生污染,能够保持卫生整洁,深受使用者喜欢。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其中图I是本技术避免滴油的山茶油壶的壶盖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壶盖主体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I及图2所示,本技术避免滴油的山茶油壶的壶盖结构包括设置在油壶上的壶盖主体I和能够翻扣盖住壶盖主体I的壶盖帽2,所述壶盖主体I内的中部设有一个回油凹槽11,所述回油凹槽11中设有一个不与壶盖主体I外圈接触的半槽式的导油嘴12,所述导油嘴12的高度大于壶盖主体I外圈的高度。所述壶盖主体I内回油凹槽11的底面设有过滤缓冲挡片13。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 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 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避免滴油的山茶油壶的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油壶上的壶盖主体和能够翻扣盖住壶盖主体的壶盖帽,所述壶盖主体内的中部设有一个回油凹槽,所述回油凹槽中设有一个不与壶盖主体外圈接触的半槽式的导油嘴,所述导油嘴的高度大于壶盖主体外圈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避免滴油的山茶油壶的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壶盖主体内回油凹槽的底面设有过滤缓冲挡片。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避免滴油的山茶油壶的壶盖结构,包括设置在油壶上的壶盖主体和能够翻扣盖住壶盖主体的壶盖帽,所述壶盖主体内的中部设有一个回油凹槽,所述回油凹槽中设有一个不与壶盖主体外圈接触的半槽式的导油嘴,所述导油嘴的高度大于壶盖主体外圈的高度;本技术在油壶上的壶盖主体内设置一个回油凹槽和半槽式的导油嘴,使用时油壶中的油从半槽式的导油嘴倒出,倒完油后半槽式的导油嘴中剩余的油会从导油嘴的底部流回到回油凹槽,再从回油凹槽中流回油壶内,油不再会流到油壶外,这种油壶使用时不会产生污染,能够保持卫生整洁,深受使用者喜欢。文档编号B65D47/40GK202574911SQ201220150699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1日专利技术者张长发, 黄东红 申请人:老知青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避免滴油的山茶油壶的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油壶上的壶盖主体和能够翻扣盖住壶盖主体的壶盖帽,所述壶盖主体内的中部设有一个回油凹槽,所述回油凹槽中设有一个不与壶盖主体外圈接触的半槽式的导油嘴,所述导油嘴的高度大于壶盖主体外圈的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长发,黄东红,
申请(专利权)人:老知青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