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用备用轮胎的保持构造,其即使在碰撞载荷输入时,也不会使备用轮胎从车体脱离。其是经由备用轮胎保持装置(10)将备用轮胎(3)悬挂保持在车体地板(5)的下侧的汽车用备用轮胎的保持构造。前述备用轮胎(3)通过轮胎主体(59)嵌入轮辋圈(17)的外周侧而构成,前述备用轮胎保持装置(10)具有:悬挂托架(21),其与前述备用轮胎(3)的轮辋圈(17)卡止;第1线材(15),其一端支撑在前述地板(5)侧,另一端与前述悬挂托架(21)卡止;以及第2线材(55),其一端与前述地板(5)侧卡止,另一端与前述悬挂托架(21)卡止,通常时,备用轮胎(3)由前述第1线材(15)悬挂保持。(*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用备用轮胎的保持构造。
技术介绍
当前已知一种备用轮胎的保持构造,其经由线材将备用轮胎悬挂保持在构成车体的地板的下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具体地说,将前述线材的一端支撑在地板侧,在另一端安装轮胎卡止部件,使该轮胎卡止部件与备用轮胎的轮辋圈卡止。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7-3871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前述的专利文献I记载的备用轮胎的保持构造中,由于利用一根线材悬挂备用轮胎,因此,在对车辆输入碰撞载荷时,在线材上会作用较大的张力,担心线材断裂而备用轮胎从车体脱离。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备用轮胎的保持构造,其即使在碰撞载荷输入时,也可以防止备用轮胎从车体脱离。本技术是经由备用轮胎保持装置将在轮辋圈的外周侧嵌入轮胎主体而构成的备用轮胎,悬挂保持在车体地板的下侧的汽车用备用轮胎的保持构造。前述备用轮胎保持装置具有悬挂托架,其与前述备用轮胎的轮辋圈卡止;第I长条状部件,其一端支撑在前述地板侧,另一端与前述悬挂托架卡止;第2长条状部件,其一端与前述地板侧卡止,另一端与前述悬挂托架卡止。并且通常时,经由前述第I长条状部件悬挂保持备用轮胎,因此,在第I长条状部件上作用备用轮胎的拉力。根据本技术的汽车用备用轮胎的保持构造,前述第2长条状部件的初始形状成型为螺旋状盘绕的形状。技术的效果根据本技术涉及的汽车备用轮胎的保持构造,由于在向车辆输入碰撞载荷,而使悬挂保持备用轮胎的第I长条状部件断裂的情况下,利用第2长条状部件将备用轮胎与车体连结,因此备用轮胎不会从车体脱离。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下侧的整体图。图2是表示经由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备用轮胎保持装置将备用轮胎悬挂保持的状态的斜视图。图3是将图2的主要部分放大后的斜视图。图4是从车辆后方朝向前方观察安装于车体地板上的备用轮胎保持装置和悬挂保持于该备用轮胎保持装置的第I线材上的备用轮胎的后视图。图5是表示图4中的第I线材断裂的状态的后视图。图6是表示本技术的变形例涉及的悬挂托架的斜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随附图一起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述。如图I所示,如果从下侧观察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车辆1,则在在前部及后部的左右两端配置4个轮胎2,在地板5的车宽方向上的中央部,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地板通道4。另外,从地板通道4朝向车辆右侧直至车体侧端,沿车宽方向延伸两根车架横梁6、8。这些车架横梁6、8剖面为帽形,在前后方向上隔着规定间隔而配置一对。另外,横跨前述车架横梁6、8而设置备用轮胎3。该备用轮胎3经由后述的备用轮胎保持装置10悬挂保持在地板5上。如图2、图3所示,可以经由本实施方式的备用轮胎保持装置10将备用轮胎3悬挂保持在车体的地板5的下侧(对照图4、图5)。 前述备用轮胎保持装置10具有第I线材用卷绕装置7,其安装在地板上;圆筒状的导向管9,其从该第I线材用卷绕装置7开始以直线状延伸设置;支撑托架13,其支撑该导向管9的向下方弯曲的端部11,并且支撑后述的第2线材55的上端(一端);作为第I长条状部件的第I线材15,其从第I线材用卷绕装置7延伸,穿过前述导向管9的内部;悬挂托架21,其安装在该第I线材15的前端,与备用轮胎3的轮辋圈17的轮辋部19卡止;以及作为第2长条状部件的第2线材55,其一端支撑在支撑托架13上,另一端支撑在悬挂托架21上。前述第I线材用卷绕装置7由卷绕装置主体23和安装托架25构成,该卷绕装置主体23卷绕第I线材15,该安装托架25的剖面为帽形,将该卷绕装置主体23安装在地板5上。将未图示的螺栓穿过该安装托架25的凸缘上的螺栓孔27中,从而将前述第I线材用卷绕装置7与地板5紧固。前述导向管9为金属制的圆筒,其形成为一端与卷绕装置主体23连接,另一端朝向下方弯曲为J字状。前述支撑托架13形成为剖面口字状,由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侧面29、31,和将这些侧面29、31的上端之间连结的上表面33 —体地形成。另外,在表面33上贯穿设置一对螺栓孔35,在这些螺栓孔35、35之间,固定有支撑第2线材55的上端的支撑盖37。前述悬挂托架21,由一对卡止面39、39和凸部41 一体地形成,该一对卡止面39、39与轮辋圈17的轮辋部19的后表面(图4中的下表面)抵接而卡止,该凸部41设置于这些卡止面39、39之间。在前述凸部41上形成第I线材用插入孔43及第2线材用插入孔45。在第I线材用插入孔43中,插入从导向管9的端部11伸出的第I线材15的端部,在该第I线材15的端部,设置有圆盘状的防脱板47及弹簧49。前述第2线材55,其上端安装在前述支撑盖37上,从该支撑盖37朝向下方形成以直线状延伸的上侧基部51。从上侧基部51的下端形成使第2线材以螺旋状(具体地说,从上侧观察为顺时针)盘绕的盘绕部53。第2线材55的盘绕部53的初始形状成型为以螺旋状盘绕的形状,从而自然形状成为盘绕形状。其下端由弯曲向下延伸的下侧基部57形成,插入并保持在悬挂托架21的凸部41的第2线材用插入孔45中。此外,前述第2线材55与第I线材相比,耐蚀性设定得较高。在本实施方式中,前述第2线材55的直径形成得比第I线材15的直径粗。另外,作为提高耐蚀性的方法,除了将第2线材55的直径加粗之夕卜,也可以在第2线材的外周面施加树脂涂层,或者对第2线材55使用耐蚀性比第I线材15高的材料。作为材料,例如,使第I线材15为对钢的表面实施镀锌,另一方面,作为第2线材55,优选使用不锈钢。前述备用轮胎3,由形成为圆环状的轮辋圈17和嵌入该轮辋圈17的外周侧的轮胎主体59构成。如图4所示,在前述轮辋圈17的轮辋部19的径向中心处形成轮毂孔61,悬挂托架21的凸部41穿过该轮毂孔61而向上方凸出。如图4所示,在通常情况下,仅利用第I线材15悬挂保持备用轮胎3。此外,在图4、图5中省略车架横梁6、8及地板通道4。另外,由于备用轮胎3的自重,弹簧49收缩而成为压紧的状态。即,利用弹簧49的压紧力将备用轮胎3向上方托起,轮胎主体59的侧面挤压车架横梁8及地板通道4的下表面。并且,盘绕为螺旋状的第2线材55的外径与横向配置的备用轮胎3的轮辋圈17的径向中央的凹部63的直径相比形成得较小。因此,第2线材55的盘绕部53的下部可以收容在前述凹部63内。在这里,如果向车辆输入碰撞载荷,则如图5所示,在悬挂有备用轮胎3的第I线材15上瞬间作用较大的载荷,存在第I线材15断裂的情况。这样,在第2线材55向上下方向伸长的同时,备用轮胎3向下方移动。但是,即使在该情况下,备用轮胎3也经由第2线材55与地板5相连。此外,本技术并不限于前述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的技术思想可进行多种变形及变更。例如,在前述实施方式中,第2线材55的端部从悬挂托架21朝向上方延伸。但是,如图6所示,也可以在悬挂托架71的侧面81上左右一对地贯穿设置第2线材用插入孔73,使第2线材75的端部77穿过第2线材用插入孔73而以环状弯曲,利用紧固件79固定。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I)本技术是经由备用轮胎保持装置10将备用轮胎3悬挂保持在车体的地板的下侧的汽车用备用轮胎的保持构造。前述备用轮胎3通过轮胎主体59嵌入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用备用轮胎的保持构造,其经由备用轮胎保持装置将备用轮胎悬挂保持在车体地板的下侧,其特征在于,前述备用轮胎通过在轮辋圈的外周侧嵌入轮胎主体而构成,前述备用轮胎保持装置具有:悬挂托架,其与前述备用轮胎的轮辋圈卡止;第1长条状部件,其一端支撑在前述地板侧,另一端与前述悬挂托架卡止;以及第2长条状部件,其一端与前述地板侧卡止,另一端与前述悬挂托架卡止,通常时,备用轮胎由前述第1长条状部件悬挂保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印南雅哉,芹野慎一,滨田幸宏,神谷俊宽,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