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进彪专利>正文

伞车座椅限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58309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7 2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伞车座椅限宽装置,包括两座架管、第一座架支撑、第二座架支撑、中关节、第一拉带、第二拉带和后脚管,两座架管分别与第一座架支撑和第二座架支撑转轴连接,中关节分别与第一座架支撑和第二座架支撑有限行程转轴连接,中关节具有限制第一座架支撑和第二座架支撑向后脚管方向旋转运动的档位结构,中关节与第一拉带和第二拉带分别固定连接,第一拉带和第二拉带分别与后脚管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展开时限制了两座架管的宽度,避免了两座架管受力时内缩,进而避免了车手管和前脚管连接处内缩,从而保证了车架的宽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儿童伞车座椅限宽装置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CN2754963Y于2006年02月01日公开了 ー种用来将伞车锁定于撑开使用位置及从撑开使用位置释放的伞车释锁机构,包含本体构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锁闩、偏压构件及控制件。第一连杆可枢转 地连接于本体构件及伞车的一部分。第二连杆可枢转地连接于本体构件及伞车的另一部分。锁闩被设置于本体构件成为可在ー自锁位置与ー释锁位置之间移动。当锁闩位于自锁位置吋,锁闩防止第一及第ニ连杆相对于本体构件枢转,使得伞车被锁定于撑开使用位置。当锁闩位于释锁位置吋,第一及第ニ连杆被容许相对于本体构件枢转,使得伞车从撑开使用位置被释放。偏压构件将锁闩朝向自锁位置偏压。控制件被用来在被致动时克服偏压构件的偏压カ将锁闩朝向释锁位置推动。中国专利CN 202163471U于2012年03月14日公开了ー种伞车,包括ー对前脚管、一对后脚管、一对手把管、一对座椅管、以及安装在所述前脚管和后脚管下端的车轮,所述ー对手把管的下端分别枢接在所述ー对前脚管的上端,所述ー对后脚管的上端也分别枢接在所述ー对前脚管的上端,还包括折叠机构,所述折叠包括折叠把手、支杆、ー对第一连接杆、ー对第二连接杆;所述支杆的上端与所述折叠把手固定连接,所述ー对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分别的枢接在所述ー对后脚管上、另一端均枢接在所述支杆的下端,所述ー对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分别枢接在所述ー对后脚管上、另一端均枢接在所述支杆的上端。目前,包括前述两项中国专利在内的儿童伞车结构在使用时,两座架管处承重后会往车架内缩(这是伞车类型一直难以解决的难题),从而带动车手管和前脚管连接处内缩(行业说名叫车台缩腰),影响到车台強度和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能有效克服车台缩腰的伞车座椅限宽装置。根据实施例,本技术提供的伞车座椅限宽装置,包括两座架管、第一座架支撑、第二座架支撑、中关节、第一拉带、第二拉带和后脚管,两座架管分别与第一座架支撑和第二座架支撑转轴连接,中关节分别与第一座架支撑和第二座架支撑有限行程转轴连接,中关节具有限制第一座架支撑和第二座架支撑向后脚管方向旋转运动的档位结构,中关节与第一拉带和第二拉带分别固定连接,第一拉带和第二拉带分别与后脚管固定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当车架完全打开儿童乘坐并承重后,第一拉带和第二拉带分别紧紧拉住中关节使其无法向前运动,同时中关节上的档位会紧紧挡住第一座架支撑和第二座架支撑无法后轮方向转动,从而完成支撑作用。本技术在展开时限制了两座架管的宽度,避免了两座架管受カ时内缩,进而避免了车手管和前脚管连接处内缩,从而保证了车架的宽度。附图说明图I是具有本技术伞车座椅限宽装置的伞车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具有本技术伞车座椅限宽装置的伞车的结构示意图(ニ)其中1为座架管;2为第一座架支撑;3为中关节;4为第二座架支撑;5为第一拉帯;6为第二拉带;7为后脚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ー步阐述本技术。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如图1-2所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伞车座椅限宽装置中,包括两座架管I、第一座架支撑2、第二座架支撑4、中关节3、第一拉带5、第二拉带6和后脚管7,两座架管I分别与第一座架支撑2和第二座架支撑2转轴连接,中关节3分别与第一座架支撑2和第二座架支撑4有限行程转轴连接,中关节3具有限制第一座架支撑2和第二座架支撑3向后脚管方向旋转运动的档位结构,中关节3与第一拉带5和第二拉带6分别固定连接,第一拉带5和第二拉带6分别与后脚管7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拉带5和第二拉带6的材质具有柔软性,采用本领域常见的尼龙绳、帆布条等均可。本实施例中,中关节具有的档位结构并无特别之处,采用本领域常见的能限制第一座架支撑2和第二座架支撑4向后轮方向转动的档位结构即可。以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技术的动作过程。如图1-2所示,当伞车在收合吋,后脚管7会向前轮方向转动,同时两座架管I会相互靠近运动,从而使第一座架支撑2和第二座架支撑4旋转向前轮方向运动,由于后脚管7向前转动而使第一拉带5和第二拉带6与后脚管7固定的位置在运动中与中关节3慢慢变短,因为第一拉带5和第二拉带6的柔软性使其在收车时不会干涉收车的过程,从而配合车架收合。如图1-2所示,当伞车展开供儿童乘坐时,两座架管I相互远离运动,从而带动第一座架支撑2和第二座架支撑4旋转运动,同时后脚管7会向与前轮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当车架完全打开后,第一拉带5和第二拉带6分别紧紧拉住中关节3使其无法向前运动,同时中关节3上的档位会紧紧挡住第一座架支撑2和第二座架支撑4无法向后轮方向转动,从而完成支撑作用。亦即,本技术在展开时限制了两座架管的宽度,避免了两座架管受力时内缩,进而避免了车手管和前脚管连接处内缩,从而保证了车架的宽度。权利要求1.一种伞车座椅限宽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两座架管、第一座架支撑、第二座架支撑、中关节、第一拉带、第二拉带和后脚管,两座架管分别与第一座架支撑和第二座架支撑转轴连接,中关节分别与第一座架支撑和第二座架支撑有限行程转轴连接,中关节具有限制第一座架支撑和第二座架支撑向后脚管方向旋转运动的档位结构,中关节与第一拉带和第二拉带分别固定连接,第一拉带和第二拉带分别与后脚管固定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伞车座椅限宽装置,包括两座架管、第一座架支撑、第二座架支撑、中关节、第一拉带、第二拉带和后脚管,两座架管分别与第一座架支撑和第二座架支撑转轴连接,中关节分别与第一座架支撑和第二座架支撑有限行程转轴连接,中关节具有限制第一座架支撑和第二座架支撑向后脚管方向旋转运动的档位结构,中关节与第一拉带和第二拉带分别固定连接,第一拉带和第二拉带分别与后脚管固定连接。本技术在展开时限制了两座架管的宽度,避免了两座架管受力时内缩,进而避免了车手管和前脚管连接处内缩,从而保证了车架的宽度。文档编号B62B7/06GK202574323SQ20122019818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4日专利技术者李进彪 申请人:李进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伞车座椅限宽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两座架管、第一座架支撑、第二座架支撑、中关节、第一拉带、第二拉带和后脚管,两座架管分别与第一座架支撑和第二座架支撑转轴连接,中关节分别与第一座架支撑和第二座架支撑有限行程转轴连接,中关节具有限制第一座架支撑和第二座架支撑向后脚管方向旋转运动的档位结构,中关节与第一拉带和第二拉带分别固定连接,第一拉带和第二拉带分别与后脚管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进彪
申请(专利权)人:李进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