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单元以及液体喷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057273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7 1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容器单元以及液体喷射系统。提供了在包括液体注入口的容器单元中减小液体向容器单元的外侧流出的可能性的技术。一种容器单元,容器单元被设置在液体喷射装置的外部,并使液体经由流通管向液体喷射装置流动,容器单元包括:液体容纳容器,用于在其内部容纳液体,并包括液体注入口;以及底面盖部件,被安装在液体容纳容器上,并在液体被供应给液体喷射装置时的液体供应姿势下构成与设置面相接的底面,底面盖部件具有液体保持部,液体保持部用于保持向与液体容纳容器相对的相对面侧流入的液体,相对面是与底面相反的面。(*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容器单元以及包括容器单元的液体喷射系统。
技术介绍
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例的打印机从记录头向记录对象物(例如,印刷纸张)喷出墨水而进行印刷。作为向记录头供应墨水的技术,已知有从配置在打印机外侧的容器单元经由管部向记录头供应墨水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I)。这种容器单元包括用于向内部注入墨水的液体注入口。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特开2005-21948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当从液体注入口向容器单元内部注入墨水而使用墨罐时,有时墨水会附着在容器单元表面上。附着的墨水有时会滴落到桌子等设置面上使得设置面被墨水污染。例如,在墨水注入时,墨水从液体注入口溢出而附着在容器单元表面,附着的墨水有时滴落到设置面上。另外,例如,在墨水注入时,墨水下滴到液体注入口以外的部分上而附着在容器单元表面,附着的墨水有时滴落到设置面上。上述的问题不限于使墨水在打印机中流动的容器单元,而是容纳液体喷射装置喷射的液体并包括用于向内部注入液体的液体注入口的容器单元共同的问题。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在包括液体注入口的容器单元中能够减小液体向容器单元的外侧流出的可能性的技术。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部分而作出的,本技术可作为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实现。一种容器单元,所述容器单元被设置在液体喷射装置的外部,并使液体经由流通管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流动,所述容器单元包括液体容纳容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用于在其内部容纳所述液体,并包括用于向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内部注入所述液体的液体注入口 ;以及底面盖部件,所述底面盖部件被安装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上,并在所述液体被供应给所述液体喷射装置时的液体供应姿势下构成与设置面相接的底面,所述底面盖部件具有液体保持部,所述液体保持部用于保持向与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相对的相对面侧流入的液体,所述相对面是与所述底面相反的面。根据应用例I所述的容器单元,底面盖部件具有液体保持部,由此能够减小滴落在底面盖部件上的液体向容器单元的外侧流出的可能性。如应用例I所述的容器单元,其中,所述液体保持部是在所述相对面侧形成的凹部。根据应用例2所述的容器单元,底面盖部件具有凹部,由此能够通过凹部保持液体。因此,能够减小液体向底面盖部件的外侧流出的可能性。如应用例2所述的容器单元,其中,在向所述液体容纳容器注入所述液体时的所述容器单元的液体注入姿势下,所述底面盖部件相对于所述设置面处于竖立状态,所述凹部包括在所述液体注入姿势下沿具有水平方向成分的第一方向延伸的槽状的第一凹部。根据应用例3所述的容器单元,凹部包括在液体注入姿势下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槽状的第一凹部。由此,能够抑制在液体注入姿势下存在于底面盖部件的第一凹部中的液体 在重力的作用下沿铅垂向下的方向移动。由此,能够减小液体向容器单元的外侧流出的可能性。如应用例3所述的容器单元,其中,所述凹部包括在所述液体注入姿势下沿具有铅垂方向成分的第二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凹部交叉的槽状的第二凹部。根据应用例4所述的容器单元,凹部包括与第一凹部交叉的槽状的第二凹部。由此,能够将第一凹部的液体的一部分移动到第二凹部。即,能够减小液体大量地滞留在底面盖部件的特定部分中的可能性。由此,能够促进存在于底面盖部件中的液体的蒸发,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小液体向容器单元外侧流出的可能性。如应用例4所述的容器单元,其中,分别形成多个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被配置成格子状。根据应用例5所述的容器单元,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被配置成格子状,由此液体能够向第一和第二凹部扩散。由此,能够更进一步促进被凹部保持的液体的扩散。即,进一步促进存在于底面盖部件中的液体的蒸发,从而能够更进一步减小液体向容器单元外侧流出的可能性。如应用例4所述的容器单元,其中,分别形成多个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凹部被配置成交错状。根据应用例6所述的容器单元,第二凹部被配置成交错状,由此液体能够经由第二凹部向第一凹部更进一步地扩散。由此,能够更进一步促进被凹部保持的液体的扩散。因此,能够更进一步减小液体向容器单元外侧流出的可能性。如应用例I至应用例6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单元,其中,所述底面盖部件还包括开口或缺口,所述开口或缺口贯穿所述底面和所述相对面而形成;以及周缘部,所述周缘部是配置在所述相对面侧并且包围所述开口或所述缺口的周围的周缘部,所述周缘部比所述相对面更突出。根据应用例7所述的容器单元,在开口或缺口的周围具有周缘部。由此,能够减小液体从开口或缺口向容器单元的外侧流出的可能性。如应用例2所述的容器单元,其中,所述底面盖部件还具有贯穿所述底面和所述相对面而形成的多个开口或缺口,所述凹部包括槽状的第三凹部,所述第三凹部与相互连结相邻的所述多个开口或缺口的假想线不相交,并在沿所述假想线的方向上延伸。根据应用例8所述的容器单元,该容器单元具有沿开口或缺口的假想线延伸的槽状的第三凹部,由此能够通过第三凹部阻碍液体朝向开口或缺口的流动。由此,能够减小液体到达开口或缺口的可能性。由此,能够减小液体从开口或缺口向容器单元的外侧流出的可能性。 如应用例8所述的容器单元,其中,所述底面盖部件还具有周缘部,所述周缘部是配置在所述相对面侧并且包围所述开口或所述缺口的周围的周缘部,所述周缘部比所述相对面更突出。根据应用例9所述的容器单元,在开口或缺口的周围具有周缘部。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小液体从开口或缺口向容器单元的外侧流出的可能性。如应用例I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单元,其中,底面盖部件还具有从周缘向配置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的那侧突出的盖壁部。根据应用例10所述的容器单元,底面盖部件具有盖壁部,由此,即使在底面盖部件的周缘附近存在液体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盖壁部拦截朝向外侧的液体。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小液体向容器单元的外侧流出的可能性。一种液体喷射系统,包括容器单元,所述容器单元是如应用例I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单元;液体喷射装置,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有用于向对象物喷射所述液体的喷射头;流通管,所述流通管连接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和所述容器单元,并使容纳在所述容器单元中的所述液体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流动。根据应用例11所述的液体喷射系统,能够使用减小液体向外侧流出的可能性的容器单元向液体喷射装置供应液体。此外,本技术可以各种方式实现,除了上述的容器单元、包括容器单元和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喷射系统以外,还可以上述的容器单元的制造方法、使用上述的液体喷射系统的液体喷射方法等的方式实现。附图说明图I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例的液体喷射系统I的图;图2是用于说明墨水供应的原理的图;图3是用于说明液体喷射系统I的第二图;图4是用于说明容器单元50的全体构成的图;图5是容器单元50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取下底面盖部件57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用于说明底面盖部件57的详细构成的图;图8是用于对第一和第二侧面盖部件56、58进行说明的图;图9是用于说明连结盖部件55和上表面盖部件54的图;图10是阀单元70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用于说明第一和第二部件77、78的图;图12是用于说明阀单元70的安装方式的图;图13是示出从大气导入口 317至液体导出部306的路径的概念图;图14是墨罐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容器单元,所述容器单元被设置在液体喷射装置的外部,并使液体经由流通管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流动,所述容器单元包括:液体容纳容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用于在其内部容纳所述液体,并包括用于向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内部注入所述液体的液体注入口;以及底面盖部件,所述底面盖部件被安装在所述液体容纳容器上,并在所述液体被供应给所述液体喷射装置时的液体供应姿势下构成与设置面相接的底面,所述底面盖部件具有液体保持部,所述液体保持部用于保持向与所述液体容纳容器相对的相对面侧流入的液体,所述相对面是与所述底面相反的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田侑希清水芳明石泽卓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