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家用榨油机,包括依次连接的驱动机构、送料腔、榨笼和出渣装置,并且包括一条由进料端到出渣端径向螺纹逐渐变浅螺杆的螺杆穿过上述结构;榨笼为一钢环结构,榨笼前端伸入送料腔中固定,尾端伸入出渣装置中,中间部分形成出油端;出油端内端面沿轴向形成不少于一条的细长出油槽,并向外端面逐渐扩大;出渣装置与送料腔轴向定位,形成使出油端敞开露出的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榨笼结构采用敞开式的设计,其榨油机结构的出油端同时设置在榨笼结构上,使用者可以较容易的了解到榨笼的榨油状况,并根据榨油状况及时、有效的清理榨笼,减少残留油渣对出油端的堵塞,有利于节约原料,提高生产效率,延长榨油机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榨油机,特别是ー种新型家用搾油机。
技术介绍
家用的搾油机一般都是以螺旋搾油机为主,其原理是在螺杆外部套有榨笼,通过驱动机构带动螺杆在榨笼里旋转,油料(如花生、瓜子等)在螺杆与榨笼之间的空间内一方面被螺杆挤压、另一方面油料间互相挤压,使得油料中的油脂被压榨出来,沿榨笼流走,余下的油渣继续在螺杆的带动下从螺杆末端送出。这种结构的榨油机由于榨笼机构多是直接被一层外壳包裹保护,机器运转时无法了解到榨笼的确切工作状态,如遇到榨笼被油渣完全或部分堵塞也无法简便、快速的进行清渣,长时间使用无疑会降低搾油的质量和效率,不仅浪费原料,甚至还会对榨油机的寿命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ー种新型家用搾油机,该搾油机的榨笼为敞开式设计。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ー种新型家用搾油机,包括送料腔、水平安装在送料腔内的螺杆,螺杆的前端连接有驱动机构,并由驱动机构控制螺杆的运转,送料腔的后端依次固定有套设在螺杆外部的榨笼和出渣装置,螺杆从出渣装置尾部伸出,送料腔上并设有用于投加油料的料斗,所述螺杆由进料端到出渣端径向螺纹逐渐变浅;所述榨笼为ー钢环,榨笼前端伸入送料腔中固定,尾端伸入出渣装置中,中间部分形成出油端;所述出油端内端面沿轴向形成不少于一条的细长出油槽,井向外端面逐渐扩大;所述出渣装置与送料腔轴向定位,形成使出油端敞开露出的空间。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出油槽的宽度在0. 5mm 1mm。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出渣装置尾部设有比螺杆直径略大的出渣□。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出渣装置内设有加热元件,其外壳上设有用干与加热元件电连接的接线装置。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出渣装置与送料腔通过带轴套的螺栓定位,轴套直径比螺栓孔直径大,卡在出渣装置与送料腔之间,轴套长度与出油端长度相同。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变频电机,变频电机依次连接有蜗杆机构、蜗轮机构,所述蜗轮机构与螺杆轴端键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固定在机壳内,机壳上设有出油孔,与出油端连通;料斗设置在机壳上方;所述出渣装置伸出机壳侧端。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机壳上设有用于控制驱动机构和加热元件的操作平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榨笼结构采用敞开式的设计,其搾油机结构的出油端同时设置在榨笼结构上,使用者可以较容易的了解到榨笼的榨油状况,井根据榨油状况及时、有效的清理榨笼,減少残留油渣对出油端的堵塞,有利于节约原料,提高生产效率,延长榨油机的使用寿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详细的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榨笼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出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ー种新型家用搾油机,包括送料腔I、水平安装在送料腔I内的螺杆2,螺杆2的前端固定在ー驱动机构3上,并由驱动机构3控制螺杆2的运转。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3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ー个变频电机31,变频电机31连接的蜗杆机构32和连接在蜗杆机构32上的蜗轮机构33。其中,送料腔I固定在蜗轮机构33的外壳上,螺杆2的轴端用平键与蜗轮机构33实现定位连接,并随蜗轮机构33以相同转速运转。蜗杆机构32和蜗轮机构33为传动減速装置,将变频电机31的高速转化为螺杆2所需要的低速。因为蜗轮蜗杆这种減速装置占用空间小,传动カ大,比较适合运用在小型的机械产品中,特别是本榨油机上。根据不同油料的特性,螺杆2所需的转速应该是有所不同的,因此本实施例的电机采用的是变频电机,通过频率的改变来调整电机转速,达到控制螺杆2转速的目的,以获得不同油料更好的搾油效果。送料腔I的上方装有一个与之连通的料斗6,将油料投入至料斗6中,同时进入螺杆2和送料腔I之间的空间中,在旋转的螺杆2推动下送料入下ー个エ序。送料腔I的后端依次固定有套设在螺杆2外部的榨笼4和出渣装置5,螺杆2伸出出渣装置5尾部。本实施例中,螺杆2由进料端到出渣端的径向螺纹逐渐变浅,这样设计的意义在于螺纹逐渐变浅,即螺杆轴直径逐渐变大,螺杆2沿输送方向与榨笼4和出渣装置5内壁的空间逐渐压缩变小,油料在输送过程中受到的压カ也逐渐变大,因此开始在榨笼4中被压榨出油脂以供收集。如图2所示,榨笼4为ー钢环结构,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其前端伸入送料腔I中与之固定,尾端伸入出渣装置5中,中间部分形成出油端41。榨笼4的中空部分穿入螺杆2,并且中空部分与送料腔I和出渣装置5相互连通。出油端41的钢环内端面沿轴向形成数条的细长的出油槽42,该出油槽42的槽宽在0. 5mm 1mm,太小的槽宽容易堵塞不利于油脂流出,大大的槽宽会使油渣随油脂排出,影响油脂质量。出油槽42由榨笼4钢环结构的内端面向外端面逐渐扩大,其截面类似于ー个倒置的等腰梯形。本实施例中的榨油エ序主要在榨笼4中进行,通过螺杆2与榨笼4中逐渐变小的空间,压榨通过其中的油料,达到榨油效果,榨出来的油基本都是通过出油端41流出。如图3所示,出渣装置5与送料腔I之间通过4个带有轴套71的螺栓7实现轴向定位和周向定位。螺栓7的尾端直接旋紧固定在出渣装置5的螺栓孔上,前端用螺母固定在出料腔I上,轴套71的直径比螺栓孔直径大,卡在出渣装置5与送料腔I之间,保持两者之间的距离。轴套71长度与出油端41长度相同,在出渣装置5和送料腔I之间形成使出油端41敞开露出的空间。使用者可以在该空间中较容易的观察到榨笼4的榨油状况,井根据榨油状况及时、有效的清理榨笼4,減少残留油渣对出油端41的堵塞,有利于节约原料,提高生产效率,延长榨油机的使用寿命。出渣装置5尾部设有比螺杆2直径略大的出渣ロ 53,油渣在螺杆2的带动下最后从出渣ロ 53中排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在榨笼4中油料搾取不充分导致浪费原料,也为了避免排出油渣的含油率过高,出渣装置5内部设有加热元件51,即金属线圈,金属线圈与出渣装置5的外壳进行绝缘处理,不会存在漏电的安全隐患。出渣装置5外壳还固定有两个接线装置52,与加热元件51的金属线圈电导通,用导线连接接线装置52与外界电源,即可令金属线圈通电发热。出渣装置5嵌入加热元件51的在于未完全榨干油脂的油渣进入出渣装 置5后,一方面,油渣受热膨胀,承受更大的压力,利于残余油脂的进ー步压榨,出渣装置5榨出的剰余油脂会沿内壁慢慢回流至出油端41中再流出;另一方面,加热元件51对出渣装置5内部和油渣也有一定的烘干作用,减低了最后排出油渣的含油率。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固定在ー机壳8内,机壳8上设有出油孔81,与出油端41连通,油脂在出油端41榨出后流经出油孔81,再进行收集;机壳8上方开有ー个圆孔,圆孔中插入上述提到的料斗6。出渣装置5伸出机壳8侧端,油渣从机壳8的侧端排出收集。机壳8上设有用于控制驱动机构3中变频电机31和加热元件51的操作平台82。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搾油机开始工作后,螺杆2开始转动,油料从料斗6中进入送料腔1,螺杆2推送油料从送料腔I进入榨笼4中开始榨油,绝大部分的油脂均在榨笼4中榨出,流至出油端41 ;余下的油渣进入出渣装置5中,经过加热和再压榨,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家用榨油机,包括送料腔(1)、水平安装在送料腔(1)内的螺杆(2),螺杆(2)的前端连接有驱动机构(3),并由驱动机构(3)控制螺杆(2)的运转,送料腔(1)的后端依次固定有套设在螺杆(2)外部的榨笼(4)和出渣装置(5),螺杆(2)从出渣装置(5)尾部伸出,送料腔(1)上设有用于投加油料的料斗(6),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2)由进料端到出渣端径向螺纹逐渐变浅;所述榨笼(4)为一钢环,榨笼(4)前端伸入送料腔(1)中固定,尾端伸入出渣装置(5)中,中间部分形成出油端(41);所述出油端(41)内端面沿轴向形成不少于一条的细长出油槽(42),并向外端面逐渐扩大;所述出渣装置(5)与送料腔(1)轴向定位,形成使出油端(41)敞开露出的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湖溪,
申请(专利权)人:张湖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