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箱式建筑的角件装置,箱式建筑物以及建筑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45344 阅读:3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6 0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箱式建筑的角件装置,该角件装置具有一通腔,设置有一对第一板件,彼此固定式连接以形成一朝向所述箱式建筑外侧的角部;一对第二板件,彼此固定式连接以形成一朝向所述箱式建筑内侧的角部,所述一对第二板件分别与所述一对第一板件固定式连接;至少一个通孔,靠近所述一对第一板件和所述一对第二板件其中之一的上部设置,用于起吊或装运。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角件装置可以实现箱式建筑框架结构的活动式连接,不但大大节省了运输的空间,而且还易于在现场装配或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箱式建筑物以及建筑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物,尤其是涉及一种改进的角件装置及其所构建的箱式建筑,和将诸多箱式建筑构建成建筑群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用集装箱改装拼接成的建筑物或建筑群在世界各地的流行,对于用将集装箱建造建筑物已经有很多先前的方案。集装箱的制造技术已经是成熟的技术,在各个制造车间已经形成机械化、流水作业的生产线。然而,需要利用集装箱改建成建筑物的地点,通常远离这些制造车间。因此,如何将集装箱运至建筑地点,以及如何在现场组成集装箱成了一系列的难题。在一些方案中,用于构建集装箱的各类部件,例如板材、角件、横梁和纵梁等,被预 先制造出来并被运输到现场,在现场组装成建筑物。虽然,各类部件零散的运输相当简单,也极大地节省了运输空间,但是,建筑这样的现有技术的建筑物,其现场的组装具有非常大的工作量,因为建筑现场不同于流水线作业的空间。在其它的方案中,有将整幢建筑物被预制和运输的以节省在现场的工作量,但其不可避免地面临运输的难题,导致利用这样的方法所能形成的建筑群规模十分有限。成本也十分昂贵。在另外的选择是通过几个预制的三维模块建造建筑物且在现场组装该模块,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运输和组装都耗时且昂贵,因为建筑模块都在沿用用于集装箱的钢架结构。通常的集装箱的角件和利用集装箱改建的建筑物的角件仅具有起吊和装运的作用,它们用焊接的方式将临近的几个部件连接起来,根本不便于拆卸和装配。中国专利申请CN1867742显示的就是这钟现有技术的预制的建筑模块10,如图I所示,其仍然是利用标准集装箱铸件结构的角件,例如底部角件21和顶部角件22。根据ISO标准,这些铸件结构的角件均需要满足标准所要求的承重的需要,因此,这些现有技术的角件铸件有较少的孔,实际上仅在它们的端面或底/顶面上有孔,以便用常规的载荷吊运设备容易地吊运(从顶角件的孔部伸入)。这些底面上的孔还用于与紧固装置配合,或者时在集装箱堆叠起来的时候,这些上层箱的底角件和下层箱的顶角件相互配合而固定紧固装置。综上所述,在面临箱式房屋的建筑方面,由于箱式房屋在利用零件组成单间房屋或由单间房屋组合成建筑群的时候,都要通过角件来实现,要做到箱房屋标准化,模块化,以及尽可能地减少现场的工作量,必须对现有技术的角件结构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箱式建筑物的角件装置,使得其易于在现场进行装配或拆卸,即与该箱式建筑物的框架结构连接。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该角件装置设置有一对第一板件,彼此固定式连接以形成一朝向所述箱式建筑外侧的角部;一对第二板件,彼此固定式连接以形成一朝向所述箱式建筑内侧的角部,所述一对第二板件分别与所述一对第一板件固定式连接;至少一个通孔,靠近所述一对第一板件和所述一对第二板件其中之一的上部设置,用于起吊或装运。较佳的是,所述角件装置包括一隔板,设置在由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第二板件所限定的内腔,用于加强所述角件装置的强度,其上可以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排水孔。本专利技术的角件装置,所述一对第二板件的预定位置上设置有一用于导流的开口。该开口基本上位于所述第二板件的中部。本专利技术的角件装置,该每一第二板件在其一个侧边部的下部设置有一预定长度的缺角,以在所述箱式建筑内侧的角部上形成易于装修的缺口。本专利技术的的角件装置,每一所述第二板件在靠近缺角的侧边可以设置有一对连接孔。每一所述第一板件上可以设置有一对用于连接的内陷的沉孔。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在现场搭建的箱式房屋建筑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箱式建筑,包括一顶部框架,由一对纵梁、一对横梁和四个角件装置限定,其中该顶部框架上铺设有顶板;一底部框架,其中该底部框架上铺设有地板;和四个角柱,分别竖立在所述底部框架的四个角部,并分别支撑在所述顶部框架的角件装置上,其中被限定在所述顶部框架的所述角件装置,设置有一对第一板件,彼此固定式连接以形成一朝向所述箱式建筑外侧的角部;一对第二板件,彼此固定式连接以形成一朝向所述箱式建筑内侧的角部,所述一对第二板件分别与所述一对第一板件固定式连接;至少一个通孔,靠近所述一对第一板件和所述一对第二板件其中之一的上部设置,用于吊装或装运;和至少一对连接板,用于将所述每一角件装置与所述每一角柱活动连接。本专利技术的箱式建筑中,包括一隔板,设置在由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第二板件所限定的内腔,用于加强所述角件装置的强度。本专利技术的箱式建筑,所述每一角件装置通过一对连接板与所述角柱活动式连接,其中该每一连接板利用其上部与所述角件装置固定式连接,并在靠近其下部设置有一对连接孔,用于与所述角柱的上部活动连接。本专利技术的箱式建筑,所述每一连接板上靠近下部设置有至少一对连接孔,与所述角柱的上部预定位置上设置的至少一对连接孔对应。本专利技术的箱式建筑,所述每一角件装置通过一对连接板与所述角柱活动式连接,其中该每一连接板利用其下部与所述角柱固定式连接,并在靠近其上部设置有一对连接孔,用于与所述角件装置活动连接。本专利技术的箱式建筑,所述每一第二板件在朝向所述箱式建筑内侧的角部区域均设置有至少一对连接孔,与靠近所述一对连接板的上部设置的至少一对连接孔对应。本专利技术的箱式建筑,每一所述第一板件上设置有一对用于连接的内陷的沉孔。本专利技术的箱式建筑,所述隔板上设置有一排水孔。本专利技术的箱式建筑,所述一对第二板件的预定位置上设置有一用于导流的开口。本专利技术的箱式建筑,所述开口基本上位于所述第二板件的中部。本专利技术的箱式建筑,该每一第二板件在其一个侧边部的下部设置有一预定长度的缺角,以在朝向所述箱式建筑内侧的角部上形成易于装修的缺口。本专利技术的箱式建筑,所述一对第一板件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通孔,用于起吊和装运。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方法,通过该方法使得本专利技术的角件装置与角柱活动式连接,从而实现了可以在现场搭建箱式建筑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建筑方法,包括形成一顶部框架,由一对纵梁、一对横梁和四个角件装置限定,其中该顶部框架用于铺设顶板;形成一个底部框架;提供四个角柱,分别支撑在所述顶部框架的角件装置上,其中所述形成一顶部框架的步骤包括形成一角件装置,其中该角件装置设置有一对第一板件,彼此固定式连接以形成一朝向所述箱式建筑外侧的角部;一对第二板件,彼此固定式连接以形成一朝向所述箱式建筑内侧的角部,所述一对第二板件分别与所述一对第一板件固定式连接;至少一个通孔,靠近所述一对第一板件和所述一对第二板件其中之一的上部设置,用于吊装或装运;和提供至少一对连接板,用于将所述每一角件装置与对应的所述角柱顶部活动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具有通腔结构的角件装置,能将一个箱式建筑 物相邻的几个零部件活动连接,可装配,可拆卸,而大大节约了运输成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特殊结构的角件装置,在一个箱房屋建筑群里,能将相邻的几个箱式建筑物活动连接以形成建筑群,并且容易装配和拆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方面,具有通腔结构的角件装置还易于排放雨水。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I是一种现有技术的预制建筑单元模块的示意图;图2显示的是本专利技术的箱式建筑物的单元结构;图3A显示的是本专利技术角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图3B显示的是本专利技术角件装置的又一个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箱式建筑的角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角件装置具有一通腔,设置有一对第一板件,彼此固定式连接以形成一朝向所述箱式建筑外侧的角部;一对第二板件,彼此固定式连接以形成一朝向所述箱式建筑内侧的角部,所述一对第二板件分别与所述一对第一板件固定式连接;至少一个通孔,靠近所述一对第一板件和所述一对第二板件其中之一的上部设置,用于起吊或装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鑫蔡秩培吴瑞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美尊轻钢房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