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复合人工生态浮岛载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44173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6 0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复合人工生态浮岛载体,包括扶植层、栽培层及承托层,四周设置外框,扶植层为聚乙烯网或不锈钢丝网框架,栽培层自上而下分别设置生物载体、不锈钢丝网框架及聚乙烯网,承托层自上而下分别设置生物载体、不锈钢丝网框架及聚乙烯网,生物载体固定在不锈钢丝网框架上,在承托层的底部还垂直设有生物载体,扶植层、栽培层及承托层上的聚乙烯网经四周的外框连接构成一个整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绿色环保、制作简单、经济实用,在生物载体上可以种植水生植物,有效的改善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质,提高景观价值,对于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使养殖水体得到持续不断的,可应用于环保和绿地景观水域的水质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领域,尤其是涉及ー种多功能复合人工生态浮岛载体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很快,已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产养殖业。传统式水产养殖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养殖水体常因池中残饵、水生生物排泄物及尸体等的腐烂、分解,引起水质恶化,使水中营养元素N、P等发生非正常变化并产生有害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等,引起鱼、虾、龟鳖等养殖对象发病,甚至死亡。据测算养殖I吨淡水鱼,产生的粪便相当于20头肥猪的粪便量。I吨鱼饲料投放量一般为20kg/d,其中一半以上残留在水中,至少产生IOkg COD/吨/天。沿海养虾业生产I吨虾,需投喂3 5吨饲料,相当于蛋白质I I. 3吨,大量的氮流入水中污染水体。研究发现,鱼,虾,龟鳖等对各种鱼粉的表 现利用率为19. 5% 50. 5%,植物蛋白磷利用率30. 7%,不能被利用的磷排入水体中。水产养殖病害频繁发生,危害程度日趋严重,造成经济损失严重,成为制约水产养殖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水产养殖病害发病率达50%以上,损失率20%左右,并且还有上升的趋势。2008年,据对30个省(市、区)74个养殖品种全年病害监测报告显示,水产养殖病害126种,病害损失达151亿元,其中鱼类损失占54. 8%,甲壳类27. 5%,贝类15. 8%,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次,养殖池塘排出的废水严重污染天然水体,给天然水体造成极大的污染,不仅威胁着天然鱼、虾的生存,也威胁着人类的饮用水的安全。水质污染不仅严重危害水产养殖业本身,而且对周边水域环境和生态系统也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危害;近年来鱼类赖以生存的江河,湖泊和浅海等水体环境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危害了鱼类的生存,致使渔业资源日趋衰退,自然捕获的名、持、优水产品的数量日益減少,因食用含有毒素的鱼,贝类使人致病、死亡的事件越来越多,另ー方面传统养殖业中大量养殖污水的排放,又加剧了环境污染,使的传统水产养殖业与控制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鉴于我国水资源紧缺的现状,水产养殖业亟待真正納入“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如果不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将难以为继。水体富营养化是当今世界水环境的普遍性问题.近10年来,我国江河、湖库的富营养化严重,“水华”现象时有发生,且呈逐渐恶化的趋势.据《2008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在28个国控重点湖(库)中,满足II类水质的湖(库)有4个,占14.3%;111类2个,占7. I %;IV类6个,占21.4% ;V类至劣V类16个,占57. 2%,可见我国水域富营养化现象相当严重。过多的氮、磷营养盐输入水体可以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而利用水生植物吸收营养物质,并通过收获植物带走水中的营养物质是ー种低耗、高效和环境安全的生态修复方法。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1333041公开了“生态浮岛及其建造方法,专利技术公开了ー种生态浮岛及其建造方法,包括浮岛单元外框,外框盖子,浮体填料,种植杯和种植管.浮体填料,浮体填料上生长的微生物、植物和植物根系三者协同作用下,形成ー个良性生态平衡,对污染水体进行持续不断地处理,此外该专利技术的生态浮岛可以层叠组装,使治污效率大大提高.该专利技术的缺点在干植物吸收氮磷效率较低.功能単一,只有在种植在生态浮岛上的植物及植物根系附着的微生物能吸收和转化污染物,一般景观水体较浅,水底有沉淀的污染物以及藻类.水底的光照度亦足以支持藻类生长繁殖.沉淀的污染物和藻类长时间之后亦会出现重新向水中释放氮磷的现象,而利用水生植物吸收营养物质,并通过收获植物带走水中的营养物质是ー种低耗、高效和环境安全的生态修复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ー种绿色环保、制作简单、经济实用的多功能复合人工生态浮岛载体。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种多功能复合人工生态浮岛载体,其特征在于,该浮岛载体包括扶植层、栽培层及承托层,所述的扶植层、栽培层及承托层的四周设置外框,所述的扶植层为聚こ烯网或不 锈钢丝网框架,所述的栽培层自上而下分别设置生物载体、不锈钢丝网框架及聚こ烯网,所述的生物载体固定在不锈钢丝网框架上,所述的承托层自上而下分别设置生物载体、不锈钢丝网框架及聚こ烯网,所述的生物载体固定在不锈钢丝网框架上,在承托层的底部还垂直设有生物载体,扶植层、栽培层及承托层上的聚こ烯网经四周的外框连接构成ー个整体。所述的扶植层由聚こ烯网及不锈钢丝网框架构成。所述的外框的形状为三角形、圆形、方形或多边形。所述的生物载体为含有纳米矿物材料和电极性矿物功能材料特殊纤维织成的无纺布,这种载体能够为微生物群落提供巨大而适宜的附着表面,当投加高效降解微生物和生物激活剂对养殖系统生物修复时,能优化构建生物降解微生态系统,所述的的生物载体为含有纳米矿物材料和电极性矿物功能材料特殊纤维织成的无纺布,由上海展扬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所述的纳米矿物材料为市售的远红外线纳米粉。所述的电极性矿物为电气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绿色环保、制作简单、经济实用,在生物载体上可以种植水生植物,并且利用水生植物吸收营养物质,并通过收获植物带走水中的营养物质是ー种低耗、高效和环境安全的生态修复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善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质,提高景观价值,对于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使养殖水体得到持续不断的,可应用于环保和緑地景观水域的水质处理。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I为扶植层、2为栽培层、21为生物载体、22为不锈钢丝网框架、23为聚乙烯网、3为承托层、31为生物载体、32为不锈钢丝网框架、33为聚こ烯网、4为外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多功能复合人工生态浮岛载体,其结构如图I 2所示,该浮岛载体包括扶植层I、栽培层2及承托层3,扶植层I、栽培层2及承托层3的四周设置外框4,扶植层I可以为聚こ烯网或不锈钢丝网框架或其组合构成,本实施例中的扶植层I采用聚こ烯网,用于固定种植在栽培层2上的植物。栽培层2自上而下分别设置生物载体21、不锈钢丝网框架22及聚こ烯网23,生物载体21固定在不锈钢丝网框架22上,承托层3自上而下分别设置生物载体31、不锈钢丝网框架32及聚こ烯网33,生物载体31固定在不锈钢丝网框架32上,在承托层的底部还垂直设有生物载体31,扶植层I、栽培层2及承托层3上的聚こ烯网经四周的外框4连接构成ー个整体,外框4的形状可以是三角形、圆形、方形或多边形,本实施例中外框4的形状为方形。生物载体21采用纳米矿物材料与电极性矿物,具有释放特点频率的远红外线,增 加溶氧的无纺织物能量布,能够为微生物群落提供巨大而适宜的附着表面,构建生物降解微生态系统。调控微生物生长的微环境,有利于微生物在其表面生长,促进微生物成长;使水具有高能量,共振切断氢键而分裂成小水分子,恢复与改善水的天然结构,提高水的溶解力。经测定,溶氧量7mg/l,pH = 8,远红外放射率0. 85,核磁共振半幅8IMHZ。本实施例的生物载体为含有纳米矿物材料和电极性矿物功能材料特殊纤维织成的无纺布。由上海展扬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由于远红外线具有显著的生物学效应,可激活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活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复合人工生态浮岛载体,其特征在于,该浮岛载体包括扶植层、栽培层及承托层,所述的扶植层、栽培层及承托层的四周设置外框,所述的扶植层为聚乙烯网或不锈钢丝网框架,所述的栽培层自上而下分别设置生物载体、不锈钢丝网框架及聚乙烯网,所述的生物载体固定在不锈钢丝网框架上,所述的承托层自上而下分别设置生物载体、不锈钢丝网框架及聚乙烯网,所述的生物载体固定在不锈钢丝网框架上,在承托层的底部还垂直设有生物载体,扶植层、栽培层及承托层上的聚乙烯网经四周的外框连接构成一个整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潮江朱士锋陈建强施春莲杨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春潮特种两栖爬行动物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