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供电装置。其中,该供电装置包括:过流保护电路,与上述供电装置的电源的电压输入端相连;浪涌防护电路,与上述供电装置的电源的电压输出端相连,其中,该浪涌防护电路由放电管、电感和瞬态电压抑制器依次连接所组成的环路构成。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源的电压输入端连接有过流保护电路,电源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有浪涌防护电路,过流保护电路和浪涌防护电路相互配合实现对电源的电压输出端的浪涌防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于电源输出端的浪涌防护电路设计较复杂的问题,该装置电路简单易实现,有效的减少元器件的使用数量,降低成本,提高系统的工作性能和防护可靠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供电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目前很多在用的通讯设备,都会存在通讯设备在室内而供电端在室外的情况,导致供电线路同用电设备之间可能距离非常远,容易感应或耦合出浪涌电压,浪涌电压是指超出正常工作电压的瞬间过电压,因此在通讯设备的供电端口和用电设备的输入端口都会配置可靠的防雷措施,以保护通讯设备的供电端口或用电设备,以免造成设备的损坏。对于在出现浪涌电压时如何保护通讯设备,相关技术中有两种实现方式,第一种实现方式如图I所示的浪涌防护电路的电路图,该电路的工作原理是当外加电压增大到超过气体的绝缘强度时,两极10间的间隙将放电击穿,放电管由原来的绝缘状态转化为导 电状态,导通后放电管两极之间的电压维持在放电电弧所决定的残压水平。维持辉光放电的电压值比维持弧光放电电压值要大。在一般的应用中,在辉光放电区不容易产生续流,在电弧区可能产生续流,此时就需要采取限流措施,例如可以使用正温度系数的电阻或者熔断器,与压敏电阻20串联使用等。该电路中在放电管的串联回路上增加了一个熔断保险丝30,一旦外来的过电压、雷击或者电涌出现在保护装置的两端,气体放电管就从绝缘状态转化为导通状态,使保险丝30熔断,从而实现对设备的保护。在正常状态下,该电路对一次的雷击或者电涌能起到防护作用,但是上述的保护方式也可能对输入电源的瞬态尖峰电压起作用,因此有可能会发生误动作,并且只能对输入过电压动作一次,保险丝熔断后无法恢复成原先的状态,因此放电管无法重复使用。第二种实现方式如图2所示的浪涌防护电路,该电路在电源输入端Vi和输出端Vo之间采用常见的输出加压敏RVl和放电管FVl来实现第一级浪涌防护,防护器件在此会吸收浪涌的大部分能量,并通过电感LI退耦降低残压后,经过二级防雷,保护器件将残压降低到电源能够承受的范围。上述电路时针对电源输入端的浪涌防护,该电路在方案实现上非常复杂,元器件比较多,占板面积非常大。若第一级直接在输出上加压敏RVl或瞬态电压抑制器,则由于这两种元器件的寄生电容比较大,可能会影响系统的工作。针对相关技术中对于电源输出端的浪涌防护电路设计较复杂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对于电源输出端的浪涌防护电路设计较复杂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供电装置,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供电装置,该供电装置包括过流保护电路,与上述供电装置的电源的电压输入端相连;浪涌防护电路,与上述供电装置的电源的电压输出端相连,其中,该浪涌防护电路由放电管、电感和瞬态电压抑制器依次连接所组成的环路构成。上述过流保护电路由控制器、电阻和MOS管构成;控制器,与上述电阻和上述MOS管相连,用于检测到上述电阻上的电流值超过电流阈值时,向上述MOS管发送控制信号;MOS管,用于在接收到上述控制器发送的控制信号后,关闭自身开关以减小上述电阻上的电流值。上述电阻的个数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上述放电管,用于在感应到浪涌电压出现时,由绝缘状态转化为导通状态;以及在感应到流经上述放电管的电流值小于设定阈值时,由导通状态转化为绝缘状态。上述浪涌防护电路包括上述放电管的一端与上述电感的一端相连,上述电感的另一端与上述瞬态电压抑制器的一端相连,上述瞬态电压抑制器的另一端与上述放电管的另一端相连。上述电感的个数可以是一个或多个。通过本技术,电源的电压输入端连接有过流保护电路,电源的电压输出端连接有浪涌防护电路,过流保护电路和浪涌防护电路相互配合实现对电源的电压输出端的浪涌防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于电源输出端的浪涌防护电路设计较复杂的问题,该装置电路简单易实现,有效的减少浪涌保护元器件的使用数量,降低成本,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性能和防护可靠性。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是根据相关技术的第一种浪涌防护电路的电路图;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的第二种浪涌防护电路的电路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供电装置的电路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供电装置的具体电路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供电装置的另一种具体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对于相关技术中的浪涌防护电路,该电路中单独使用压敏或瞬态电压抑制器,防护器件寄生电容大,容易影响系统信号,放电管寄生电容小,但不能直接并联在输出端口,并且该电路结构复杂,元器件较多,基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电装置,该装置包括过流保护电路I和浪涌防护电路2,如图3所示,上述过流保护电路I与上述供电装置的电源2的电压输入端Vi相连,上述浪涌防护电路2与上述供电装置的电源的电压输出端Vo相连,其中,该浪涌防护电路2由放电管FV1、电感LI和瞬态电压抑制器VTl依次连接所组成的环路构成。在上述装置中,电源的电压输入端Vi是设备供电的输入端,电压输出端Vo是设备供电的输出端,后端可接负载,如图3所示,过流保护电路I的一端与电压输入端Vi相连,另一端与电压输出端Vo相连,浪涌防护电路2的一端与电压输入端Vi相连,另一端与电压输出端Vo相连,即过流保护电路I和浪涌防护电路2跨接在电压输入端Vi和电压输出端Vo之间,过流保护电路I和浪涌防护电路2相互配合实现对电源2的电压输出端Vo的浪涌防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于电源输出端的浪涌防护电路设计较复杂的问题,该装置电路简单易实现,有效的减少元器件的使用数量,降低成本,并起到可靠防护的作用。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供电装置的具体电路图,如图4所示,Cl是隔直电容,将信号耦合到电源线缆上传输。浪涌防护电路2主要由放电管FVl和其他浪涌保护器件构成,在浪涌电压出现的时候,浪涌防护电路2通过降低浪涌电压来保护供电设备的输出端。下面对其具体构造进行介绍,如图4所示,电感LI (电感的个数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例如图4所示的两个电感L1和L2)、瞬态电压抑制器VTl和放电管FVl构成了浪涌防护电路2,放电管FVl的一端与电感LI的一端相连,电感LI的另一端与瞬态电压抑制器VTl的一端相连,瞬态电压抑制器VTl的另一端与放电管FVl的另一端相连,这样就由放电管FV1、电感LI和瞬态电压抑制器VTl依次连接组成了环路。 设置在电源2的电压输出端Vo的放电管FVl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时,电路中的电压不会达到放电管的击穿电压,此时电路正常工作。如果端子或者线缆上受到感应雷击,或者浪涌电压作用,此时的外加电压超过了气体的绝缘强度时,两极间的间隙将放电管击穿。放电管被击穿后发生弧光放电现象,由于弧光电压低,仅为几十伏,从而可在短时间内限制浪涌电压的进一步上升,从而限制浪涌电压,同时,瞬态电压抑制器VTl也对浪涌电压起到抑制的作用,电感LI作为退耦电感可以降低浪涌时候的残压水平,对电路起到过压保护作用。在浪涌防护电路2对电路进行浪涌防护操作时,由于放电管FVl被击穿后负载电流变大,过流保护电路I检测流经上述过流保护电路I的电流值,并按照需要设定过流保护的电流阈值,当过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过流保护电路(1),与所述供电装置的电源的电压输入端(Vi)相连;浪涌防护电路(2),与所述供电装置的所述电源的电压输出端(Vo)相连,其中,所述浪涌防护电路(2)由放电管(FV1)、电感(L1)和瞬态电压抑制器(VT1)依次连接所组成的环路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建波,李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