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集电环碳刷架,包含有一结合座、二导电支架与二碳刷,该结合座具有二结合面供该二导电支架各别连结,且该二导电支架具有弹性,其一端延伸出该结合座外且彼此间形成一夹设空间,且该端上设置一该碳刷,一集电环设置于该夹设空间内且与所述碳刷紧密接触,据以达到良好电性导通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碳刷架有关,更详而言之是指一种集电环碳刷架。
技术介绍
马达基本构造包括电枢、场磁铁、电刷(碳刷)与集电环,该马达转动是由外部电源提供一电流至该碳刷,通过该碳刷与该集电环的接触而导通电路,该电流通过该电枢,并于该电枢周围产生磁场,该磁场再与该场磁铁相互作用而使该马达产生转动。现有碳刷与集电环的接触方式,是通过一扭力弹簧的扩张弹力而推顶该碳刷,使其一端面与集电环的外周缘相互接触而导通,进而带动电枢旋转。然而,该扭力弹簧的弹力 推顶方式,会因为该扭力弹簧的单点推压而产生出力不均匀的情形,使得碳刷容易因磨损部位不平均,于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因为产生弹性疲乏,导致碳刷与集电环的接触不良,无法提供良好的导电性,而影响马达的运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电环碳刷架,是使碳刷架与集电环之间具有良好电性导通效果。缘以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集电环碳刷架包含有一结合座、二导电支架与二碳刷。其中该结合座具有二结合面;该二导电支架各别具有一弹片,且各弹片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其中各第一端与该结合座的一对应结合面固接,该二第二端之间形成一夹设空间;该二碳刷各别结合于各该导电支架的第二端。依据上述构思,本技术的集电环碳刷架的结合座为导体;或,该结合座包括一导体且于该导体外部形成一导电层;又或,该结合座包括一非导体及于该非导体外部形成一导电层。于一实施例中的集电环碳刷架,其中该结合座的二结合面呈一预定夹角向外扩张,该二结合面各具有一螺孔,各导电支架的第一端具有一穿孔,该集电环碳刷架还包括有二螺栓,该二螺栓分别穿过导电支架的穿孔与该结合座的螺孔,以使导电支架固定于该结合座上。于一实施例中的集电环碳刷架,其中各导电支架还具有二折板连接于弹片上,且该二折板呈夹设该结合座,使该导电支架不会相对于该结合座转动。于一实施例中的集电环碳刷架,其中各导电支架的第二端具有二折板,且相邻折板之间形成一间隙;各该碳刷穿设于对应导电支架的间隙中,且碳刷具有一凹槽恰为该二折板嵌入其中。于一实施例中的集电环碳刷架,其中各导电支架还具有二补强板连接于弹片上,且该二补强板位在对应该间隙的两侧。于一实施例中的集电环碳刷架,其中该结合座具有一轴孔与一连通该轴孔的缺口,对应于该缺口的结合座上具有二螺孔,该集电环碳刷架还包括有一螺栓,该螺栓锁入该二螺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集电环碳刷架具有解决现有的扭力弹簧因弹性疲乏造成碳刷磨损部位不平均而导致电性接触不良的缺失,换言之,本技术具有组装容易且提高碳刷与集电环的接触效果和导电性。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图7为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I集电环碳刷架10结合座12轴孔14缺15第一螺孔16结合面 17第二螺孔18第三螺孔20导电支架22弹片22a第一端 22b第二端23穿孔24折板 26补强板27折板28间隙30 碳刷32 凹槽41 (42,43)螺栓45 螺帽50结合座52导体54导电层60结合座62非导体64导电层2 导线2a穿孔2b端片3集电环碳刷架4集电环碳刷架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示详细说明如后。图I及图2所示,为本技术所提供一较佳实施例的集电环碳刷架1,包含有一结合座10、二导电支架20与二碳刷30。该结合座10是由导电材质所制成的导体,其具有一轴孔12、一连通该轴孔的缺口14与二结合面16,该轴孔12供一固定轴(图未显示)穿设,而对应于该缺口 14 二侧的结合座10上各具有一第一螺孔15,供一螺栓41穿入,且该螺栓41与二螺帽45锁设于该结合座10上,并通过旋紧该螺栓41来缩小该缺口 14的宽度,以使该轴孔12的孔壁压迫于该固定轴(图未显示)上。该二结合面16彼此呈夹一预定夹角向下向外延伸扩张,且该二结合面16上各具有一第二螺孔17。该二导电支架20分别包括有一弹片22、二折板24与二补强板26,其中该弹片22具有一第一端22a与一第二端22b ;该第一端22a具有一穿孔23, —螺栓42穿过该穿孔23与该第二螺孔17,将该导电支架20固定于该结合座10的结合面16上;该弹片22的第二端22b延伸出该结合座10外,且该二第二端22b之间形成一夹设空间,又,该弹片22在第二端22b处具有利用冲压裁切制得的二卡板27,如图3所示,该二卡板27呈外翻而于彼此间形成有一间隙28 ; 该二折板24是以对设方式连接于该弹片22且位于该第一端22a上,该二折板24之间夹设该结合座10,用以使该导电支架20不会相对该结合座10摆动;该二补强板26亦是以对设方式与该弹片22连接且位于该第二端22b,特别的是,该二补强板26以对应位在该间隙28的两侧为佳,具有强化该第二端22b强度之效,以提高该第二端22b的抗变形能力。另外说明的是,各导电支架20与各结合面16的结合固定方式不以上述为限,亦可以点焊方式为之。该二碳刷30各具有二对应设置的凹槽32,当该碳刷30穿设于对应的导电支架20的间隙28时,凹槽32恰为卡板27嵌入其中(如图4所示),使得该碳刷30稳固地结合于该导电支架20上。上述为该碳刷架I的结构说明,其透过连接一导线2(如图5所示)而得与一集电环(图未显示)产生电性导通效果,在本实施例中,该导线2—端连接一具有穿孔2a的端片2b,且碳刷架I的结合座10上设置一第三螺孔18,利用一螺栓43穿过该穿孔2a并锁入该第三螺孔18,即可使得该导线2稳固地固定于该结合座10上,以达到导线2、碳刷架I与集电环彼此间电性导通的目的。另一提的是,结合座的结构不以上述为限,尚可有以下实施例的变化,其中图6所示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集电环碳刷架3,其具有与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的结构,差异处仅在于本第二实施例中的结合座50是由一导体52与一导电层54所构成(如图6所示),该导电层54经由电镀的方式形成于该导体52的表面,且该导电层54的导电性以优于该导体52为佳。图7所示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集电环碳刷架4,其具有与该第二实施例大致相同的结构,其差异仅在于,本第三实施例中的结合座60是由一非导体62与一导电层64所构成,该导电层64经电镀方式而形成于该非导体62表面。上述第二与第三实施例中的导电层54(64)用于与导电支架接触,至于第二实施例的导体52与第三实施例的非导体62,则视使用需求而被选用。总括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例,本技术所提供的集电环碳刷架通过所述导电支架将集电环夹设于该二碳刷之间。以导电支架的弹力驱使该碳刷与该集电环接触的方式,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扭力弹簧以偏压方式推顶碳刷接触集电环而易生磨损部位不平均的缺失,则本技术的导电支架提供更为平均的施力作用,可使得碳刷的磨损较为平均,相对地,该碳刷能与该集电环保有良好的接触性,据以达到良好电性导通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举凡应用本技术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电环碳刷架,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结合座,该结合座具有二结合面;二导电支架,各别具有一弹片,且各弹片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其中各第一端与该结合座的一对应结合面固接,该二第二端之间形成一夹设空间;以及二碳刷,各别结合于各该导电支架的第二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孟萩,廖树城,
申请(专利权)人:隆环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