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板阵列,包括支架,在支架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的安装槽;相邻的两个安装槽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太阳能电池板的支撑体;支撑体的下端固定于安装槽的底面上,支撑体的上端的两侧均设有与太阳能电池板侧面的榫槽相配合的条形榫头。太阳能电池板包括金属条和板状的太阳能电池片,在太阳能电池片外周的侧面上设置有榫槽,金属条嵌设于榫槽之内;太阳能电池片的边缘处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螺栓的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太阳能电池板阵列,具有太阳能电池板散热好、电池板安装效率和使用可靠性高、安装拆卸方便且便于维修维护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板阵列,尤其是一种用于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太阳能电池板阵列。
技术介绍
太阳能电池板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价值最高的部分,其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在使用时,常常将多个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支架上,组成太阳能电池板的阵列。目前,公知的太阳能电池板边缘用铝合金边框固定,然后将装有铝合金边框的太阳能电池板安装的支架上,组成太阳能电池板的阵列。将铝合金边框与安装支架相固定连接,起到固定太阳能电池板的作用。在现有技术中,在太阳能电池板背面设置有接线盒,通过接线盒将多个太阳能电池板连接在一起,形成太阳能电池板阵列。太阳能电池板与支架 之间相互贴合,散热不方便,容易影响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功率。因此,在组装太阳能电池板组阵时,需要从前面一块太阳能电池板的接线盒接线,并连接到后面一块太阳能电池板接线盒,在安装时操作繁琐复杂,而且存在大量接线端子和引线需要处理,接线的接触部分容易老化。如果接线端子与导线连接不牢固,在并联的太阳能电池板组阵系统中,将造成单块太阳能电池板空置造成资源浪费,并有可能使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能量输出达不到设计要求。在串联的太阳能电池板组阵系统中,一旦接线端子与导线连接不牢固,将直接造成系统部分不可用或系统极不稳定。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接线端子与导线连接不牢固故障是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故障之一,不易检测且修复极为繁琐,大大地降低了太阳能电池板的使用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避免上述已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板阵列,以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安装效率和使用可靠性,降低检修难度。本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太阳能电池板阵列,其结构特点是,包括用于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的支架,在所述支架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的安装槽;相邻的两个安装槽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太阳能电池板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安装槽的底面上,所述支撑体的上端的两侧均设有与太阳能电池板侧面的榫槽相配合的条形榫头;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包括金属条和板状的太阳能电池片,在所述太阳能电池片外周的侧面上设置有榫槽,所述金属条嵌设于所述榫槽之内;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边缘处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螺栓的通孔。本技术的太阳能电池板阵列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所述榫槽是横断面为梯形的梯形凹槽。所述太阳能电池片为矩形板状,所述太阳能电池片的四周侧面上均设有榫槽;在太阳能电池片的四周侧面之中的其中两个相互平行的侧面的榫槽内各嵌设一个金属条。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体现在支架的上表面设置的多个安装槽纵横排列构成阵列。每个安装槽内嵌设一个太阳能电池板,在支架上形成太阳能电池板的阵列。将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支架上以后,电池板设置于安装槽的顶部,安装槽内还有大量的空间,使得太阳能电池板有散热的空间,有利于太阳能电池板散热,从而确保了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功率。以金属条作为太阳能电池板的电能输出端口,太阳能电池板与支架通过金属条相接触连接,以支架为导体传输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电能,无需采用接线端子,避免大量的导线连接,从而提高了安装效率,避免了出现接线不牢固的现象,提高了太阳能电池板的使用可靠性。通过穿过通孔的螺栓,将太阳能电池板紧固于太阳能电池板的支架之上,便于形成太阳能电池板阵列,而且太阳能电池板安装拆卸方便,便于维修维护。采用的梯形凹槽与太阳能电池板阵列的窗口的内周上的条形榫头相配合,榫结构咬合严密,可以将太阳能电池板紧紧地安装固定于太阳能电池板阵列上。本技术的太阳能电池板阵列,具有太阳能电池板散热好、电池板安装效率和使用可靠性高、安装拆卸方便且便于维修维护等优点。 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太阳能电池板阵列的主视图。图2为图I中的A-A剖面图。图3为图I中的B-B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的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视图。图5为图4中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左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太阳能电池板的俯视图。图8为本技术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安装示意图。附图I 附图8中标号1太阳能电池片,11凹槽,12通孔,2金属条,3支架,31安装槽,4螺栓,5支撑体,51条形榫头。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I 图8,太阳能电池板阵列,包括用于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的支架(3),在所述支架3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的安装槽31 ;相邻的两个安装槽31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太阳能电池板的支撑体5 ;所述支撑体5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安装槽31的底面上,所述支撑体5的上端的两侧均设有与太阳能电池板侧面的榫槽11相配合的条形榫头51 ;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包括金属条2和板状的太阳能电池片1,在所述太阳能电池片I外周的侧面上设置有榫槽11,所述金属条2嵌设于所述榫槽11之内;所述太阳能电池片I的边缘处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螺栓4的通孔12。支架的上表面设置的多个安装槽31纵横排列构成阵列,每个安装槽31周围的支撑体5的上端的条形榫头51构成用于嵌设太阳能电池板的窗口。每个安装槽31内嵌设一个太阳能电池板,在支架3上形成太阳能电池板的阵列。将太阳能电池板安装以后,电池板设置于安装槽31的顶部,安装槽31内还有大量的空间,电池板底面和安装槽31底面不接触,使得太阳能电池板有散热的空间,有利于太阳能电池板散热,从而确保了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功率。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安装槽31内以后,金属条2与支架支撑体5的条形榫头51相接触。以金属条2作为太阳能电池板的电能输出端口,太阳能电池板与支架3通过金属条相接触连接,以支架3为导体传输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电能,无需采用接线端子,避免大量的导线连接,从而提高了安装效率,避免了出现接线不牢固的现象,提高了太阳能电池板的使用可靠性。通过穿过通孔12的螺栓4,将太阳能电池板紧固于太阳能电池板的支架3之上,便于形成太阳能电池板阵列,而且太阳能电池板安装拆卸方便,便于维修维护。所述榫槽11是横断面为梯形的梯形凹槽。采用的梯形凹槽与太阳能电池板阵列3的窗口的内周上的条形榫头51相配合,榫结构咬合严密,可以将太阳能电池板紧紧地安装固定于太阳能电池板阵列上。所述太阳能电池片I为矩形板状,所述太阳能电池片I的四周侧面上均设有榫槽11 ;在太阳能电池片I的四周侧面之中的其中两个相互平行的侧面的榫槽11内各嵌设一个 金属条2。大量的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支架上,形成太阳能电池板阵列。相邻的太阳能电池板之间以金属条和支架为导体,传输电能,避免了采用导线造成的接线问题,为太阳能发电系统提供了稳定的运行条件。太阳能电池板和支架上的安装槽之间存在大量空间,便于太阳能电池板的散热,从而避免因太阳能电池板本体温度过高而影响其发电功率。权利要求1.太阳能电池板阵列,其特征是,包括用于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的支架(3),在所述支架(3)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的安装槽(31);相邻的两个安装槽(31)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太阳能电池板的支撑体(5);所述支撑体(5)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安装槽(31)的底面上,所述支撑体(5)的上端的两侧均设有与太阳能电池板侧面的榫槽(11)相配合的条形榫头(51);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包括金属条(2)和板状的太阳能电池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太阳能电池板阵列,其特征是,包括用于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的支架(3),在所述支架(3)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的安装槽(31);相邻的两个安装槽(31)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太阳能电池板的支撑体(5);所述支撑体(5)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安装槽(31)的底面上,所述支撑体(5)的上端的两侧均设有与太阳能电池板侧面的榫槽(11)相配合的条形榫头(51);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包括金属条(2)和板状的太阳能电池片(1),在所述太阳能电池片(1)外周的侧面上设置有榫槽(11),所述金属条(2)嵌设于所述榫槽(11)之内;所述太阳能电池片(1)的边缘处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螺栓(4)的通孔(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兵,荚如贵,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风日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