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防伪标识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39957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3 06: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纤维防伪标识带,它将纤维随机抛撒到印刷有局部粘合剂的薄膜条带上、制成一块块纤维防伪标识层,纤维的随机分布特征信息被扫描采集下来,存储在接入电话网或/和互联网的计算机防伪查询系统数据库中,供大众查验真伪;用户利用现有压标机就可将纤维防伪标识层压贴到需要防伪的物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节省了用户的巨额投资、简化了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防伪印刷
,具体涉及生产制造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局部纹理防伪印刷物(CN101556750A)”等防伪对象(即需要防伪的物品)、所需使用的一种很长的纤维防伪标识带
技术介绍
本技术设计人之一于2000年12月15日(十几年前)专利技术的中国专利“一种结构纹理防伪包装物(CN1358653A)”。本技术设计人之二于2008年4月12日(四年前)专利技术的中国专利“局部纹理防伪印刷物(CN101556750A)”。在其说明书中(参见本技术说明书附图11),分别公开了两种直接在防伪对象(即所谓“印刷物”或“包装物”)表面上、粘贴纤维来制作“纤维防伪层”的防伪技术;其“纤维防伪层”依次为保护层(9)、纤维层(4)、局部粘合剂层(8)。纤维的随机分布特征信息被采集下来,作为防伪识别特征信息,·和标识序号一起存储在接入电话网或/和互联网的计算机防伪查询系统数据库中;供公众通过电话、手机短信、手机彩信、传真、互联上的电脑等通讯工具,去查询验证纤维的分布特征,是否与数据库中记录的防伪特征信息相符来验证真伪。中国技术(七年前的2005年申请)“一种防伪片材(CN2830302Y) ”,公开了一种直接在防伪对象(即所谓“基材I”)表面上、印制“纹理纤维膜3”的防伪技术。所谓“纹理纤维膜3”,在其专利说明书中并没有具体实用的技术方案与解释,其还可以用一种“热敏胶”材料制成。从专利说明书及其附图I、附图2、附图3可以看出其“纹理纤维膜3”仅仅是一种薄膜或热敏胶层内部参杂有纤维的“纤维防伪层”,而不包括“防伪识别码6”、“防伪编码7”、“查询电话码8”、“条形码9”等查询信息印刷层。从其附图2、附图3还可以看出矩形虚线框内(防伪识别区2)的左下方,有一条纤维压住了“纹理纤维膜3”的下边沿(虚线)、并且其纤维延伸到了下边沿(虚线)之外(请放大看);而矩形虚线框内(防伪识别区2)的左上方,有一条纤维压住了“纹理纤维膜3”的上边沿(虚线)、并且其纤维延伸到了上边沿(虚线)之外(请放大看)。换言之,
技术介绍
“一种防伪片材(CN2830302Y)”中“纹理纤维膜3”的边沿上、具有其无法避免的缺陷——纤维毛刺(7)。并且,其“一种防伪片材(CN2830302Y)”说明书中,并未给出如何设计制造、如何避免“纹理纤维膜3”边沿伸出纤维毛刺(7)的有关提示。再换言之,具有普通印刷常识的一般技术人员、应该具有这样的常识边沿具有纤维毛刺(7)的“纹理纤维膜3”产品,是用户绝对不能接受的废品。标识边沿纤维毛刺(7)的存在,既不美观、也无法使“热敏胶层5”保持良好的切断性,继而将导致“纹理纤维膜3”无法上机使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具有随机特征防伪标签的防伪产品(CNlO 1853607A)”,公开了一种直接在防伪对象(即所谓“防伪产品”)表面上粘结“拉丝状的物体(3)”的“纤维防伪标识层”防伪技术方案。该专利申请内容与“局部纹理防伪印刷物(CN101556750A)”十分雷同。依据上述四份专利公开内容,“防伪对象”生产厂家及本申请人在生产实施时,遇到了许多难以克服的技术难题。尤其是在生产“一种结构纹理防伪包装物(CN1358653A)”、“局部纹理防伪印刷物(CN101556750A)”、“一种防伪片材(CN2830302Y)”以及“具有随机特征防伪标签的防伪产品(CN101853607A)”等四种“防伪对象”产品时,均发现“防伪对象”生产厂家、必须自己直接在“防伪对象”产品上制作“纤维防伪层”,才能完成“防伪对象”的生产。这就导致“防伪对象”生产厂家的设备投资很大、效率很低、工艺很复杂,且布撒纤维时飞起的纤维粉尘还会污染车间环境。例如某包装盒生产厂家耗资四百多万元人民币所购置的丝网印刷机、撒粉机、数码印刷机、图像扫描拍摄机、紫外线烘干机、覆膜或上光机等专用设备所形成的生产流水线,却只能形成日产10万个具有“纤维防伪层”的包装盒(纹理防伪药盒)的生产能力,生产效率极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将
技术介绍
中的“纤维防伪层”制成纤维防伪标识带的产品;以供给普通包装厂,方便普通包装厂利用现有压标机、将标识带上的一枚枚纤维防伪标识压贴到
技术介绍
中的防伪对象(即所谓“印刷物”、“包装物”、“片材”、“防伪产品”)上,从而使普通包装厂能够节省专用设备的巨额投资、能够简化生产工艺、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能够避免生产车间污染。换言之,普通包装厂只需使用本技术纤维防伪标识带来压贴纤维防伪标识,而无须费时费力地亲自在“防伪对象”上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昂、边沿具有纤维毛刺的“纤维防伪层”。本技术纤维防伪标识带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纤维防伪标识带,其纤维分布特征信息被采集存储在接入电话网或/和互联网的计算机防伪查询系统数据库中,供大众查验真伪,其特征在于它依次包括第一层——基带层(6),该层为薄膜或纸质等薄型带料,用以支撑其上面的众多块纤维防伪标识层(11);第二层一离型层(9'),该层为涂布在基带层(6)上的离型剂涂层,用以降低每块纤维防伪标识层(11)与基带层(6)之间的粘结强度(或剥离强度),以便压贴时每块纤维防伪标识层(11)都能够(很容易地)从基带层(6)上被完整地剥离下来、并完整地转贴到防伪对象(3)上;第三层一众多块一字排开的局部粘合剂层(8),该层为印刷在离型层(9')上的局部胶水层,用以粘住撒落到其上面的纤维(I);相邻两块局部粘合剂层(8)的边沿(8')之间的间距(17) > 2倍纤维(I)长度;所述纤维(I)长度为O. 4 4_ ;换言之,局部粘合剂层(8)的边沿(8')与其标识边沿(11')的距,须大于一条纤维(I)的长度;也只有如此设计,纤维(I)才不会压住标识边沿(11'),更不会伸出标识边沿(1Γ )之外而形成纤维毛刺(7);第四层一众多块一字排开的纤维层(4),该纤维层(4)对应粘结在每块局部粘合剂层(8)上;所述纤维(I)被(压倒)平粘在局部粘合剂层(8)上,纤维(I)无翘起、无凸起的现象;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纤维(I)是自由撒落到局部粘合剂层(8)上的,必然有一些纤维(I)是直立的、侧立的、斜立的,如果不压倒它,就会导致后工艺无法进行;第五层——印刷或涂布在纤维层(4)上的胶粘层(5),该层将纤维层(4)覆盖固定与保护,且其还将(在压贴使用时)与防伪对象(3)相粘结;该胶粘层(5)可以是热熔胶层、热敏胶层,当然也可以创新一种胶水微囊,用其涂布成胶粘层(5);其中,所述第二至五层,共同构成间隔距离(18)彡O. 2mm的众多块一字排开的纤维防伪标识层(11);所述纤维防伪标识层(11)的边沿(Ir)上,无纤维(I)存在;换言之,相邻两枚标识间隔O. 2mm以上的缝隙;再换言之,相邻两局部粘合剂层(8)的边沿(8')之间的距离,须大于两倍纤维(I)的长度再加至少O. 2mm ;为避免压标机的压印版压住另一标识的边沿,导致另一枚标识产生锯齿毛边等质量问题,相邻两枚标识的边沿(11,)须间隔O. 2mm以上;其中,所述第四至五层之间具有印刷油墨衬底层(图未示出)或/和所述第二至三层之间具有标识图文印刷(墨)层(16),这里所述的标识图文是指与防伪目的有关的文字说明、注册商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纤维防伪标识带,其纤维分布特征信息被采集存储在接入电话网或/和互联网的计算机防伪查询系统数据库中,供大众查验真伪,其特征在于它依次包括:第一层——基带层(6),该层为薄膜或纸质带料;第二层——离型层(9′),该层为涂布在基带层(6)上的离型剂涂层;第三层——众多块一字排开的局部粘合剂层(8),该层为印刷在离型层(9′)上的局部胶水层,相邻两块局部粘合剂层(8)的边沿(8′)之间的间距(17)>2倍纤维(1)长度;所述纤维(1)长度为0.4~4mm;第四层——众多块一字排开的纤维层(4),该纤维层(4)对应粘结在每块局部粘合剂层(8)上;所述纤维(1)被平粘在局部粘合剂层(8)上、无翘起、无凸起;第五层——印刷或涂布在纤维层(4)上的胶粘层(5),该层将纤维层(4)覆盖固定与保护,且其还将与防伪对象(3)相粘结;其中,所述第二至五层,共同构成间隔距离(18)≥0.2mm的众多块一字排开的纤维防伪标识层(11);所述纤维防伪标识层(11)的边沿(11′)上,无纤维(1)存在;其中,所述第四至五层之间具有印刷油墨衬底层或/和所述第二至五层之间具有标识图文印刷层(16);其中,同一块标识各层所占据的面积大小关系为:胶粘层(5)面积≥纤维防伪标识层(11)面积>纤维层(4)面积>局部粘合剂层(8)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亚元防伪技术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